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庆( 陈 )
释法度(北山二圣 )
释法镜( 张 )
僧宗( 严 )
释超明( 范 )
释道盛( 朱 )
释法令( 董 )
释慧通( 刘 )
僧法护( 张 )
释净贤( 弘 )
释昙准( 弘 )
释慧弥( 杨 )
丘灵鞠
释惠晖( 骆 )
释智秀( 裘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生陈氏。巴西安汉人。家世事五斗米道。庆犹悟其非。十三为沙门。止义兴寺。净脩梵行。愿求见佛。初然三指。乃辟谷。大明三年二月八日。于武担山寺西。对其所造净名像前。焚身供养。有物如龙状。从火升天。时年二十三。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僧庆。姓陈。巴西安汉人。家世事五斗米道。庆生而独悟。十三出家止义兴寺。净修梵行愿求见佛。先舍三指末誓烧身。渐绝粮粒唯服香油。到大明三年二月八日。于蜀城武担寺西对其所造净名像前焚身供养。刺史张悦躬出临视。道俗侨旧观者倾邑。行云为结苦雨悲零。俄而晴景开明天色澄净。见一物如龙从𧂐升天。时年二十三。天水太守裴方明。为收灰起塔。
释法度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黄龙人。史失其氏。少为沙门。解经论。以严苦自将。游京师。有齐郡明僧绍隐。居琅邪之𭗵山。师事度。舍所居为栖霞精舍。以居之。岁馀忽旌旗造门。通谒曰。靳尚仪止甚伟。拜起称弟子。且以为王有此山已七百年。神物所在。理不可干。唯师道德崇大。愿施居之演法。以福此邦。盖其地。人之居者辄死。至度而始无他云。神请受五戒。度曰。檀越血食世祀。最佛戒所先柰何。神曰。傥蒙摄受。先当去之。黎明送钱一万。香烛刀子。有疏著弟子靳尚名奉供至。十五日度为设会。尚乃至同众行道。受戒而去。于是庙祝梦。神告曰。吾以受戒于度法师。祭祀止月蔬食。度尝卧疾。见尚来摩头足。以琉璃瓯勺水。使度呷之。觉大甘凉。所苦遂宁。 时有沙门法绍。议论相上下。号北山二圣。绍巴西人。汝南周颙。自成都迎至于山。茨精舍与度。并为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所师礼度。永元二年没。寿六十四。弟子僧朗。解华严三论。彭城慧开。馀杭法开。皆有讲学。与绍齐名。
神僧传·卷第三
释法度。黄龙人也。南齐初游于金陵。高士齐郡名僧绍。隐居琅邪之摄山。挹度清真待以师友。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寺。先是有道士欲以寺地为观。住者辄死。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息。经岁馀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投刺于度曰靳尚。度命前之。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众。致敬毕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馀年矣。神道有法物不得。于前后栖托或非真直。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日一人送钱一万并香烛等。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其月十五日度为设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既而摄山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矣。今后祠祭勿得杀戮。由是庙中荐献菜饭而已。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来以手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中如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徵感如此。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法度。黄龙人。少出家。游学北土备综众经。而专以苦节成务。宋末游于京师。高士齐郡明僧绍抗迹人外。隐居琅琊之𭗵山。挹度清徽待以师友之敬。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精舍。请度居之。先有道士欲以寺地为馆。住者辄死。及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息。住经岁许。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持名纸通度曰靳尚。