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贼气(賊氣)
(1).反常之气;邪气。《管子·四时》:“是故春凋,秋荣,冬雷,夏有霜雪,此皆气之贼也。刑德易节失次,则贼气遫至;贼气遫至,则国多葘殃。” 尹知章 注:“气反时则为贼害也。”《史记·龟策列传》:“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同岁异节,其时使然。” 明 徐祯稷 《耻言》卷一:“家有大不祥,嗜言利者当之。利风中於家庭,贼气入矣;市道行於骨肉,残形成矣。”
(2).贼人、反叛者的气焰。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贼气方鋭,设伏于莫谷。” 元 姚燧 《大司农史公神道碑》:“射杀数人,贼气为隳,遂溃。” 清 恽敬 《书图钦宝事》:“ 图钦宝 諫不听,跪而请曰:‘贼气尚盛,兵过涧,涧斗絶,不可退,悉縻烂矣。’”
(2).贼人、反叛者的气焰。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贼气方鋭,设伏于莫谷。” 元 姚燧 《大司农史公神道碑》:“射杀数人,贼气为隳,遂溃。” 清 恽敬 《书图钦宝事》:“ 图钦宝 諫不听,跪而请曰:‘贼气尚盛,兵过涧,涧斗絶,不可退,悉縻烂矣。’”
《漢語大詞典》:阴邪(陰邪)
(1).阴险邪恶。《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塞阴邪之路,屏褻狎之臣,制侵陵迫胁之心,復门户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宋史·司马光传》:“ 光 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二:“所论言必从,岂若水投石。阴邪日已销,事理颇以得。” 刘坚 《“强盗”的女儿》:“我偷偷去看 滑溜溜 ,他目光阴邪狠毒,眼珠一明一暗。”
(2).阴湿邪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余谓此凶悖之魄,聚为妖厉,犹蛇虺虽死,餘毒尚染於草木,不足怪也。凡阴邪之气,遇阳刚之气则消。”
(3).中医学名词。指六淫病邪中的寒、湿等邪气。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寒,阴邪也。”
(2).阴湿邪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余谓此凶悖之魄,聚为妖厉,犹蛇虺虽死,餘毒尚染於草木,不足怪也。凡阴邪之气,遇阳刚之气则消。”
(3).中医学名词。指六淫病邪中的寒、湿等邪气。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寒,阴邪也。”
《漢語大詞典》:邪淫
亦作“ 邪婬 ”。
(1).邪恶纵逸。《史记·夏本纪》:“毋教邪淫奇谋。” 宋 苏辙 《进策·民政上》:“盖天下之民邪淫不法纷乱而至於不可告语者,非今世而然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奏扬敦厚 羲 农 俗,荡涤邪淫 郑 卫 音。”
(2).奸淫;下流的行为。《大乘起信论》:“云何修戒门?所谓在家菩萨,当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就礼拜 卧师 为师父,受了五戒,戒了邪淫。”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二:“ 三爷 卖完了关子,便用着邪淫的眼睛,挤溜骨碌地眨摩着捡铺子的小媳妇和大姑娘。”
(3).中医指致病的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是故君子之修慝辨惑,如良医之治疾也,鍼其膏肓,絶其根源,然后邪淫不生。”
(1).邪恶纵逸。《史记·夏本纪》:“毋教邪淫奇谋。” 宋 苏辙 《进策·民政上》:“盖天下之民邪淫不法纷乱而至於不可告语者,非今世而然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奏扬敦厚 羲 农 俗,荡涤邪淫 郑 卫 音。”
(2).奸淫;下流的行为。《大乘起信论》:“云何修戒门?所谓在家菩萨,当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就礼拜 卧师 为师父,受了五戒,戒了邪淫。”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二:“ 三爷 卖完了关子,便用着邪淫的眼睛,挤溜骨碌地眨摩着捡铺子的小媳妇和大姑娘。”
(3).中医指致病的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是故君子之修慝辨惑,如良医之治疾也,鍼其膏肓,絶其根源,然后邪淫不生。”
《漢語大詞典》:鬼气(鬼氣)
亦作“ 鬼炁 ”。
(1).旧时谓人疾病死亡,常因一种邪气侵袭所致,称之为鬼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鬼炁之侵入,常依地而逆上耳。”《南史·张嗣伯传》:“尸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云笈七籤》卷二八:“养育群生,整理鬼气。”
(2).鬼怪的邪气。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法师醮》:“ 黄 虑鬼气伤儿神,乃布气吹其面,取汤一桮,令饮即醒。”
(3).指带有鬼怪的气氛或精神状态。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至于老 王婆 ,我却不觉得怎么鬼气,这样的人物,南方的乡下也有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一以罚其带有鬼气,二以贺其没有跌死。”
(4).恶人之气焰。 清 何绍基 《沪上杂事》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此指外国侵略者气焰。
(5).不能告人的隐私,亏心事。 马烽 《张初元的故事》:“他肚子里有鬼气,自己先就心虚。”
(1).旧时谓人疾病死亡,常因一种邪气侵袭所致,称之为鬼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鬼炁之侵入,常依地而逆上耳。”《南史·张嗣伯传》:“尸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云笈七籤》卷二八:“养育群生,整理鬼气。”
(2).鬼怪的邪气。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法师醮》:“ 黄 虑鬼气伤儿神,乃布气吹其面,取汤一桮,令饮即醒。”
(3).指带有鬼怪的气氛或精神状态。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至于老 王婆 ,我却不觉得怎么鬼气,这样的人物,南方的乡下也有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一以罚其带有鬼气,二以贺其没有跌死。”
(4).恶人之气焰。 清 何绍基 《沪上杂事》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此指外国侵略者气焰。
(5).不能告人的隐私,亏心事。 马烽 《张初元的故事》:“他肚子里有鬼气,自己先就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