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鹤氅(鶴氅)  拼音:hè chǎng
用鹤羽制成的外衣。《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漢語大詞典》:衲衣
(1).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 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 唐 贾岛 《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 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 清 黄景仁 《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2).代称僧人。 宋 梅尧臣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四:“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傅山父子:“乱后,梦天帝赐以黄冠衲衣,遂为道士装。”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尝着衲衣负筐,令门生 舒雅 执手版,乞食诸姬院,以为笑乐。”
《漢語大詞典》:黄氅
道袍。 宋 叶适 《送徐洞清秀才入道》诗:“白襴已回施,黄氅犹索钱。”
分類:道袍
《漢語大詞典》:不老衣
道袍。 明 无名氏 《献蟠桃》第二折:“则我这草履麻绦不老衣,倒大来无是无非。”
分類:道袍
《漢語大詞典》:道服
(1).佛教的事业。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序:“遂令无上道服,毁於尘俗,亮到之心,屈乎人事。”
(2).僧道的服装。亦指家居穿的道袍。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二出:“[旦]我公休与婆知,种些善基,有旧底衣服把赠与。[末]兀底老汉有粗道服,赠君家须着取。” 钱南扬 校注:“释道两家的服装都可以称道服,这里是指一般人穿的道袍。”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二:“其衣则縞素道服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王右军别业》:“寺门有 右军 塐像,青巾道服,坐于正中。”
《漢語大詞典》:直掇
亦作“ 直裰 ”。亦作“直敪”。
(1).古家居常服,俗称道袍。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一·论衣冠异制》:“ 晋 处士 冯翼 ,衣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襴,前繫二长带, 隋 唐 朝野服之,谓之 冯翼 之衣,今呼为直掇。”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富郑公 致政归西都,尝著布直裰,跨驴出郊。”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无线导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燕居之所常用也。”儒林外史第一回:“一个穿寳蓝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岁光景。”
(2).指僧袍。景德传灯录·普化和尚:“将示灭,乃入市谓人曰:‘乞一箇直敠。’” 元 无名氏 《东坡梦》第一折:“把我褊衫都当没了,至今穿着皂直掇哩。”《水浒传》第七一回:“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
《國語辭典》:直摆(直襬)  拼音:zhí bǎi
本指古代的家居常服。后多指僧、道或士子所穿的衣服。《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相府中有一少年人,年方弱冠,戴缠騣大帽,穿青绢直摆,攦手洋洋,出来下阶。」也作「直裰」、「直身」。
分類:指道道袍
《国语辞典》:大摆褶子(大摆褶子)  拼音:dà bǎi xué zi
旧式下摆较宽大的长袍,形如道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即忙换了小帽,穿了大摆褶子,来到公厅。」
《漢語大詞典》:裰领道袍(裰領道袍)
缀上领圈道袍。 明 代内臣服饰的一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二色衣,近御之人所穿之衣……第三层曰‘裰领道袍’。其白领以浆布为之,如玉环在项,而缺其前,稍油垢即换之。”参阅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十三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