度前之。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严。致敬已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馀年。神道有法物不得干。前诸栖托或非真正。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旦度见一人送钱一万香烛刀子。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月十五日度为设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𭗵山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祠祀勿得杀戮。由是庙用荐止菜脯而已。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而来以手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瓯中如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徵感若此。时有沙门法绍。业行清苦誉齐于度。而学解优之。故时人号曰北山二圣。绍本巴西人。汝南周颙去成都。招共同下止于山茨精舍。度与绍并为齐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恭以师礼。资给四事。度常愿生安养。故偏讲无量寿经。积有遍数。齐永元二年卒于山中。春秋六十有四矣。度有弟子僧朗。继踵先师复纲山寺。朗本辽东人。为性广学思力该普。凡厥经律皆能讲说。华严三论最所命家。今上深见器重。敕诸义士受业于山。时有彭城寺慧开。幼而神气高朗。志学渊深。故早彰令誉。立年便讲。又馀杭县法开者。亦清爽俊发善为谈论。出京止禅冈寺。与同寺僧绍有闻当时。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唱导
释法镜。姓张。吴兴乌程人。幼而乐道事未获从。值慧益烧身启帝度二十人。镜即预其一也。事法愿为师。既得入道履操冰霜。仁施为怀旷拔成务。于是研习唱导有迈终古。齐竟陵文宣王厚相礼待。镜誓心弘道不拘贵贱。有请必行。无避寒暑。财不蓄私常兴福业。建武初以其信施立齐隆寺以居之。镜为性敦美赏接为务。故道俗交知莫不爱悦。虽义学功浅而领悟自然。造次嘲难必有酬酢。齐永元二年卒。年六十四。其后瓦官道亲彭城宝兴耆阇道登。并皆祖述宣唱。高韵华言。非忝前例。倾众动物。论者后之。今上为长沙宣武王治镜所住寺。因改曰宣武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生严氏。雍州冯翊人。九岁师事瑗公得度。受道于斌济二师。善大涅槃胜鬘维摩诸经。每上讲。难者莫能折。性超放。忽绳墨。有所思即诣。不间墙壁。人以是非之。文惠太子。起恶念。忽梦有苦之者。于是革意谢焉。魏主致书。请开讲。齐世祖不许。以平生信施。造太昌寺。寺成而殁。寿五十九。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僧宗。姓严。本雍州凭翌人。晋氏丧乱。其先四世祖移居秦郡。年九岁为瑗公弟子咨承慧业。晚又受道于斌济二法师。善大涅槃及胜鬘维摩等。每至讲说听者将近千馀。妙辩不穷应变无尽。而任性放荡亟越仪法得意便行不以为碍。守检专节者。咸有是非之论。文惠太子将欲以罪摈徒遂。通梦有感。于是改意归焉。魏主元宏遥挹风德。屡致书并请开讲。齐太祖不许外出。宗讲涅槃维摩胜鬘等。近盈百遍。以从来信施造太昌寺以居之。建武三年卒于所住。春秋五十有九。先是北土法师昙准闻宗特善涅槃。乃南游观听。既南北情异思不相参。准乃别更讲说。多为北士所师。准后居湘宫寺。与同寺法身法真并为当时匠者。时有安乐寺慧令法仙法最。中兴寺僧敬道文。天竺寺僧贤。并善数论。振名上国云。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超明本姓范。钱塘人。父先少为国子生。世奉大法。明幼聪颖雅有志尚。读五经善文义。方正有礼内外敬之。年二十一夫亡寡居。乡邻求嫂誓而弗许。因遂出家住崇隐寺。神理明彻道识清悟。闻吴县北张寺有昙整法师道行精苦从受具足。后往涂山听慧基法师。讲说众经便究义旨。一经于耳退无不记。三吴士庶内外崇敬。寻还钱塘移憩齐明寺。年六十馀。建武五年而卒也。时又有法藏尼。亦以学行驰名也。
释道盛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二十六
