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兴道(興道)
振兴道德。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斯之时,天下大説,向风而听,随流而化,芔然兴道而迁义。” 吕向 注:“皆勃然兴道义也。”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諍》:“夫四弼兴道,率主行仁。”
比喻、启发。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郑玄 注:“兴者以善物喻善事。道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剴今也。”
《漢語大詞典》:德表
(1).谓有德的表现。
(2).引申为凡外著之义。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謚曰: 文范先生 ……文为德表,范为士则。”
(3).道德表率。
《漢語大詞典》:大禁
指在法令、习俗或道德上最禁忌、最避讳之事。《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於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荀子·非十二子:“行辟而坚,饰非而好,玩姦而泽,言辩而逆,古之大禁也。”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閫司恐畏破和议,斥堠悉罢云边烽。杀降共説有大禁,无人更敢弯弧弓。”
《漢語大詞典》:砥行
砥砺品行,修养道德。史记·伯夷列传:“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 舜 禹 本以白衣砥行显名,升为天子,虽復更制,不如名著,故因名焉。”北史·薛辩传:“砥行礪心,困而弥篤,服膺教义,爰至长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即日行一善,非年餘不能相準,今已晚矣。但从此砥行,则地狱中或有出时。”
《漢語大詞典》:兴德(興德)
(1).振兴道德。礼记·王制:“明七教,以兴民德。”汉书·宣帝纪:“盖闻农者兴德之本也。”
(2).发扬圣德。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攸之 、 禕 、 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
《漢語大詞典》:人纲(人綱)
即人伦纲纪,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汉 扬雄 《解嘲》:“客嘲 扬子 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 三国 魏 曹植 《离友》诗之一:“王旅旋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篤人纲。”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人纲始於夫妇,判合拟乎二仪。”
《漢語大詞典》:德守
道德操守。逸周书·官人:“富贵者观其有礼施,贫贱者观其有德守。” 宋 苏轼 《湖州上监司先状》:“驰神德守,若奉诲音。”
《漢語大詞典》:冠德
(1).谓道德最高。 汉 班固 《典引》:“炳诸典謨,以冠德卓絶者,莫崇乎 陶唐 。”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 永平 中,贵人 马氏 未尝有子,所以立为后者,以冠德后宫故也。”
(2).推崇道德。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也。”
分類:推崇道德
《國語辭典》:浇季(澆季)  拼音:jiāo jì
季,末期。浇季指风俗浇薄的末世。《北史。卷一○。周高祖武帝本纪》:「朕运当浇季,思复古始,弘赞后庭,事从简约。」《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体。」
《漢語大詞典》:大君子
称道德、文章受人尊仰或地位高的人。荀子·仲尼:“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后汉书·高彪传》:“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叙腹心之愿。” 宋 王安石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不敢因循苟简,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 清 冯桂芬 《与吉抚部书》:“某何人斯,获与此数,此盖大君子一艺必庸、小善必録之盛心,而自不肖者得之,乃循省涯分而直无以自处焉。”
《國語辭典》:损德(損德)  拼音:sǔn dé
败坏德行。《聊斋志异。卷五。土偶》:「吾父生有损德,应无嗣,遂至促我茂龄。」
分類:道德
《漢語大詞典》:完洁(完潔)
亦作“ 完絜 ”。
(1).(道德)清正纯备。新唐书·郑馀庆传:“ 餘庆 少砥礪,行已完絜,仕四朝,其禄悉賙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
(2).整洁。 宋 张耒 《双槐堂记》:“以其餘力作燕居之堂,洒扫完洁,足以燕宾客,閲图书。”
《漢語大詞典》:破道
败坏道德。《淮南子·泰族训》:“ 孔子 曰:‘小辨破言,小利破义,小艺破道。’”
分類:败坏道德
《漢語大詞典》:夫子墙(夫子牆)
论语·子张:“ 子贡 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本为 子贡 形容 孔子 学问道德之高,后以“夫子墙”比喻人之才德高不可攀。 唐 柳宗元 《献弘农公五十韵》:“独弃傖人国,难窥夫子墙。”
《國語辭典》:传统(傳統)  拼音:chuán tǒng
世代相传,有传承延续性质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习惯、信仰、思想等。如:「勤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