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亲邻(親鄰)
(1).邻近;近邻。 唐 白居易 《与王承宗诏》:“ 昌朝 昔尝事卿先父,今又与卿亲邻。”
(2).亲友和邻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第一来为压惊,第二来因谢承。不请街坊,不会亲邻,不受人情。”《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拜别父母大嫂嫂,亲邻把酒送行程。”
《漢語大詞典》:巷人
同巷的人,邻里。韩非子·说林上:“ 温 人之 周 , 周 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人而不知也,吏因囚之。” 陈奇猷 集释:“问其巷人,犹言问其同巷之人为谁。”
分類:邻里
《漢語大詞典》:党助(黨助)
同伙或亲族邻里的帮助。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今多务交游以结党助。”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眇是羇单,了无党助。”
《漢語大詞典》:亲里(親里)
亲属邻里。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 晋 傅咸 《答李斌书》:“吾为京兆,虽心知此为不合,然是家乡亲里,自愿便从俗耳。”百喻经·田夫思王女喻:“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思与交通,不能得故,是以病耳。”
分類:亲属邻里
《漢語大詞典》:党里
乡党邻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崇祀名贤》:“司牧处此,果有芳规懿行,党里著称,虽无士民之请,犹当访而上闻。”
分類:乡党邻里
《漢語大詞典》:亲理(親理)
亲属邻里。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亲理之路通,庆弔之情展,诚可谓恕己治人,推恩施惠者矣。”
《漢語大詞典》:比里
指乡里,邻里。里,古代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或出私财,以偿所亡。” 明 张纲孙 《苦旱行》:“高田低田薄有收,比里稍可完国课。”
《漢語大詞典》:闾党(閭黨)
犹乡里,邻里。 明 袁宏道 《寿何孚可先生八十序》:“有雅习公者,谓公于艺文书数,直寄而已,閭党高义,辟则饮食,任运有之,而非其好。”
分類:乡里邻里
《漢語大詞典》:传座(傳座)
亦作“ 传坐 ”。 古人在年后相邀邻里饮宴称传座。 唐 唐临 冥报记卷下:“ 长安 市里风俗,每岁元旦以后,递作饮食相邀,号为传座。”座,法苑珠林卷九二、太平广记卷一三四引作“坐”。
《漢語大詞典》:里室
邻里的住宅。左传·昭公三年:“及 晏子 如 晋 ,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 杨伯峻 注:“曾毁坏若干邻户以扩大 晏子 新居, 晏子 乃毁新居,恢復所拆毁之邻屋。”
分類:邻里住宅
《漢語大詞典》:家闾(家閭)
谓家族及邻里。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廉耻篤於家閭,邪僻销于胸怀,故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
分類:家族邻里
《漢語大詞典》:邻甲(鄰甲)
邻里中为首的人。 清 徐芳 《诺皋广志·蟹报冤》:“监司心骇,立命军卒遮截巷中首尾,号召邻甲,逐户钩考。”
《國語辭典》:兔儿不吃窠边草(兔兒不喫窠邊草)  拼音:tù ē ér bù chī kē biān cǎo
(谚语)兔子为防敌人发觉巢穴所在,而不吃窠边的草。比喻不在乡里做坏事或不去侵犯周围人的利益。如:「有道是:『兔儿不吃窠边草』,再怎么样,我也不会打自己人的的主意。」也作「兔子不吃窝边草」。
《漢語大詞典》:送粥米
指亲友邻里馈赠饼食、禽蛋、衣料等礼物给产妇家为贺。《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他恁大年纪,也纔见这个孩子, 应二嫂 不知怎的喜欢哩!到明日,咱也少不的送些粥米儿与他。”《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这一年, 狄员外 又生了一个女儿,因是七月七日生的,叫是 巧姐 ; 薛教授 又生了一个儿子,十月立冬的日子生的,叫是 再冬 。彼此 狄 薛 两家俱送粥米来往。”
《国语辞典》:家有患难,邻保相助(家有患难,邻保相助)  拼音:jiā yǒu huàn nàn,lín bǎo xiāng zhù
(谚语)一家有了困难,四方邻里都来帮助。《金瓶梅》第一四回:「大官人,没奈何,不看僧面看佛面。常言道:『家有患难,邻保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