道盛俗姓朱,沛国人,宋明帝时入京,住天保寺,为僧纲领,终于齐。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生朱氏。沛国人。少有才名。善易。为沙门。讲涅槃维摩。止湘州。宋明帝诏居建邺彭城寺。著述交论生死本无源论。谢超宗尤所敬礼。后止天保寺。高帝诏代昙度为僧主。时丹阳尹沈李文。素尚黄老。欲沙汰僧尼。因设会。令陆脩静与盛论义。辞气俊发。陆遂屈。沙汰事亦由以寝。永明中卒。寿六十。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道盛。姓朱。沛国人。幼而出家务学。善涅槃维摩兼通周易。始住湘州。宋明承风。敕令下京。止彭城寺。谢超宗一遇遂敬以师礼。乃著述交论及生死本无源论等。后憩天保寺。齐高帝敕代昙度为僧主。丹阳尹沈文季素奉黄老排嫉能仁。乃建义符僧局责僧属籍。欲沙简僧尼。由盛纲领有功事得宁寝。后文季故于天保设会。令陆修静与盛论议。盛既理有所长。又词气俊发。嘲谑往还言无暂扰。静意不获申。恧焉而退。盛以齐永明中卒。春秋六十馀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董姓。未详何许人。寓建康。少出家。住定林上寺。好学经论。多所通达。善涅槃大小品。尤精法华阿毗昙心。其讲则先标纲要。旋析条流。言约指远。驰名京邑。且常禅燕。以观心体。而动婴疾瘵。事亦废损。每自讼。先身执相分别。起诸违害。今获斯报。自是足不下山三十三载。清净调和。随顺梵行。仍课大品一部以袪封滞。天监五年卒。寿六十有九。 慧泰慧纂同所住寺。俱以学闻。泰笃勤禅智。纂心性清率。皆有国士风。
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法令。姓董氏。未详何人。家遭世祸因寓建康。少出家住定林上寺。立操贞坚廉和寡欲。博览经论多所通达。善涅槃大小品。尤精法华阿毗昙心。登师子座发无畏辩。先标纲要却派条流。言约旨远驰名京学。兼好禅寂以息攀缘。但多疹瘵亟为废替。自责先身执相分别起诸违害今受殃咎。因诵大品一部用祛封滞。清净调和随从梵行。足不下山三十三载。荤辛不食弊衣毕世。以天监五年卒。春秋六十有九。时寺复有慧泰慧纂。并以学闻。泰剋己修身笃勤禅智偏能谈授。纂心性清率不务形骸。贞实抱素雅有国士之器。
释慧通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二
慧通俗姓刘,沛人,住冶城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刘氏。沛国人。少为沙门。神情奥秀。讲学精明。止冶城寺。从之听采者倾朝市。东海徐湛之。陈郡袁粲。尤加敬。孝武皇帝诏与海陵建平二王为友。有胜鬘杂心毗昙义疏。作駮夷夏显證法性三论。及易爻象记。雅为宋武所敬。升平中没。寿六十二。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通。姓刘。沛国人。少而神情爽发俊气虚玄。止于治城寺。每麈尾一振辄轩盖盈衢。东海徐湛之陈郡袁粲敬以师友之礼。孝武皇帝厚加宠秩。敕与海陵小建平二王为友。袁粲著蘧颜论示通。通难诘往反。著文于世。又制大品胜鬘杂心毗昙等义疏。并駮夷夏论显證论法性论及爻象记等。皆传于世。宋升明中卒。春秋六十三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9—507 【介绍】: 南朝梁僧。东平人,俗姓张。善草隶书。宋孝武帝孝建时至都住建元寺。讲经论,弗尚流俗,言去浮华,从学者百余人。凡与所游往者,必皆名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姓张。东平人。年始十三。善于草颖。其师道邕亦有清誉。尝抚其首曰。汝意气如此。必能振起遗法。既受具。仍遭父丧。房居四载。不与法席。宋孝建中。至都住建元寺。常讲毗昙。言去浮华。趣通文理。从之者百有馀人。齐竟陵。于法灵寺建竖义斋。以护为标领。所交皆名辈。齐侍中陈留阮韬。光禄阮晦。中书侍郎汝南周颙。并虚心礼待。天监六年。卒于所住寺。享年六十九。于时新安寺志远。天宝寺僧达。并勤学守志。不务讲说。好修福业。
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法护。姓张。东平人。初以廉直居性不耐贪叨。年始十三而善于草隶。其师道邕亦有清风。抚其首曰。观汝意气必能振发遗法。及至受戒仍遭父忧。居丧房内经涉四载不预法事。礼毕羸瘠不堪随众。宋孝建中。来都游观住建元寺。雅好博古多讲经论。常以毗昙命家。弗尚流俗言去浮华。不求适会趣通文理。从其学者百有馀人。齐竟陵王。总校玄释定其虚实。仍于法云寺建竖义斋。以护为标领。解释胶结每无遗滞。物益怀之。远有旷度不交荣俗。凡所游往必皆名辈。齐侍中陈留阮韬。光禄阮晦。中书侍郎汝南周颙。并虚心礼待未尝废也。自从天子至于侯伯。不与一人游狎。皎然独坐勖励门徒。无营苟利。惟以经数仁义存怀。以天监六年卒于住所。春秋六十有九。时新安寺智远。天保寺僧达。并以勤学有功。远幼怀清静守志不竞。讲说大乘好修福务。达平和开拓颇自矜尚。
