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司马裔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 【介绍】: 北周河内温人,字遵胤。起家司徒府参军事。魏孝武帝西迁,裔归乡。宇文泰复弘农,裔于温城举兵归泰,授北徐州刺史。入周,历官始州刺史。武帝天和初,平信州蛮。官至西宁州刺史,未之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1—560 【介绍】: 北齐恒农华阴人,字遵彦,小名秦王。杨津子。幼有清誉。北魏孝庄帝永安初拜通直散骑侍郎。尔朱氏专政,尽诛其族,亡匿累载。后投高欢,署行台郎中,转大行台右丞,文檄教令,皆自愔出。后惧罪,变姓名为刘士安,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欢征之,复授右丞。齐文宣帝时,尚太原长公主,任以国政,累官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封王、开府。文宣帝死,愔辅高洋子高殷。高演、高湛合谋杀愔攻殷,演立为帝。
全北齐文·卷二
愔字遵彦,小名秦王,弘农华阴人,魏司空津第四子,孝昌初以军功除羽林监,赐爵魏昌男,不拜,永安初为通直散骑侍郎,神武以为行台郎中,转行台右丞,封华阴县侯,迁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吏部郎中,武定未超拜吏部尚书,加侍中卫将军,齐受禅,领太子少傅,别封阳夏县男,迁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华山郡公,徙尚书令,拜特进骠骑大将军,封开封王,乾明元年,为孝昭帝所诛,天统未追赠司空。
郭遵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3 【介绍】: 北齐钜鹿人。文宣帝为太原公时,为国常侍。北齐建,擢为主书,专令访察。后为黄门侍郎。后主时因谏幸晋阳事,为韩凤所谮,被杀。
泉仲遵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5—559或516—560 【介绍】: 北周上洛丰阳人。泉元礼弟。少涉经史。年十三,州辟主簿,十四为本县令。西魏文帝时从父兄征讨,以勇决闻。后与元礼收复洛州,以功封丰阳县伯,东豫州刺史。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行荆州刺史事。从开府杨忠击梁军。后为南洛州刺史。频历州牧,皆以清白见称,官至都督金、兴等六州诸军事、金州刺史。卒谥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80 【介绍】: 北齐渤海人,字季绪。少学《》,入恒山从隐居道士游。后明占候,出游京洛,以易筮知名。武成帝谋起兵,遵世卜之吉。及即位,授中书舍人,以老疾辞,授中散大夫。入周,参预尉迟迥起兵,死之。有《易林杂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578 【介绍】: 北周中山无极人,字叔遵。历官司隶校尉、汉中郡守。精通天文数算,北周武帝时,造天和历。曾注《周髀算经》、《数术记遗》等。另撰《五经算术》、《七曜历算》等。
全后周文·卷二十
鸾,天和中为司隶大夫,有周天和年历一卷,《七曜算术》二卷,《五经算术》一卷。
释昙遵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河北程氏子。少厌欲尘。而容色美盛。尝投法光出家。光公恐其或染或净。遣令返俗。资学既明。允当时寄。有魏擢为员外郎。非其志也。复请光公。而光公犹以前患不许。遵跪启曰。今毕命归依。永崇至道。如不允副。必从邪见。坏及三宝。光审其识至。即为授具。而就勖督之学。功踰一纪。一乘顿义。法界心源。并披析义理。挺超时匠。初化行洛下。流衍齐楚晋魏。乃至燕赵。通以言教。摄治相袭。而无著述。丞相淮阴王肱深器礼之。年踰七十。举为国都。寻升统。俄而小疾。坐诵维摩胜鬘。终卷而逝。年八十有五。遵赋性清高。举止有法。开户褰帷。形无妄涉。口靡俗谈。目罔邪睹。然而敬爱前脩。抚循后进。世罕其比。光公终日。遵方居齐州。闻讣号恸。闷绝从床坠地。热血涌口。其孝如此。
