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0,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伏火
真水
云篆
灵砂
七经
外集
玉髓
瑶章
返真
煮白石
入静
傍门
道奥
青霓
胎息
《漢語大詞典》:伏火
(1).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北周 庾信 《奉和初秋》诗:“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动钟。”
(2).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唐 朱庆余 《赠道者》诗:“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居四郎伏硃锻丹砂:“其法取辰锦颗块砂,不计多少,以一药铺盖煅之,朱已伏火,即日用炭火二两空养。”
《漢語大詞典》:真水
指道家炼丹所用的水银。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吴吉甫 以晚科试漕闈,《捣药兔长生》诗云:‘真水黄茅长,香风玉杵鸣。’”
《漢語大詞典》:云篆(雲篆)
(1).道家符箓。亦借指道家典籍。 南朝 梁 陶弘景 《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云篆龙章之牒,炳发於林岫。”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仙道·道书:“道家字,名云篆,又曰云书。”
(2).指焚香时缭绕的烟气。 宋 程俱 《夜坐》诗:“青灯耿耿夜何其,云篆吐兰初一线。” 宋 侯寘 《柳梢青·送吕子绍守峡》词:“帘捲湘鬟,香飞云篆,叵看轻别。”
(3).谓形如篆书的云。《宋史·乐志十四》:“虹辉灿烂,云篆绸繆。”
《漢語大詞典》:灵砂(靈砂)
古代道家用朱砂作原料炼成的丹药。谓服之可以长生。亦泛指灵丹妙药。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呜呼大贤苦不寿,时世方士无灵砂。” 宋 张抡 《阮郎归·咏夏》词:“观物外,喻身中,灵砂别有功。若将一粒比花容,金丹色又红。”
《漢語大詞典》:七经(七經)
(1). 汉 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 东汉 《一字石经》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 唐 李贤 注作《乐》春秋论语; 宋 刘敞 《七经小传》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 清 康熙 《御纂七经》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七籤卷九。
(3).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授经》《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國語辭典》:外集  拼音:wài jí
1.正集以外的稿,多系经人蒐集而成者。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集部。别集类三。诂训柳先生文集》。
2.奏议类的称呼,以道学家尊道学而薄事功,故于议政之文,称为「外集」。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三。集部。别集类二六。三鱼堂文集》。
3.称僧人的诗文。如僧宗泐有《全室外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集部。别集类二三。全室外集》:「是编题曰外集,盖释氏以佛经为内学,故以诗文为外,犹宋释道璨柳塘外集例也。」
《漢語大詞典》:玉髓
(1).即玉膏。道家谓服之可成仙。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诗:“澄如玉髓洁,汎若金精鲜;颜色半带乳,气味全和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白玉髓:“玉膏,即玉髓也。《河图玉版》云: 少室之山 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参见“ 玉膏 ”。
(2).洁白如玉的脂髓。 元 汤式《沉醉东风·江村即事》曲:“螯烹玉髓肥,鱠切银丝细。”
(3).香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迎佛骨入内道场,即设金花帐、温凊牀、龙鳞之席、凤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荐琼膏之乳,皆九年 訶陵国 所贡献也。”
(4).喻美酒。 明 许时泉 《写夙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
《漢語大詞典》:玉膏
(1).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黄帝 是食是饗。” 郭璞 注引《河图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 汉 张衡 《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 明 无名氏 《金雀记·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岛 ,絶胜 裴航 碾玉膏。”
(2).喻美酒。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银鯽堆盘荇菜鲜。”
(3).喻冰。《群音类选·卧冰记·王祥卧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琼浆玉膏,渐渐稜层消耗。”
《國語辭典》:瑶章(瑤章)  拼音:yáo zhāng
对他人书信的美称。如:「朋友已多年音讯杳茫,今日忽来瑶章,诉说近况。」
《漢語大詞典》:返真
(1).返归真境。指得道成仙。 唐 裴铏 《传奇·樊夫人》:“后媪与 逍遥 一时返真。”
(2).道家认为人死后归于自然,故以“返真”婉称死。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天上开华屋,丘山忽返真。” 明 袁宗道 《祭李年伯文》:“公年仅望五十,独不可徐之故丘以老,而遂儵焉返真於逆旅乎?” 清 徐乾学 《与刘古衡书》之三:“若不速照良方自医,一旦返真,人其谓之何哉!”
《漢語大詞典》:煮白石
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晋 葛洪 神仙传·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 ﹞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亦省作“ 煮石 ”。 南朝 梁 庾肩吾 《东宫玉帐山铭》:“煮石初烂,烧丹欲成。” 元 方回 《次韵赠道士汪庭芝》:“中野履霜寧怨命,通宵煮石且随缘。”
《國語辭典》:入静(入靜)  拼音:rù jìng
入室静坐屏除杂念,为道家修炼方式之一。唐。王建〈送宫人入道〉诗:「问师初得经中字,入静犹烧内里香。」《资治通鉴。卷二五七。唐纪七十三。僖宗光启三年》:「乘其入静,缢杀之,声言上升。」
《國語辭典》:傍门(傍門)  拼音:páng mén
1.非正道的途径、法门。《西游记》第二回:「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也作「旁门」。
2.正门旁或整个建筑物的侧门。也作「旁门」。
《漢語大詞典》:道奥
(1).学问、学识之深奥处。后汉书·列女传·袁隗妻:“﹝ 远隗 ﹞问曰:‘ 南郡君 学穷道奥,文为辞宗,而所在之职,輒以货财为损,何邪?’”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 周公 上圣而日读百篇, 仲尼 天纵而韦编三絶……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宋 米芾 《答刘巨济》诗:“邇来白首进道奥,学者信有髓与皮。”
(2).道家学说深微之处。《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德量绩谋,有 伊 、 吕 、 管 、 晏 之任;阐弘道奥,同 史苏 、 京房 之伦。”《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杜京产 ﹞学遍玄、儒,博通史、子,流连文艺,沉吟道奥。 泰始 之朝,掛冠辞世,遁捨家业,隐于太平。” 宋 晁补之 《求志赋》:“时翱翔於道奥兮,歷年岁以为娱。”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二:“ 杜京产 ,洁浄谦虚,通和敏达,博通子史,沉吟道奥。”
《漢語大詞典》:青霓
亦作“ 青蜺 ”。
(1).虹。 宋 辛弃疾 《千年调·开山径得石璧》词:“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 丰隆 前导,叫开 閶闔 。” 清 谭嗣同 《与孙小沂书》:“於是与足下朝躡赤霞之标,暮度青霓之梁。倏星倏月,掉臂行游,是诚可以破拘挛之俗,驰域外之观矣。”
(2).喻溪水。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碧瀨漱白石,翠烟含青蜺。”
(3).道家服装。 唐 李贺 《绿章封事》诗:“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王琦 汇解:“青霓,谓道士所服之衣……言道士着青霓之服,叩头而呼宫神。”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余叔良》词:“同吟处,看珮摇明月,衣捲青霓。”
《國語辭典》:胎息  拼音:tāi xí
道家修炼之术,能不用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抱朴子。内篇。释滞》:「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且说张果是帝尧时一个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岁,直到唐玄宗朝,隐于恒州中条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