释净贤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净贤。本姓弘。永世人也。住青园东寺。有干局才能而好修禅定。博穷经律言必典正。虽不讲说精究旨要。宋文皇帝善之。湘东王或龆龀之年眠好惊魇。敕从净贤尼受三自归。悸寐即愈。帝益相善。厚崇供施内外亲赏。及明帝即位。礼待益隆资给弥重。建斋设讲相继不绝。当时名士莫不宗敬。后总寺任十有馀载。年七十五。梁天监四年而卒。复有惠高宝颙。皆知名。慧高坐禅诵经勤营众务。宝颙讲法华经明于观行。
释昙准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弘姓。魏郡汤阴人。出家从智诞法师受业。善涅槃法华。住昌乐王寺。既承齐之竟陵王讲说。遂南渡。止湘宫寺。随席谈论。不惮涂沮。次公叹曰。此北道人。非徒其容止言笑可观。至于烈亮恢廓。扬搉理妙。殊有标致。临川王映。长沙王晃。尤加钦礼。庐江何默。彭城刘绘。造房接足。请诰戒。北面而成业者。二百馀人。天监十四年终。寿七十七 寺复有智深比丘。亦魏人也。博综经论。天子王侯。莫不宾礼。性好直言。无所推屑。每语及北方僭叛事。辄愠见于色。由是自致废弃。不甚显。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昙准。姓弘。魏郡汤阴人。住昌乐王寺。出家从智诞法师受业。钻研之勤众皆弗及。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善涅槃法华。闻诸伊洛。闲居游思不交世务。承齐竟陵王广延胜道盛兴讲说。遂南度止湘宫寺。处处采听随席谈论。虽逢涂阻未曾告劳。次公叹曰。此北道人。非直美容止善言笑。烈亮恢廓雅有器度。至于言论深有情致。齐临川王萧映。长沙王萧晃。厚相钦礼。庐江何点彭城刘缯。并到房接足伸其戒诰。讲扬相继成其业者二百馀人。以天监十四年卒。春秋七十有七。时寺复有智深比丘。聪慧博识经论有功。天子王侯多所宾接。性好直言无所推屑。每商略捡洗物不有平。由是坎壈弘宣阻少。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慧弥。姓杨氏。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后裔也。年十六出家。及具戒之后志修远离。乃入长安终南山。岩谷险绝轨迹莫至。弥负锡独前。猛虎肃兕无扰。少诵大品。又精修三昧。于是剪茅结宇。以为栖神之宅。时至则持钵入村。食竟则还室禅诵。如此者八年。后闻江东有法之盛。乃观化京师止于钟山定林寺。习业如先。为人温恭冲让喜愠无色。戒范精明奖化忘勌。咨贤求善恒若未足。凡黑白造山礼拜者。皆为说法提诱以代肴馔。爰自出家至于衰老。荤醪鲜豢一皆永绝。足不出户三十馀年。晓夜习定。常诵波若。六时礼忏。必为众先。以梁天监十七年闰八月十五日终于山舍。春秋七十有九。葬于寺南。立碑颂德。时定林又有沙门法仙。亦诵经有素行。后还吴为僧正。卒于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吴兴乌程人。少好学能文,举秀才。宋初为乌程令,累迁正员郎,兼中书郎。入齐,转中书郎,使参掌诏策,掌知国史。齐武帝即位,领东观祭酒。后为骁骑将军。灵鞠不乐武位,宋时文名甚盛,入齐颇减,心甚怏怏,归罪于东晋初顾荣引北人南渡。迁长沙王车骑长史,太中大夫,卒。有《江左文章录序》。
释惠晖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慧晖。本姓骆。青州人也。六岁乐道父母不听。至年十一断荤辛滋味。清虚淡朗姿貌详雅。读大涅槃经诵法华经。及年十七随父出都。精进勇猛行人所不能行。父母爱焉听遂其志。十八出家住乐安寺。从斌济柔次四法师。听成实论及涅槃诸经。于十馀年中郁为义林。京邑诸尼无不咨受。于是法筵频建四远云集。讲说不休禅诵无辍。标心正念日夕忘寝。王公贵贱无不敬重。十方䞋遗四时殷竞。所获之财追造经像。随宜远施。时有不泄者。改缉乐安寺莫不新整。年七十三。天监十三年而卒。葬于石头岗。时复有慧音。以礼诵为业也。
释智秀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仇氏。京兆人。客寓建邺。少弃家。依蒋山灵曜寺得度。善大小涅槃净名般若诸经。以辩慧为一时师宗。天监三年卒。寿六十三。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智秀。本姓裘。京兆人。寓居建业。幼而颖悟。早有出家之心。二亲爱而不许。密为求婚将剋娶日。秀乃间行避走。投蒋山灵耀寺剃发出家。及年满具戒业操逾坚。禀访众师搜检新异。于是大小兼明数论精熟。尤善大小涅槃净名波若。及讲筵一建。辄王俟接驾。负帙肩随为人神彩细密思入玄微。其文句幽隐并见披释。以天监之初卒于治城寺。春秋六十有三。会葬之日。黑白奔赴。街巷填闉。士庶含酸荣哀以备。时治城又有僧若道乘。乘当时令问。若与兄僧璿并善诸经及外书。若诵法华工草隶。后为吴国僧正。乘亦志业明敏。而特善毗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