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田逸民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南人。徽宗宣和间入画院,善画墨竹,所作多欹风冒雪带雨含烟之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4—1162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学者称夹漈先生。博学强记,闭门读书撰著三十年。尝出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广涉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之学。高宗绍兴中以荐召对,授迪功郎、礼、兵部架阁。为御史劾,改监南岳庙。给札归钞所著《通志》,书成,入为枢密院编修官。著述繁富,于史学主张广博会通,尊通史而抑断代。《通志》中二十略卓有创见。另有《夹漈遗稿》、《尔雅注》等。
全宋诗
郑樵(一一○四~一一六二),字渔仲,号溪西遗民,莆田(今属福建)人。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高宗绍兴间多次献书,二十八年(一一五八),授右迪功郎、礼兵二部架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九)。寻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钞所著《通志》。三十一年,《通志》成,授枢密院编修,兼摄检详诸房文字(同上书卷一九三)。次年病卒,年五十九(宋周必大《辛巳亲征录》)。著述繁富,所著《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在史学界有极大影响,此外尚有《尔雅注》、《夹漈遗稿》等。《宋史》卷四三六有传。 郑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夹漈遗稿》为底本。校以清初钞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刊《函海》本(简称函海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三七三
郑樵(一一○四——一一六二),字渔仲,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又自号溪西逸民。勤于著述,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之学,皆有论辨。绍兴间召对,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言者劾之,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抄所著《通志》。书成,入为枢密院编修官,寻兼摄检详诸房文字。绍兴三十二年病卒,年五十九。樵著述颇多,曾称所作已成者凡四十一种,未成者八种。除别集《夹漈遗稿》外,今尚存《尔雅注》、《通志》等专书。《宋史》卷四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6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允夫,号克庵,又号翠林逸民。程鼎子。为朱熹内弟。从学于熹,与之往复论为学之要及克己之功。历任庐陵录参,与新任主管官不协,去官。有《尊德性斋小集》、《三苏纪年》等。
全宋诗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内弟,从熹学,家有道问学斋,熹为之易名为尊德性斋。累举进士不第,后以特恩授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吉州录事参军。宁宗庆元二年卒于官,年六十二。著作不见著录,明嘉靖九年(一五三○)裔从孙程资得敝稿于其伯父孟河家,并由其友梅鹗补脱订讹,刊为《尊德性斋小集》三卷。事见本集卷首程资序及补遗程瞳《程克庵传》。 程洵诗,以清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尊德性斋小集》为底本,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五八三○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初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朱熹内弟。尝以「尊德性」名其斋。举进士不第,后以特恩授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调庐陵录参,以「伪学」去官。庆元二年卒,年六十二。有《三苏纪年》十卷、《尊德性斋小集》十卷。见周必大《克庵先生尊德性斋小集序》,程曈《程克庵传》(《尊德性斋小集》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温州永嘉人,字达可,号草庭逸民。成宗元贞元年随使臣赴真腊,至大德元年而归,因记所闻,著《真腊风土记》一卷。文义赅赡,可补《元史》之佚。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1—1338 【介绍】: 元徽州婺源人,字茂远。少受学于宋遗民孙嵩。学成,隐居不仕,自称古逸民。时宋亡已久,其衣冠、礼度仍沿宋时旧俗。家贫而至孝。
陈洄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义乌人。幼治经,长通百家言。初欲以功名显,既而隐居,戴青霞冠,披白鹿裘,所居近大溪,多修竹,自号竹溪逸民。人叹为世外之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4—1630 【介绍】: 明浙江杭州人,字振之,又字我存,号淳庵居士,一号存园叟。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南京工部员外郎、工部水司郎中、太仆寺少卿。与徐光启笃信耶稣会士利玛窦之学。天主教徒。崇祯初年应荐参与历书修订,协助利玛窦修订《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合撰《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圆容较义》等,另有《寰有诠》、《名理探》。
维基
李之藻(1571年10月13日—1630年11月1日),字我存,又字振之,号凉庵居士、凉庵逸民、凉庵子、凉叟、存圆寄叟等,教名良(Leo)。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明末政治人物、翻译家、天文学家,中国圣教三柱石之一。与徐光启一同受洗成天主教徒。李之藻生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二甲第五名进士,授任工部营缮司员外郎,三十一年七月与翰林院编修陈之龙典福建乡试,三十六年降任直隶开州知州,三十八年升南京工部员外郎,管理宝源局,后考察去职。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起升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次月改为光禄寺少卿、管工部都水司郎中事,奉命调度十六门城楼军器,铸造西洋大炮、战车及工部火器、火药,二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仍管工部都水司郎中事,上疏以夷攻夷二策,言西洋大铳可以制奴,兵部移文徵取,于是两广总督胡应台遣游击张焘解送夷目七名、通事一名、傔伴十六名赴京听用。天启三年二月,李之藻被科道纠拾,调用南京。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开始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万历三十八年(1610)二月,李之藻在北京突患重病,李以为必死,留下遗嘱,利玛窦“朝夕于床笫间,躬为调护”,同年,皈依天主教,圣名良(Leo),将家中供祀的佛像毁弃,换上耶稣像。事实上,李之藻认识利玛窦之初,利玛窦就劝他入教,但未成功,主因是李之藻有妾,而天主教奉行一夫一妻制,李之藻与利玛窦来往多年之后,终于下决心休离妾,正式受洗,但李之藻本人“赌博成瘾,谁也比不上他那样酷爱下棋、打麻将。”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出任光禄寺少卿,负责研制大炮,天启三年(1623年)去职。思宗崇祯二年(1629年)重新起复,负责修订历法,李之藻还自己制作了地球仪等天文仪器,府内几乎到处都是仪器。晚年一目失明,一目视力甚弱,仍然嗜学不倦。次年(崇祯三年,1630年)病逝于任上。李之藻向明朝廷推荐传教士所传历法,并自澳门葡萄牙人处引进大炮以抵禦满洲人。同时他也善于翻译,许多西洋典籍直接或间接地藉由李之藻之手完成翻译、校订以及出版工作。在《坤舆万国全图》的题记中,李之藻表现出了对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程度的惊讶和强烈兴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永嘉人,字铭士,号雪斋,一号食砚逸民。康熙贡生。工诗词,旁及书画,擅名一时。有《雪斋诗》。

人物简介

清诗别裁集
字逸民,江南昆山人。著有《红叶村诗》。○逸民人与诗俱不入时,叶文敏序而传之,卷中意味稍薄,而氛峡俱湔,悠然自远。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左逸民,字雨香,桐城人,嘉道间布衣,著《墨画山房诗集》。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鹏云(1862~1915),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1901年往北京谒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云为新竹「竹梅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明治三十年(1897)与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曾编撰《师友风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由上海日本绛雪斋书局出版。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杨永智撰)
吴宗浚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宗浚(1884年—?年),字逸民,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人,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工科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