续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篇四
释昙遵。姓程氏。河北人。少厌世网投法出家。而容色盛美堂堂然也。恐染净戒还返俗焉。资学既明允当时寄。有魏擢为员外郎。二十有三情背朝官。复请光公以为师保。光以旧事舍而不度。遵跪启曰。今没命归依远崇至道。如不允副必从邪见坏及三宝。光审其情至。即度而授戒。因从禀学。功踰一纪。大乘顿教法界心原。并披析义理挺超时匠。手无异笔而变他成己。故谈述有续。而章疏阙焉。初出化行洛下。流演齐楚晋魏乃至燕赵。通传道务摄治相袭。丞相淮阴王肱深器之。德动贵重倾心奉礼。年馀七十。举为国都。寻转为统。后少觉有疾。便坐诵维摩胜鬘。卷了命终卒于邺下。时年八十有五。承化门人罕继其后。初遵赋志清高无为立性。褰帷开户标树方远。形无妄涉口不俗谈。动静自严不假方便。而敬爱宗师罕阶俦绪。光师终日。遵在齐州。初闻哀问不觉从床而坠。口中流血。其诚孝动人如此之类也。多游念慧有得机缘。温讲而终业矣。
僧洪遵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0—608 【介绍】: 隋僧。相州人,俗姓时。八岁出家,专攻律学。后游方各地,咨求深义。历三年,遂知大旨。在北齐为断事沙门。入隋,文帝开皇中召住兴善寺,与天竺僧共译梵文。后奉敕为讲律众主。炀帝大业初升知寺,寻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相州时氏子。八岁出家。从师受业。即有声。既受具。专务律部。每曰。住持遗法。尚有赖于此耳。三夏咨询。仅知大旨。初依嵩高少林寺资云公。习律之外。兼听华严大论。时邺下晖公。方弘四分。因负笈造焉。徒众五百。顾莫出其右者。晖亦蔽于巧佞。不能知也。一日晖盛集。遵尽束晖所制疏。捧入堂中。置案上曰。碌碌论下久矣。凡覆讲竖论。都未尝见试。是则师资之道。拥而不通。敢以此疏还之。后往云所。云即令升座。吐述微妙。迥出常流。因卒学大论。以发明慧解。俄入禅林。造诣不可测。时踰十稔。及归犹以毗尼弘化。四远趋风。徒盈千数。齐文宣诏以为断事沙门。如五众有坠宪纲。使据律断之。青齐久诤讼。上命遵和解之。且惩治其无赖者。曲当物情。法侣欣服。齐季之乱。偕名僧慧远等。隐于白鹿岩中。周既浑一。举居嵩岳。开皇七年诏俱五大德赴阙。尉劳勤至。令并弟子十人。居兴善寺。有司为致四事供养。十一年。诏偕天竺沙门译经。十六年。诏充律众主。就崇敬寺讲律。先是关内素奉僧祇。于四分则鲜听禀。遵乃为设权机。卒致流通。仁寿二年。诏送舍利于卫之福聚寺。红赤二光。照灼近远。四年诏曰。朕秪承肇命。抚育生民。遵奉圣教。重兴像法。而如来大慈。覆护群品。感见舍利。开导含生。朕已分布近远。皆起灵塔。其间诸州犹有未遍。令更请大德。奉送舍利。各往诸州。依前起塔。所请之僧。必须德行。可遵善解法相。庶能宣扬佛教。感悟遇迷。宜集诸寺三纲。详共推择。录以奏闻。当与一切苍生。同斯福业。遵乃承命搜举。颇叶时论。又诏三十馀州。起塔函藏舍利。一时入塔。遵复送至隆圣寺。瑞相具别录。俄诏知寺任厥绩允懋。大业四年五月十九日。卒于兴善。寿七十九。其著述有大统钞五卷行世。 当隋之初。道洪法腾法渊等。并有声之士。正像之纲维也。后皆不知所终。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释洪遵。姓时氏。相州人也。八岁出家。从师请业屡高声驾。及受具后专学律部。心生重敬。内自惟曰。出家基趾其存戒乎。住持万载。被于遗教。谅非虚矣。更辞师友游方听习。履涉相京咨访深义。有所未喻决问罕通。三夏将满遂知大旨。初住嵩高少林寺。依资云公开胸律要。并及华严大论前后参听并扣其关户涣然大明。承邺下晖公盛弘四分。因往从焉。听徒五百。多以巧媚自通。覆讲坚论了无命及。晖寔律学名匠。而智或先图。遵固解冠时伦。全不以曲私在虑。后因盛集异学充堂。遵乃束晖制疏。捧入堂中曰。