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德慧
道德智慧。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
分類:道德智慧
《漢語大詞典》:遐音
(1).传之久远的音响。指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文章之类。 晋 陆云 《九愍·修身》:“仰勋华之耿辉,咏三辟之遐音。” 唐 吕温 《代宰相祭故齐相公文》:“文章元龟,学覩儒奥,政为吏师,金鏘遐音。”
(2).远方来的音讯。 明 袁达 《暮春约友登鳌峰》诗:“岂而白驹隔陋巷,不见黄耳来遐音。”
《漢語大詞典》:道舍
道德的归宿之处。韩非子·扬权:“喜之则多事,恶之则生怨,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王先慎 集解:“去喜恶以虚其心,则道来止,故为道舍。”
分類:道德归宿
《漢語大詞典》:德问(德問)
道德声誉。问,闻,名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郗嘉宾 钦崇释 道安 德问。”魏书·释老志:“ 道安 后入 苻坚 , 坚 素钦德问,既见,宗以师礼。”
《漢語大詞典》:衰德
道德衰败。亦指道德衰败的人。左传·昭公九年:“自 文 以来,世有衰德,而暴蔑 宗周 ,以宣示其侈。”吕氏春秋·音初:“ 郑 卫 之声, 桑间 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説。”
《漢語大詞典》:琛宝(賝寶)
财宝。 前蜀 杜光庭 《贺西域胡僧朝见表》:“由是賝宝川驰,梯航雾集,贡无虚月,史不絶书。”
分類:财宝
《漢語大詞典》:德类(德類)
犹言道德准则。左传·成公二年:“若以不孝令於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 杨伯峻 注:“‘德类’犹诗·大雅·荡之‘义类’,犹言‘道德法则’。”
分類:道德准则
《漢語大詞典》:沈德
亦作“沉德”。 谓丧失道德。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一:“ 晏子 平仲 ,积德兼仁。与世沉德,未必思命。”
《漢語大詞典》:奥阼
(1).礼记·仲尼燕居:“目巧之室则奥阼。”奥,室之西南隅;阼,堂之东阶。 陈澔 集说:“盖室之有奥,所以为尊者处;堂之有阼,所以为主人之位也。”后以“奥阼”指屋宇之内。 清 方苞 《读周官》:“运天下犹一身,视四海如奥阼,非圣人而能为此乎?”
(2).比喻道德学问等达到的精深境地。 宋 曾巩 《冬望》诗:“旁搜远探得户牖,入见奥阼何雄魁。” 清 魏源 《〈诗比兴笺〉序》:“古今诗境之奥阼,固有深微于可解不可解之际者乎!”
《漢語大詞典》:德藩
语出 晋 左思 《魏都赋》:“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谓以道德为守身的藩篱。亦借指守德之人。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瞻望德藩,坐驰精爽。”
《漢語大詞典》:玄渊(玄淵)
(1).深渊。《楚辞·九章·惜往日》:“临 沅 湘 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窈若玄渊之万仞,则近不能以少多量焉。” 明 高叔嗣 《叙怀》诗:“升龙假玄渊,鸣凤託芳条。”
(2).指道德的深奥境地。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澡身玄渊,宅心道秘。” 刘良 注:“玄渊、道秘,皆道德深远之处。”
《漢語大詞典》:道纲(道綱)
(1).道德之纲要。汉书·叙传下:“凡汉书,叙帝皇,列官司,建侯王。準天地,统阴阳,阐元极,步三光。分州域,物土疆,穷人理,该万方。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
(2).佛教语。修“八正道”的纲要。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略略微容简,八言振道纲。”
《漢語大詞典》:道勋(道勳)
道德功业。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朕以寡德,纂戎鸿绪,每惟道勋,思遵令典,而大常未铭,从祀尚闕,鉴寐钦属,永言深怀。”宋书·裴松之传:“大者道勋光远,世所宗推,其次节行高妙,遗烈可纪。”
分類:道德功业
《漢語大詞典》:诬贤(誣賢)
谓夸说有道德有才能。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诬贤;是犹傴伸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王先谦 集解:“不肖而自以为贤,是诬也。下文云‘内不自以诬’,可证‘诬贤’二字之义。《君道篇》云‘臣不能而诬能,则是臣诈也’,与此‘诬贤’同。”参见“ 诬能 ”。
《漢語大詞典》:诬能(誣能)
谓虚夸其才能。管子·法法:“明君不以禄爵私所爱,忠臣不诬能以干爵禄。”韩非子·二柄:“故君见恶则羣臣匿端,君见好则羣臣诬能。”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诬其能,欲见用。”
分類:虚夸才能
《漢語大詞典》:遵德
犹言尊崇道德。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弗栗特萨傥那国:“王, 突厥 种也,深信三宝,尚学遵德。”
分類:尊崇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