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化人
(1).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张湛 注:“化幻人也。” 清 赵翼 《〈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漢語大詞典》:通方
(1).通晓道术。《汉书·韩安国传》:“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乱。” 颜师古 注:“方,道也。”
(2).指通晓为政之道。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伏乞朝廷速赐选择总练通方老於智谋之士,前来 建康 ,纠剔某妄作疏漏之失。”
(3).共通的道理。《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庶几识古今之通方,知国家之大体。”
(4).变通;灵活。《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只因 伯夷 生性孤僻,不肯通方,父亲道他不近人情,没有容人之量。”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外国人不比 中国 人通方,你既当面同他讲了,他就得跟你当面交待。”
(5).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这种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叫作‘通方’,即通达一切。”
(2).指通晓为政之道。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伏乞朝廷速赐选择总练通方老於智谋之士,前来 建康 ,纠剔某妄作疏漏之失。”
(3).共通的道理。《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庶几识古今之通方,知国家之大体。”
(4).变通;灵活。《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只因 伯夷 生性孤僻,不肯通方,父亲道他不近人情,没有容人之量。”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外国人不比 中国 人通方,你既当面同他讲了,他就得跟你当面交待。”
(5).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这种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叫作‘通方’,即通达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