伏膺有日都未见知。是则师资两亡。敢以文疏仰及。便置之坐上往覆。云所既属舍见来降。即命登座覆述。吐纳纤隐众仰如山。自后专预正时结徒毕业。以戒律旁义有会他部者。乃重听大论毗昙。开沃津奥。又以心使未静。就诸禅林学调顺法。年踰十腊方归律宗。四远望风堂盈千计。时为荣大也。齐主既敞教门。言承付嘱。五众有坠宪网者。皆据内律治之。以遵学声早举。策授为断事沙门。时青齐诸众。连诤经久。乃彻天听。无由息讼。下敕令往。遵以法和喻。以律科惩曲感物情。繁诤自弭。由是更增时美。法侣欣之。及齐历将季擅名逾远。而非类不交惟道同辙。名儒大德见辄慕从。常与慧远等名僧通宵造尽。周平齐日隐于白鹿岩中。及宣政搜扬。被举住于嵩岳。德不孤峙众复屯归。大隋廓定招贤四海。开皇七年。下敕追诣京阙。与五大德同时奉见。特蒙劳引令住兴善。并十弟子四事供养。十一年中。又敕与天竺僧共译梵文。至十六年。复敕请为讲律众主。于崇敬寺聚徒成业。先是关内素奉僧祇。习俗生常恶闻异学。乍讲四分人听全稀。还是东川赞击成务。遵欲广流法味。理任权机。乃旦剖法华晚扬法正。来为开经说为通律。屡停炎澳渐致附宗。开导四分一人而已。迄至于今僧祇绝唱。遵为人形仪儒雅。动据现猷。而神辩如泉。声相钟鼓。预升法位罕有昏漠。开悟之绩寔难嗣焉。仁寿二年。敕送舍利于卫州之福聚寺。将出示众。乃放红赤二光。晃发远近照灼人目。道俗同睹大生庆悦。仁寿四年。下诏曰。朕祇受肇命抚育生民。遵奉圣教重兴象法。而如来大慈覆护群品。感见舍利开导含生。朕已分布远近皆起灵塔。其间诸州犹有未遍。今更请大德奉送舍利。各往诸州依前造塔。所请之僧必须德行可尊善解法相。使能宣扬佛教。感𥧝愚迷。宜集诸寺三纲详共推择录以奏闻。当与一切苍生同斯福业。遵乃搜举名解者用承上命。登又下敕。三十馀州一时同送。遵又蒙使。于博州起塔。初至州西。有白鹄数十头。当于舆上旋绕数匝。久之而逝。及至城东隆圣寺置塔之所。夜有白光数十道。道如车轴住于基上。边有鸟巢树上。及光之洞明众鸟惊散。又雨银花委地光耀如雪。掘基五尺获粟半升。夜降神仙八十四人。持华绕塔久乃方隐。又妇人李氏患目二十馀年。及来礼拜两目齐见。后行道之夕。又放赤光照寺东房。见卧佛及坐佛说法之像。复见梵僧对架读经。有一十四字。皆是梵书。时人不识。及四月八日当下塔时。感黑蜂无数衔香绕塔。气蔚且熏不同人世。又见白莲花在塔四角高数百丈。花叶分布下垂于空。时间五彩莲花厕填其内。又见天人烧香而左转者。于是总集而观叹未曾有。属目不见者非无一二。及下覆讫诸相皆止。遵于京邑盛开律仪名骇昔人。而传叙玄宗其后盖阙。又著大纯钞五卷。用通律典。寻又下敕令知寺任。弼谐僧众亟光徽绩。以大业四年五月十九日。卒于兴善。春秋七十有九。隋初又有道洪法胜洪渊等。并以律学著名。洪据相州绍通云胤。容止沈正宣解有仪。学门七百亟程弘量。故诸经论之士将欲导世者。皆停洪讲席。观其风略采为轨躅。胜博涉有功。而言行无副。神志高卓时共潜推。但身令未广。故听徒简略。渊学承遵统化被中山。纲维正象有声幽冀。年代非远。并不测其终。
侯莫陈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代郡人,字遵道。侯莫陈崇子。西魏末以父军功受赐爵。仕北周,累从征讨,迁开府仪同三司。隋文帝受禅,进爵升平郡公,拜瀛州刺史,有惠政。时岭南州县多贪鄙。少数部族人民有怨叛之心。乃拜颖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到官,以恩信抚民,各族民人咸悦服来归。炀帝时为南海太守,卒于官。谥定。
凌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建昌人,字遵德。好学,精通五经。埋名晦迹于乡里。炀帝时召为学士。后累迁至户部尚书。
陆遵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七
遵。乾封时太常博士。
唐绍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 【介绍】: 唐长安人,字遵业。唐临孙。博学,善《三礼》。中宗神龙时,为太常博士,历迁左台侍御史、度支员外郎。睿宗立,数言政损益,擢给事中。玄宗先天二年,帝讲武骊山,绍以典仪坐失军容,被斩。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一
