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王诩。战国时齐国人。相传一名利,一名誗。隐于鬼谷,因称,亦称鬼谷先生。张仪、苏秦师事之。今本《鬼谷子》系后人托名之作。
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鬼谷先生不知何许人,或云姓留,名务滋,楚人。隐居颍川阳城之鬼谷,因以自号。有《鬼谷子》三卷(乐壹注《鬼谷子》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案《汉志》有《苏子》三十一篇,无《鬼谷子》。《唐志》以《鬼谷子》属苏秦,未审信否。今录鬼谷文,列苏秦之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京兆长陵人,字伯鱼。少耿介有义行,光武建武二十九年举孝廉,后拜会稽太守。在郡查禁巫祝,禁屠耕牛,百姓以安。章帝即位,擢为司空,上疏抑制外戚擅权。奉公尽节,在任以贞白称。后老病乞归。
全后汉文·卷十九
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莽时为郡吏,又为乡啬夫。自以久宦不达,变姓名为王伯齐(袁宏《后汉纪》作「王伯春」),久客河东,号为道士。建武中,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署督铸钱掾,领长安市。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寻除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永平中,坐法免,后为宕渠令,迁蜀郡太守。建武初,代牟融为司空。元和末致仕。后数年卒,年八十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39?—374 【介绍】: 东晋道士。汝南人,家南昌,字敬之。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为旌阳令,有政绩。见晋室紊乱,弃官东归,周行江湖。传于晋孝武帝宁康二年在南昌西山,举家飞升。宋徽宗政和二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许旌阳,为道教净明道派所尊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知何许人。著麻衣加纳其上。号麻布道士。喜怒不常。体癣疥。日坐广陵白土埭。讴唱引䋏自适。夜不知其归宿处。江都令檀祗召至。与语词无畔岸。索纸赋诗曰。有欲苦不足。无欲即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浮游一世间。汎若不系舟。要当脱尘累。栖志老山丘。檀祗异之。施布若干。宗即以施人。时有一男子。杖负一簏。暮依海盐令宿。见牧鹅鸭小儿。从令借之。曰数日当遣还。令许之。即领一儿登一山。山有屋数椽。道人三四辈。相劳苦。所语小儿一不解。但食一小瓯如熟艾。问男子曰。君知史宗否。其谪何当竟。答曰。在徐州江北广陵白土埭。计其词。行当竟矣。问者作书。授男子曰。为我达之。即以系之小儿衣带。还海盐。令喜问簏中何有。曰书疏耳。然终不次示令令欲盗观之而男子辄夜移他处且辞去。且曰吾本欲小留。而君常有盗意。岂复可留耶。令因呼小儿。问前事。小儿曰。前为捉杖飘然去。但闻足下波浪声。至一山。山中人。寄书。与曰。上埭阿上。即引衣带开读。令不能晓。小儿诣史宗。史宗大惊曰。汝乃从蓬莱山来耶。后过渔梁见捕鱼者。宗因浴其上流。而鱼悉不可捕。又与沙门道开夜语颇。闻蓬莱事。
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史宗者。不知何许人。常著麻衣或重之为纳。故世号麻衣道士。身多疮疥性调不恒。常在广陵白土𡍖赁𡍖。讴唱引䋏以自欣畅。得直随以施人。栖憩无定所。或隐或显。时高平檀祇为江都令。闻而召来应对。机捷无所拘滞。博达稽古辩说玄儒。乃赋诗一首曰。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浮游一世间。汎若不系舟。方当毕尘累。栖志且山丘。檀祇知非常人。遣还所在。遗布三十匹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不知姓名。常赍一杖一箱自随。尝逼暮来。诣海盐令云。欲数日行。暂倩一人可见给不。令曰。随意取之。乃选取守鹅鸭小儿形服最丑者将去。倏忽之间至一山上。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见欣然共语。小儿不解。至中困道人为小儿就主人索食。得一小塸食状如熟艾。食之饥止。向冥道人辞欲还去。闻屋中人问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谪何当竟。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广陵白土𡍖上。计其谪亦竟也。屋中人便作书曰。因君与之。道人以书付小儿。比晓便至县与令相见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问箱中有何等。答云。书疏耳。道人常在厅事上眠。以箱杖著床头令使持。时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已知。暮辄高悬箱杖。当下而卧。永不可得。后与令辞曰。吾欲小停而君恒欲偷人。正尔便去耳。令呼先小儿问近所经。小儿云。道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耳。并说山中人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开看都不解。