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0,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八石
内丹
道论
金砂
三要
道缘
参同契
幽关
无向
泰初
叩齿
上年
三一
受箓
九法
《國語辭典》:八石  拼音:bā shí
道家炼丹所用的朱砂、雄黄、云母、空青、硫黄、戎盐、硝石、雌黄八种矿石。《抱朴子。内篇。论仙》:「长斋久洁,躬亲炉火,夙兴夜寐,以飞八石哉?」
《國語辭典》:内丹(內丹)  拼音:nèi dān
道家指以自身为鼎炉,以身中精、气为药物,以神运精、气在体内所结成的丹。相对于炼制矿石药物为金丹的外丹而言。内丹今属气功学。
《漢語大詞典》:道论(道論)
道家的理论。史记·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 学天官於 唐都 ,受於 杨何 ,习道论於 黄子 。”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一:“委讲輟道论,改服康世屯。” 唐 李白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诗:“ 王子 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张舜徽 《〈周秦道论发微〉叙录》:“‘道论’二字,可说是‘道家理论’的简称。它的具体内容,便是‘人君南面之术’。”
分類:道家理论
《漢語大詞典》:金砂
亦作“ 金沙 ”。 指古时道家以金石炼成的丹药。《参同契》卷上:“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 王琦 注:“金砂,仙药也。” 唐 李白 《早望海霞边》:“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
《漢語大詞典》:三要
(1).三个重要方面。 明 薛瑄 《从政录》:“养民生、復民性、禁民非,治天下之三要。” 明 薛瑄 《从政录》:“不欺君、不卖法、不害民,此作官持己之三要也。”
(2).道家谓耳、目、口为三要。《阴符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注:“ 太公 曰:三要者,耳、目、口也。” 唐 齐己 《读阴符经》诗:“三要洞开何用闭?高臺时去凭栏干。”
分類:道家
《漢語大詞典》:道缘(道緣)
与道家或佛家的因缘。 唐 皇甫曾 《赠沛禅师》诗:“浄教传 荆 吴 ,道缘止渔猎。” 宋 王十朋 《降圣节诣天庆观》诗:“ 颜 范 遥同异代心,琳宫香火道缘深。” 明 冯梦龙 《邯郸梦·吕仙下凡》:“只因道缘深重,所以功行缠绵。”
《国语辞典》:参同契(参同契)  拼音:cān tóng qì
书名。相传为魏伯阳作。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中多假周易爻象以说丹鼎之术。后蜀彭晓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即注此书。宋儒朱熹、蔡元定皆尝治其书。
《漢語大詞典》:幽关(幽關)
(1).深邃的关隘;紧闭的关门。 南朝 梁 何逊 《答丘长史》诗:“伊我念幽关,夫君思赞务。” 唐 韩琮 《颍亭》诗:“ 潁 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大觉寺》词:“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
(2).道家谓两肾之间。黄庭内景经·黄庭:“玄泉幽关高崔巍。” 梁丘子 注:“两肾间为幽关。”
(3).犹玄关。指入道之门。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玄关幽揵” 李善 注引 晋 戴逵 《栖林赋》:“幽关忽其离揵,玄风暖以云頽。”
《漢語大詞典》:无向(無嚮)
亦作“ 无响 ”。 没有声音,没有感应。道家所称寂静虚无的境界。庄子·在宥:“处乎无嚮,行乎无方。”一本作“无响”。 成玄英 疏:“无感之时,心如枯木,寂无影响也。” 晋 张华 《女史箴》:“忽谓幽昧,灵监无象;勿谓玄漠,神听无响。”
《國語辭典》:泰初  拼音:tài chū
上古时代。《楚辞。屈原。远游》:「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也作「太初」。
《國語辭典》:太初  拼音:tài chū
1.天地元气之始。《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濛鸿,兆朕未形。」
2.道家指天道、自然的本源。《庄子。列禦寇》:「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
3.上古时代。如:「太初之民,茹毛饮血。」
4.汉朝武帝的年号(西元前104~前101)。
《漢語大詞典》:叩齿(叩齒)
(1).牙齿上下相碰击。古代的一种养生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有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 唐 白居易 《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每日以子时后,披衣坐,面东或南,盘足坐,叩齿三十六通。”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临风叩齿漱寒泉,今夜移舟 太湖 尾。”
(2).道家所行的祝告仪式之一。叩左齿为鸣天鼓,叩右齿为击天磬,驱祟降妖用之。当门上下八齿相叩,为鸣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宋 无名氏 《灯下闲谈·坠井得道》:“道士乃临楹秉简,叩齿焚香。”《水浒传》第七回:“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韩夫人 叩齿礼拜。”
《國語辭典》:上年  拼音:shàng nián
1.去年。《水浒传》第一三回:「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红楼梦》第七二回:「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
2.丰年。《管子。大匡》:「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南朝梁。傅昭 恭职北郊诗:「淑气符首节,光风临上年。」
《漢語大詞典》:三一
(1).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2).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云笈七籤卷四九:“三一者,精、神、炁混三为一也。”
(3).指基督教所宣称的三位一体之说。 唐 景净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序》:“总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 阿罗訶 歟!”参阅“三位一体”。
《漢語大詞典》:受箓(受籙)
(1).古代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接受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叫受箓。诗·大雅·文王序“ 文王 受命作 周 也” 唐 孔颖达 疏:“伐 崇 ,作 灵臺 ,改正朔,布王号於天下,受籙应河图。”
(2).指道家接受符箓。 刘师培 《〈文说〉序》:“由是 五祖 传灯, 灵素 受籙,师承所在,罔敢或遗,可谓文章之桎梏矣。”
(3).谓新皇帝登基按道家的仪式接受符箓。隋书·经籍志四:“后 周 承 魏 ,崇奉道法,每帝受籙,如 魏 之旧。”
《漢語大詞典》:九法
亦作“ 九灋 ”。
(1). 周 治理邦国的九种措施。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詰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以小事大,以和邦国。”
(2).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大法。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
(3).指 汉 《九章律》汉书·叙传下:“ 汉 章九法, 太宗 改作。”参见“ 九章 ”。
(4).指道家修仙之法。 南朝 宋 鲍照 《谢赐药启》:“臣卫躬不谨,养命无术。情沦五难,妙谢九法。” 钱振伦 注引列仙传:“ 涓子 隐於 宕山 ,受 伯阳 九仙法。”
《國語辭典》:九章  拼音:jiǔ zhāng
1.古代天子冕服上的九种图饰。即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九种图案。见《书经。益稷》唐。孔颖达。正义。
2.泛指多种图案。明。瞿佑《剪灯新话。卷四。鉴湖夜泛记》:「戴翠凤步摇之冠,蹑琼纹九章之履。」
3.《九章算术》的简称。参见「九章算术」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4.九章律的简称。参见「九章律」条。汉。王充《论衡。谢短》:「法律之家亦为儒生问曰:『九章,谁所作也?』」
5.楚辞篇名。王逸以为乃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之野,因思念君国,忧心罔极所作。分〈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