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8,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怀邪
邪妄
邪谄
邪谄
邪法
邪议
禁邪
憸邪
邪侈
邪遁
邪曲
随邪
昆邪
僻邪
邪言
《漢語大詞典》:怀邪(懷邪)
谓心存邪恶之念。后汉书·申屠刚传:“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
分類:邪恶
《漢語大詞典》:邪妄
乖谬;不合常理。 宋 叶适 《陈君墓志铭》:“奉持其心,不使一思虑杂於邪妄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自省念虑或涉邪妄。”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吾道贵大公,片言折邪妄。”
分類:乖谬常理
《漢語大詞典》:邪谄(邪諂)
亦作“ 邪讇 ”。 邪恶而谄谀。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是以辅弼之臣瓦解,而邪諂之人并进。”汉书·翟方进传:“﹝ 涓勋 ﹞詘节失度,邪讇无常,色厉内荏。” 颜师古 注:“讇,古諂字也。”后汉书·陈忠传:“长吏惶怖谴责,或邪諂自媚,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多设储跱,徵役无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而 味道 ( 苏味道 )辈模稜邪諂,荣宠牝朝,器识何在。”
《漢語大詞典》:邪谄
见“ 邪諂 ”。
《國語辭典》:邪法  拼音:xié fǎ
妖异不正的法术。如:「乩童常以邪法惑人。」也作「邪术」。
分類:妖术法术
《漢語大詞典》:邪议(邪議)
奸邪之议。汉书·刘向传:“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及 秦檜 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
分類:奸邪
《漢語大詞典》:禁邪
禁治邪恶;克制歪风。管子·参患:“兵者,外以诛暴,内以禁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五伯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 晋 陆机 《文赋》:“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
分類:邪恶克制
《國語辭典》:憸邪  拼音:xiān xié
奸诈邪恶。《旧唐书。卷一三五。裴延龄传》:「岂宜更纵憸邪,复行剋暴?」《金瓶梅》第一七回:「本以憸邪奸俭之资,济以寡廉鲜耻之行,谗谄面谀。」
《漢語大詞典》:邪侈
亦作“ 邪哆 ”。 放佚不正的行为。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述邪哆而稍正也。”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后世自学问之士,多徇於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家室既不见可法,故竞於邪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 清 谭嗣同 《启寰府君家传》:“入国朝,渐即零替,卒无有放辟邪侈,陷刑辟閔有司者。”
《漢語大詞典》:邪遁
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后以“邪遁”谓言词不合正道而隐伏诡谲。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卒以自陷于偏詖邪遁之归,而不适乎大中至正之矩。”
《國語辭典》:邪曲  拼音:xié qū
不正。《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國語辭典》:随邪(隨邪)  拼音:suí xié
不正直、没有主见。引申为不正经,风流放荡。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畅好是随邪,吾当酒醉了。」
《国语辞典》:昆邪  拼音:kūn yé
汉朝时匈奴部落之一。分布于今甘肃省武威、张掖一带。
《漢語大詞典》:僻邪
邪恶。亦指奸邪不正的人。 汉 贾谊 新书·先醒:“乃退僻邪而进忠正。”
分類:邪恶奸邪
《漢語大詞典》:邪言
谬论。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最恨邪言‘三不足’,千年流毒臭声遗。”《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今骨肉未寒,一旦为邪言所惑,顿欲改适,莫説被外人谈议,只怕自己肉心上也过不去哩。”
分類: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