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触地(觸地)
到处,遍地。尹文子·大道上:“今以礼义招仁贤,所得仁贤者,万不一焉;以名利招不肖,所得不肖者,触地是焉。” 唐 张鷟 游仙窟:“须臾之间,忽至松柏巖,桃华涧,香风触地,光彩遍天。” 清 吴伟业 等《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触地词源涌,推锋笔阵銛。”
《漢語大詞典》:泛恩(汎恩)
亦作“泛恩”。 谓普遍地赐予恩泽。《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横行自右武大夫以至通侍为十三等,以待年劳及泛恩者,非有功效显著,不带遥郡,旧制也。”
《漢語大詞典》:通习(通習)
(1).贯通熟悉;普遍地研习。汉书·哀帝纪:“上令诵,通习能説。” 唐 韩愈 《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宋 叶适 《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公学极原本,有书以来,无不通习。”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方才那个老人,正是此地的乡贤,他通习六艺,是个有学问的庶民。”
(2).普遍的习气。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以诗文求有权位者荐举(‘干谒’),是 唐 代士子的通习,倒不能以此苛责 杜甫 。”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后记》:“就和当时对于科学思想仅其一知半解的学者们的通习一样,隐隐引以为夸耀。”
《國語辭典》:涉血  拼音:shè xuè
杀人而血流满地。《战国策。赵策四》:「君过矣,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齐之于燕也,茹肝涉血之仇耶。」《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
《國語辭典》:喋血  拼音:dié xuè
杀人众多,踏血而行。《史记。卷九○。魏豹彭越传。太史公曰》:「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连横〈台湾通史序〉:「朱、林以下,辄启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复。」也作「蹀血」、「啑血」。
《漢語大詞典》:渫血
血流遍地。 明 何景明 《七述》:“渫血赬轮,积如堆埼。”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后:“ 粤 事决裂,而后 天津 畿辅鼓其狂澜,煽其逆燄,以致禁城渫血。”
分類:血流遍地
《漢語大詞典》:啑血
歃血。会盟时以牲血涂于口旁,表示诚信。啑,通“ 歃 ”。史记·吕太后本纪:“始与 高帝 啑血盟,诸君不在邪?”
《漢語大詞典》:通润(通潤)
(1).普遍地润泽。 汉 刘向 说苑·杂言:“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
(2).疏通滋润。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大麻﹝发明﹞引 王好古 曰:“阴阳病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燥也。故用之以通润也。”
《漢語大詞典》:遍遍
(1).犹密密。
(2).谓一遍又一遍地。形容频繁。 宋 司马光 《阍吏》诗:“弊车羸马犯尘泥,愁到朱门徧徧辞。”徧徧,一本作“遍遍”。
《漢語大詞典》:起漫
方言。指洪水泛滥。比喻风潮遍地。 姚雪垠 《长夜》二九:“实在说,这一次闹这么一个大乱子,还不是因为老百姓不管贫富都逼得无路可走,才齐齐心遍地起漫。”自注:“一个地方的普遍骚动,从前我的家乡下人叫做起漫,也许是表示像洪水一样淹漫对方。”
《漢語大詞典》:遍达(遍達)
普遍地达到。《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宰牛杀马,祭赛天地诸神,誓众於野,作檄文遍达各郡。”
分類:普遍遍地
《國語辭典》:普选(普選)  拼音:pǔ xuǎn
不以财产、学识及阶级等限制选民的资格,凡属公民均可获得选举权。如:「这次普选办得很成功。」也称为「普通选举」。
《國語辭典》:通告  拼音:tōng gào
1.传达。如:「请帮我通告小林一声,主任找他。」
2.一种公文书。机关或团体对全体成员的告示。如:「那通告上写些什么?」
3.演员演出的通知。如:「我明天一早有通告,要记得叫我喔!」
《漢語大詞典》:通核
普遍地检阅、考查。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君生平於子、史、众纬及农桑、数、地理诸书无不通核,而尤优於治河。”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复徐部郎书》:“其通核关税,整顿釐金,虽获效未可必,尚属应办之事。”
《漢語大詞典》:通滥(通濫)
普遍地蔓延。 宋 苏轼 《论黑肱以滥来奔》:“而《公羊》之説,最为疎谬,以为 叔术 之后而通滥於天下,故不繫 黑肱 於 邾 。”
《漢語大詞典》:杏花春雨
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元 虞集 《风入松》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 江 南。” 元 张翥 《摸鱼儿》词:“但留意 江 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 杨朔 《〈东风第一枝〉小跋》:“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