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避灾(避災)
谓避免灾祸。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九日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相传以为 费长房 教 桓景 避灾之术。” 清 魏源 《桂林阳朔山水歌》之三:“神仙避劫人避灾,更於何处藏三才?”
《國語辭典》:免却(免卻)  拼音:miǎn què
省掉。如:「这样一来,可以免却很多麻烦。」
分類:避免防止
《國語辭典》:力戒  拼音:lì jiè
极力防患阻止。如:「青少年应力戒毒品的诱惑,以免戕害身心。」《清史稿。卷三六四。列传。汪廷珍》:「选《成均课士录》,教学者立言以义法,力戒摹拟剽窃之习。」
分類:极力避免
《漢語大詞典》:互言
(1).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
(2).交错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诗·都人士篇曰:‘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绸直如髮。’士曰:‘都人’,女曰:‘君子’,互言之耳,其义一也。”
《漢語大詞典》:拟出
一般是指无形的东西,常强调形成或造出与预想的设计、原来的目的或某些不可避免的事实相适合的东西。例如:拟出一项财政报告。
《漢語大詞典》:巧法
(1).取巧以避免触犯法令;枉法,玩弄法令。史记·平準书:“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财赂衰耗而不赡。” 汉 王充 论衡·程材:“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 清 方苞 《狱中杂记》:“凡杀人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吏因以巧法。”
(2).巧妙的方法。 鲁迅 《华盖集·我的“籍”和“系”》:“我们的乏的古人想了几千年,得到一个制驭别人的巧法:可压服的将他压服,否则将他抬高。”
《國語辭典》:儿女债(兒女債)  拼音:ér nǚ zhài
指所承担的有关儿女的教养婚嫁等事。因无可避免,有如负债,故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六出:「婚姻事,须要早谐。劝相公早毕儿女之债。」
《漢語大詞典》:互文
(1).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礼记·中庸》“吾説 夏 礼, 杞 不足徵也;吾学 殷 礼,有 宋 存焉” 唐 孔颖达 疏:“论语云:‘ 宋 不足徵也’,此云:‘ 杞 不足徵’,即 宋 亦不足徵。此云:‘有 宋 存焉’,则 杞 亦存焉,互文见义。”南史·儒林传·司马筠:“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唐诗别裁集·王昌龄〈从军行〉之三》“ 秦 时明月 汉 时关” 清 沈德潜 注:“备 胡 筑城,起於 秦 汉 。明月属 秦 ,关属 汉 ,互文也。”
(2).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 子长 史记别创八, 孟坚 既以 汉 为书,不可更标号,改《志》,义在互文。”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思齐篇》:‘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无斁,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尔雅曰:‘豫,乐也、安也。’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豫’与‘无斁’互文见义,无厌恶则安乐可知,安乐则无厌恶可知。”
(3).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赦令:“国家法令……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唐 白居易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
《漢語大詞典》:避妍
(1).谓避让美色。 晋 陆机 《塘上行》:“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2).谓妍丽不及对方,避免与之比赛。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宫姬詔部,儼如神仙,天香浓郁,花柳避妍。”
《國語辭典》:活该(活該)  拼音:huó gāi
应该。有无法避免或不值得同情的意味。如:「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他活该如此!」《孽海花》第一五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漢語大詞典》:避刑
谓避免触犯刑法。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今寡人将助天威,吾不欲匹夫之小勇也。吾欲士卒进则思赏,退则避刑。”
《漢語大詞典》:避明
谓患眼病休养,避免强烈光线刺激。《歧路灯》第六三回:“暗问 双庆 ,方知 王象藎 病目欲瞽,在后院一个小房避明哩。”
《國語辭典》:防避  拼音:fáng bì
预先回避、躲开。《红楼梦》第三四回:「君子防未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
分類:防备避免
《国语辞典》:墨床  拼音:mò chuáng
放置馀渍未乾墨条的器具,可以避免污染。
《漢語大詞典》:避盈
古人认为物极必反,泰极否来,因此必须避免处于招致衰败的盈满状态。《宋书·刘敬宣传》:“今此杖节,常惧福过祸生,实思避盈居损,富贵之旨,非所敢当。” 明 刘基 《秋怀》诗之八:“晦明相代谢,避盈乃无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