乃写取封其本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𡍖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云。汝那得蓬莱道人书耶。宗后南游吴会。尝过渔梁。见渔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鱼皆散。其潜拯物类如此。后憩上虞龙山大寺。善谈庄老究明论孝。而韬光隐迹世莫之知。会稽谢邵魏迈之放之等。并笃论渊博皆师受焉。后同止沙门夜闻宗共语者。颇说蓬莱上事。晓便不知宗所之。陶渊明记。白土𡍖遇三异法师。此其一也。或云。有商人海行于孤洲上见一沙门。求寄书与史宗。置书于船中。同侣欲看书。书著船不脱。及至白土𡍖。书飞起就宗。宗接而将去。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常著麻衣。世号麻衣道士。常在广陵白土埭。凭埭讴唱。引䋏以自欣畅。得直。随以布施。栖憩无定所。持高平檀祗。为江都令。闻而召来。应对机捷。无所拘滞。博达稽古。辩说玄儒。乃赋诗一首曰。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浮游一世间。汎若不系舟。方当毕尘累。栖志且山丘。檀祗知非常人。遗布二十疋。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常赍一杖一箱。逼暮。来诣海盐令云。欲数日行。暂倩一人。可见给不。令曰。随意取之。乃选取守鹅鸭小儿。形服最丑者将去。倏忽之间。至一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见欣然共语。小儿不解。至日中。道人为小儿就主人索食。得一小瓯食。状如熟艾。食之饥止。向瞑。道人辞欲还。闻屋中人问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谪何当竟。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广陵白土埭上。计其谪亦竟也。屋中人便作书曰。因君与之。道人以书付小儿。比晓便至县。与令相见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问箱中有何等。答曰书疏耳。道人常在听事止眠。以箱杖著床头。令使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已知。暮辄高悬箱杖。当下而卧。永不可得。后与令辞曰。吾欲小停。而君恒欲偷人。正尔便去耳。令呼先小儿问之。小儿云。道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并说山中人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开看都不解。乃写取。封其本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埭。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云。汝那得蓬莱道人书耶。宗后南游吴会。尝过渔梁。见渔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鱼皆散。后憩上虞龙山大寺。善谈庄老。韬光隐迹。会稽谢邵魏迈之放之等。并笃论渊博。皆师焉。后同止沙门。夜闻宗共语者。颇说蓬莱上事。晓便不知宗之所之。陶渊明记。白土埭。遇三异法师。此其一也。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
清远道士,南朝萧梁时尝同沈炯游虎丘,留题自称生长殷周,唐颜真卿酷爱其诗,为刻岩石间。清阮元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三二九有传。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道士。陕州人,字子实。隐居东海。太宗贞观五年,召至京师,赐号西华法师。高宗水徽中,流郁州。所注《老子》,名《道德真经义疏》,原书不存,近人蒙文通有辑本。又注《庄子》,名《南华真经注疏》,凡三十卷,收入《道藏》。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玄英字子实。陕州人。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召至京师。永岳中流郁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6—720 【介绍】: 唐道士。括州括苍人。字道元。自曾祖三代为道士。有摄养、占卜之术。少得家传,尤擅符箓。历高宗、则天、中宗朝五十年,往来山中,时被召入宫,尽礼问道。睿宗时拜鸿胪卿,封越国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14—720 字道元,括州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其家三世为道士,得传阴阳、符箓、摄养之术,尤能厌劾鬼神、治疗疾病。高宗显庆间征至京师,固辞爵位,求为道士,留在内道场。其后50年间,常往来名山,数召入禁中,颇受礼崇。玄宗先天二年(713)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为道士,住长安景龙观,尊崇尤甚。卒后,玄宗亲制碑文。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玄宗碑文见《全唐文》。