绍。尚书临孙。神龙时历官侍御史员外郎。睿宗即位。累转给事中兼太常少卿。先天二年。元宗讲武骊山。绍以典仪失军容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1—775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少良。以荫入仕,累调大理丞。玄宗天宝时,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立,历迁给事中、吏部侍郎。上元中,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宗永泰元年,罢为集贤院待制。寻改吏部尚书,进右仆射,复知选事。每荐贤,有来谢者,以为耻。
李遵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7 【介绍】: 唐宗室后裔。李皓侄。玄宗开元十年入仕。天宝六年后,历淄川、济南、汝南、彭原四郡太守。安史乱起,侍从肃宗至灵武,以勤王及劝进功拜工部侍郎、领宗正卿。两京复,加特进、工部尚书,封郑国公。以不附李辅国,由太子少傅贬袁州刺史。代宗广德元年,拜鸿胪卿,加太子少保。复贬永州司马。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遵。太祖景帝七世孙。天宝十四载由执金吾为彭原郡守。肃宗即位。拜工部侍郎。领宗正卿。封郑伯。乾元二年进封公。加特进工部尚书。坐贿下狱。由太子少傅贬袁州刺史。宝应二年拜鸿胪。又贬永州司马。大历二年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字宗达。姓张氏。吴兴人。幼事报恩寺兴大师出家。年十二。从天竺义威律师。受具戒。始习毗尼开遮之指。后传天台明静之宗。于是广书法华。辟经院。置道场于支硎山。以招徕学者。大历元年。州将韦元甫。兵部尚书刘晏。侍御史王圆。开州刺史陆向。殿中侍御史陆迅。大理评事张象。既惬真心。愿专胜境。相与表闻。诏特署法华道场。由是江东。总建道场。一十七所。皆自遵始。天宝中。方行三昧于灵岩道场。光明烛天。身在光中。莫分彼此。异日以问荆溪然公。公曰。智慧光明。从心流出。盖子精志之所致也。又尝于寺道场中。觉身坐虚空。廓然无碍。识者知为垢尽之相。兴元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卒于所居寺。寿七十一。腊四十六。门人树塔旌德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道遵。字宗达。姓张氏。吴兴人也。夙负殊操洁士称之。荣曜不足关于心。声尘未尝触其性。至年二十诣天竺义威律师受具戒。事报恩寺兴大师首宗毗尼传教也。后学天台一心三观法门。欲广写法华经置道场辟经院。一之日发其心。二之日规其趾。作不逾序厥功成焉。居支硎之福地。大历元年州将韦元甫。兵部尚书刘晏。侍御史王圆。开州刺史陆向。殿中侍御史陆迅。大理评事张象。竞诱真心共获殊胜。乃相与飞表奏闻。诏书特署为法华道场。自江以东总一十七所。皆因遵之首置也。举精行大德二七人。常持此经以报主恩。铸卢舍那及毗卢遮那像及多宝塔。修净土当生业造弥陀佛。复写天台教。益乎道场置常住庄二区。平时讲法华玄义天台止观四分钞文。临坛度人授心扬律。徒盈石室之筹。天宝中于灵岩道场行法华三昧。忽睹大明上烛于天。我身正念俨在光中。异日问荆溪然师曰。智慧光明从心流出。非精志之所致耶。又于本寺入法华道场睹此身在空中坐。先證者知是涤垢之相。其年春秋七十一。僧夏四十六。以兴元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告终于支硎山寺。僧益公翰公一夜同梦大殿崩。果遵入灭。门人灵翰法盛道欣犹子灵源追慕不已。树塔旌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