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道艺
六甲
黄衣
缁黄
道流
灵丹
律师
铜符
道冠
许史
门徒
星坛
河车
冠子
洗药
《國語辭典》:道艺(道藝)  拼音:dào yì
道术。唐。张读〈闾丘子〉:「时有吴道士者,以道艺闻,庐于蜀门山。」
《國語辭典》:六甲  拼音:liù jiǎ
1.天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其中有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故称为「六甲」。《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
2.俗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相传男女于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天配合,最易怀孕,故名。《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受幸,身怀六甲,已两月矣。」
3.一种五行方术,可据以隐遁或避除神鬼。南朝陈。徐陵〈答诸求官人书〉:「五行有驿马之言,六甲有官鬼之说。」
4.道教指供天帝驱使的阳神。道士可用符咒召请以祈驱鬼。《宋史。卷七一。律历志四》:「以育六甲,六甲,天之使,行风电,筴鬼神。」
5.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华盖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阴阳而配节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农时也。」
《漢語大詞典》:黄衣
(1).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 黄冠 ”。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 向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唐 韩愈 《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宋史·太祖纪一:“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 身。”参见“ 黄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衝浮图者,许以自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谓制举也。时詔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中宗 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3).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國語辭典》:黄袍(黃袍)  拼音:huáng páo
1.黄色的长衣,隋以后为天子服。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聊斋志异。卷二。九山王》:「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2.僧服。为职位较高者,做佛事时所披的黄色僧袍。
3.指黄莺。唐。贯休 晚春寄张侍郎诗:「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國語辭典》:缁黄(緇黃)  拼音:zī huáng
僧人与道士。因僧侣穿黑衣,道士戴黄冠,故称为「缁黄」。
《漢語大詞典》:道流
(1).某种主张、教义的流布。庄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处。”
(2).指道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谈空空於释部,覈玄玄於道流。” 李善 注:“释部,内典也。汉书曰:‘道家流者,出於史官,歷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也。’”
(3).道士之辈。 唐 孟浩然 《梅道士水亭》诗:“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宋 王十朋 《龙瑞道士赠兰》诗:“清含道流气,轻带羽衣黄。” 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至今远近道流,皆于此日聚城西 白云观 ,观即 长春 修炼处也。”
(4).指道教。《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虽崇奉道流,那 惠妃 却篤信佛教,各有所好。”
《國語辭典》:灵丹(靈丹)  拼音:líng dān
具神奇疗效的丹药。如:「这药号称灵丹,一服即刻见效。」
《國語辭典》:律师(律師)  拼音:lǜ shī
1.精通戒律的法师。《大般涅槃经》卷三:「善学戒律,不近破戒,见有所行,随顺戒律,心生欢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
2.唐代对道士的一种尊称。按修行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3.受当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辩护或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
《漢語大詞典》:铜符(銅符)
(1).见“ 铜虎符 ”。
(2).见“ 铜鱼符 ”。
(3).铜制的封门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如不幸病故,则各有送终内官,启铜符出 北安门 。”
(4).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只问你取金丹寳鑑,铜符铁券并灵章等事。你若献我,万事皆休。”
《國語辭典》:铜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漢語大詞典》:道冠
道士戴的帽子。 宋 洪迈 《夷坚志补·程朝散捕盗》:“三人正面而坐,羽服道冠。”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庄子 --(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上)。”
分類:道士帽子
《漢語大詞典》:许史(許史)
(1). 汉宣帝 时外戚 许伯 和 史高 的并称。汉书·盖宽饶传:“上无 许 史 之属,下无 金 张 之託。”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许伯 , 宣帝 皇后父。 史高 , 宣帝 外家也。”后借指权门贵戚。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见鐘鼎於 金 张 ,闻絃歌於 许 史 。”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五:“ 许 史 相经过,高门盈四壮。” 清 陆寅 《歧路行》诗:“朝 金 张 ,暮 许 史 ,拔剑欲为知己死。”
(2).本指 晋 道士 许逊 。后亦泛指道士。 元 萨都剌 《茅山道士》诗:“山中紫府 茅君 宅,《肘后》丹方 许史 传。”
《國語辭典》:门徒(門徒)  拼音:mén tú
1.弟子、徒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融门徒四百馀人,升堂进者五十馀生。」
2.旧时江南大户人家有惯常使唤的产婆、媒婆、和尚和尼姑等,称为「门徒」。《通俗常言疏證。释道》引《册府元龟》:「唐开元二年,制百姓家多以僧尼道士为门徒,相与往还,妻子无所避,甚成敝俗。」
《漢語大詞典》:星坛(星壇)
道士施法之坛。 唐 牟融 《寄羽士》诗:“乐道无时忘鹤伴,谈玄何日到星坛。”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葱蘢记星坛,明灭数云嶂。”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寻亲》:“则索要投僊境,扣星坛,觅取他同上归槎也。”
分類:道士施法
《國語辭典》:河车(河車)  拼音:hé chē
1.道家烧鍊的药。即铅。唐。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昭夷序:「而尝采奼女于江华,收河车于清溪,与天水权昭夷,服勤炉火之业久矣。」
2.小儿胎衣的俗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二。人部。人胞》:「胚胎将兆,九九数足,我则乘而载之,故谓之河车。」
《漢語大詞典》:冠子
(1).给儿子行加冠礼。礼记·杂记下:“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梁书·贺琛传:“时皇太子议,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女。”
(2).成年的男子。《韩诗外传》卷七:“冠子不詈,髦子不笞,听其微諫,无令忧之。此为人父之道也。”
《分类字锦》:洗药(洗药)
严维 题茅山李尊师所居诗 洗药每临新瀑水,步虚时绕最高峰。
分类: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