《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法善。括州括苍人。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法善少传符录。尤能厌劾鬼神。高宗闻其名。徵诣京师。将加爵。固辞。求为道士。因留内道场。睿宗即位。称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为道士京师景龙观。开元八年卒。年一百七岁。赠越州都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名不详。号金门羽客。道士。《正统道藏》本杜光庭编《天坛王屋山圣迹记》录其诗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王玄览 朝代:武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6—697 【介绍】: 唐道士。广汉绵竹人,名晖,法号玄览。初携乡友往访茅山,行至中路而归。坐起行住,唯道是务,尤重心證。武周神功元年,奉召入京,行至洛州,卒。赐号洪元先生。著有《玄珠录》、《遁甲四合图》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 【介绍】: 唐道士。京兆长安人,字景先。幼拜师受箓。年十五,有名远近。太宗贞观间,长孙皇后命住长安宗圣观。寻出居终南。高宗永徽三年,游太白山,道行日进。高宗以旧邸为昊天观,以文操为观主。仪凤四年,诏于洛阳老君庙修功德,高宗与百官皆预会,授银青光禄大夫。著有《玄元皇帝圣纪》、《祛惑论》、《消魔论》等。
王悬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道士。高宗乾封、弘道间在世。自号陆海羽客。著有《上清道类事相》,分为仙观、楼阁、仙房等品,历记道士之所居。又辑有《三洞珠囊》,录《三洞经》之精华,多存已佚道书之遗文。又工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7—735 【介绍】: 唐道士。洛州温人,字子微。法号道隐。事潘师正,传习辟谷道引术。遍游名山,止于天台山,自号天台白云子。武则天、睿宗时曾迎入京。玄宗开元时又两次召至都,令于王屋山置坛室以居。善篆、隶,书法自成一体,号“金剪刀书”。以三体写《老子》石经,刊正文句。初,卢藏用隐居终南山,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卒谥贞一先生。有《修真秘旨》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7—735 字子微,号白云子,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早年不屑为吏,遂为道士。师道士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又受上清经法。后遍游名山,隐居于天台山玉霄峰。武后时,被召至洛阳。睿宗时,召入长安。归山时,朝士赠诗者300余人,后编为《白云记》。玄宗时,两次被召,并奉诏居王屋山。卒谥贞一先生。为唐代道教上清派之重要人物,著有《坐忘论》、《天隐子》。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承祯字子微。河内温人。为道士。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止天台山。武后闻其名。召至都。降手敕赞美之。景云二年。睿宗复召之。固辞还山。开元九年十五年。元宗两召之。敕于王屋山建阳台观以居。卒年八十九。赠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先生。
史崇玄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 【介绍】: 唐道士。怀州河内人。初为缝靴人,后度为道士。睿宗时,依附太平公主,为长安太清观主,封河内郡公。玄宗先天元年,受诏主持编修《一切道经音义》一百十三卷。二年,坐附太平公主谋逆,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晋州人,一名蕴,字藏真,号洪崖子。学道不娶,尝寓李峤家十余年。后隐居洪崖古坛。武则天及唐玄宗屡召不赴。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3—745 一名蕴,字藏真,号洪崖子,晋州神山(今山西浮山)人。道士。曾隐洞中15年,熟读仙书秘典、九经百氏。后历游名山,善金丹、易形之术。武后圣历间被召,不赴。后居洛阳李峤家中13年。玄宗开元七年(719)召见于湛露殿,不久,仍听其归山。事迹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〇、《三洞群仙录》卷七。著有《高士传》10卷、《神仙记》20卷、《阿东记》30卷等,皆不存。《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 【介绍】: 唐道士。杭州馀杭人,字法满。年十八,出家于玉清观。后以玉清观地近喧嚣,乃移居天柱山。著《要修科仪戒律钞》十六卷,为道教科仪条例之要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 字法满,余杭(今属浙江)人。18岁入玉清观为道士。后以玉清观地近喧嚣,乃移居天柱山。事迹见《三洞群仙录》卷一三、《洞霄图志》卷五。著《要修科仪戒律钞》16卷,为道教科仪条例之重要著作。此书中有诗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