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9,分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分类词汇(续上)
见利思义
见利忘义
佛类词典
中道义
其它辞典
释道义( 觉一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浙东三衢人。开元初。至台山挂锡清凉寺。居鬻院。充典座职。日负薪樵。不堪劳苦。而每织竹鞋。贸有力者代之。时披纳衣出游。偶东北行可五里所。遇一老僧于楞伽山下。气貌古朴。而神情澹雅。有童子随后。其实于义未尝识也。忽呼名童子觉一。使邀义就寺啜茶。乃相与入寺。遍阅诸院。见大阁三重。上下九间。皆黄金色。辉耀夺目。既而老僧谓义曰。山寒难住。可蚤还也。义唯诺辞出。仅百许步。回顾其地。莽然皆山林也。大历初。义上疏言状。诏即其地置金阁寺。以十节度助赀费。西域沙门纯陀为都料。盖造寺成。仍诏赐不空三藏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道义。江东衢州人也。开元中至台山于清凉寺粥院居止。典座普请运柴负重登高。颇有难色。义将竹鞋一緉转贸人荷担。因披三事纳衣。东北而行可五里。来于楞伽山下逢一老僧。其貌古陋引一童子。名字觉一。老僧前行。童子呼请义东边寺内啜茶去。乃相随入寺遍礼诸院。见大阁三层上下九间总如金色闪烁其目。老僧令遣义早还所止。山寒难住。唯诺辞出寺。行及百步回顾唯是山林。乃知化寺也。却回长安。大历元载具此事由奏宝应元圣文武皇帝。蒙敕置金阁寺。宣十节度助缘。遂召盖造都料。一僧名纯陀。为度土木造金阁一寺。陀元是西域那烂陀寺喜鹊院僧。寺成后敕赐不空三藏焉。义不测其终。
《國語辭典》:见利思义(見利思義)  拼音:jiàn lì sī yì
看见钱财利益,要想到道义。《论语。宪问》:「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群音类选。官腔类。卷八。还带记。裴度还带》:「财利迷心,人情世态,见利思义,于君无愧。」
《國語辭典》:见利忘义(見利忘義)  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
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唐。王勃 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三国演义》第三回:「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
分類:私利道义
中道义
【佛学常见辞汇】
中道的胜义,即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的胜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