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邪思
犹邪念。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不是三生应判与,直须慧剑断邪思。”
分類:邪念
《漢語大詞典》:荡思(蕩思)
(1).涤除愁思。 三国 魏 曹植 《朔风》诗:“絃歌荡思,谁与消忧?” 晋 张华 《归田赋》:“扬素波以濯足,泝清澜以荡思。”
(2).邪念。 明 袁宏道 《舟中偶成》诗之二:“听水无荡思,爱山无热颜。”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盖童謡之中,虽间有俚词,而决无荡思也。”
《漢語大詞典》:枉情
犹邪念。《宋书·颜延之传》:“爱之勿劳,当扶其正性,忠而勿诲,必藏其枉情。”
分類:邪念
《國語辭典》:邪门(邪門)  拼音:xié mén
怪异或反常的现象。如:「他一向光明磊落,怎么会做出这种贪小便宜的事,真是邪门。」
《漢語大詞典》:僻志
邪念。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是故僻志萌,则僻事作。”
分類:邪念
《漢語大詞典》:惑意
邪念。管子·内业:“中无惑意,外无邪菑,心全於中,形全於外。”
分類:邪念
《國語辭典》:无心(無心)  拼音:wú xīn
1.不是故意的、并非存心如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儒林外史》第八回:「你今无心得了此书,真乃天幸。」
2.没有心情、心绪。《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章怀太子注引《邕别传》:「职在候望,忧布焦灼,无心能复操笔成草,致章阙廷。」《文明小史》第二○回:「此时贾、姚四人,无心观看园内的景致,一心只想听他们演说。」
3.没有成见。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朕以无心处之,无心则明,无心则不偏,无心则不私。」
《漢語大詞典》:无心草(無心草)
(1).草名。鼠耳草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蚍蜉酒草,一曰鼠耳,象形也。亦曰无心草。”
(2).草名。麋衔草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薇衔:“麋衔一名无心草……鼠耳草亦名无心,与此不同。”
《國語辭典》:辟邪(闢邪)  拼音:pì xié
驳斥邪说、驱除邪恶。《清史稿。卷八四。礼志三》:「帝君主持文运,崇圣辟邪,海内尊奉,与关圣同,允宜列入祀典。」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辟邪以律。」
《漢語大詞典》:克治
谓克制私欲邪念。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明史·陈真晟传:“又得 程子 主一之説,专心克治。”
《國語辭典》:魔头(魔頭)  拼音:mó tóu
1.妨害或干扰佛、道之士修行的邪魔。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三折:「知他是那个魔头,来到长街市上,我试闲行者。」《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这魔头又来恼我,连忙叫侍者擂鼓升法座。」
2.大坏人。如:「这魔头简直坏透了!」
《漢語大詞典》:歪意
邪念,坏心思。《西游记》第八二回:“徒弟,我自出了 长安 ,到 两界山 中收你,一向西来,那个时辰动荤?那一日子有甚歪意?”
《国语辞典》:天真无邪(天真无邪)  拼音:tiān zhēn wú xié
性情率直、真诚,毫无邪念。如:「他那副天真无邪的模样,真叫人又爱又怜。」
《国语辞典》:冶容诲淫(冶容诲淫)  拼音:yě róng huì yín
诲,引诱。「冶容诲淫」旧时指女子打扮过于妖媚,容易引起邪念。语出《易经。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崔氏女失身为周宝妻》:「是知女子修道,亦有一段障难,而况冶容诲淫者哉!」
《漢語大詞典》:痴箭(癡箭)
佛教语。谓害人害己的邪念。法苑珠林卷十四引过去现在因果经:“我等於长夜,为痴箭所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