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明(發明)  拼音:fā míng
1.用自己的精神识力创作前所未有的事物。《西游记》第一回:「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2.创造性的阐发前人不知的义理。《老残游记》第九回:「但是宋儒错会圣人意旨的地方,也是有的,然其发明正教的功德,亦不可及。」
3.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如:「他这项发明,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國語辭典》:究竟  拼音:jiù jìng
1.穷尽、推求到完全明白。《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于是流览遍照,殚变极态,上下究竟。」
2.完毕、结束。《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3.到底。《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世兄究竟到那里去的,以后出门总得在匮上留个字,省得要先生操心。」
4.真相、结果。《文明小史》第九回:「教士听了诧异,急急同著刘伯骥奔进城门,意思想见知府问个究竟。」
《國語辭典》:通达(通達)  拼音:tōng dá
1.明白事理。《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2.通畅无阻。如:「住在这里,可通达四方,交通极为便利。」
《國語辭典》:通知  拼音:tōng zhī
1.告知。《水浒传》第一九回:「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立局亲审》:「所有生员,非系本身之事,不得代人呈禀,亦宜悬示通知。」
2.通晓。唐。白居易扬孝直除滑州长史制〉:「专习武经,通知吏事。」《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济南府里有些从前大书院出来的人,觉得自家学问甚深,通知时务。」
3.机关内部各单位间有所洽办或通知时使用的文书;内容简单时亦可对外使用。如:「开会的通知已经发出去了。」
《漢語大詞典》:深明
(1).犹精深。后汉书·儒林传下·何休:“羣公表 休 道术深明,宜侍帷幄。”
(2).通晓;精通。宋史·毕士安传:“为今之策,当大举天下之计,深明出入之数,以诸路所积之钱粟一归地官,使经费可支二十年之用。”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故 东汉 之文,类多深明治体之言。”滇剧《闯宫》:“本宫当今状元,天子门生,饱读诗书,深明礼义。”
《國語辭典》:博洽  拼音:bó qià
学识通博。《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杜林》:「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卷五七。列传。沈约》:「而约以高才博洽,名亚董、迁,末迹为踬,亦凤德衰乎。」
《國語辭典》:博识(博識)  拼音:bó shì
见闻广博,学识丰富。如:「像先生这么博识的学者,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國語辭典》:洞明  拼音:dòng míng
洞察明白。《红楼梦》第五回:「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分類:通晓明了
《國語辭典》:明通  拼音:míng tōng
明白通达,清楚流畅。《荀子。哀公》:「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
《國語辭典》:通彻(通徹)  拼音:tōng chè
贯通明晓。《管子。明法解》:「闻祸福之事不通彻,人主迷惑而无从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自小七八岁上,就是个神童。后来经史子集之书,无一样不曾熟读,无一样不讲究,无一样不通彻。」
《漢語大詞典》:通侯
爵位名。《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鲍彪 注:“彻侯, 汉 讳 武帝 作‘通’,此亦 刘向 所易也。”汉书·高帝纪下:“通侯诸将,毋敢隐朕。” 五代 齐己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常闻 荆 渚通侯论,果遂 吴 都使者传。”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三:“栽花种树,扫地烹茶,絶无一点贵介通侯气态。”参见“ 彻侯 ”。
《漢語大詞典》:疏达(疏達)
亦作“疎达”。
(1).豁达;开朗。礼记·乐记:“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孔丛子·陈士义:“今 东閭子 疏达亮直,大丈夫也。” 宋 曾巩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为人疎达自信,持之以谦。” 宋 苏轼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君既故人,而简易疎达,表里洞然,余固甚乐之。”
(2).通达。吕氏春秋·诬徒:“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汉书·刘向传》:“陛下慈仁篤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 汉 家之德,崇 刘 氏之美。” 宋 叶适 《齐云楼》诗:“湖山西南维,江海东北塈;舒缓未为愚,疏达终多智。”
(3).指通晓。汉书·谷永传:“ 永 於经书,汎为疏达。”
(4).疏浚使通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门南 际河 有故碑云:‘惟 阳嘉 三年,二月丁丑,使河堤謁者 王诲 疏达河川,遹荒庶坛。’”
(5).泛指通畅。 清 陈确 《地脉论》:“地之气,本於天而演於水者也……大抵疏达者肥美,壅滞者瘠卤。”红楼梦第八三回:“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
(6).豁亮,敞亮。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三宿神景宫》:“四轩尽疎达,一榻何清零。” 明 李东阳 《定州韩魏公祠堂记》:“为堂四楹,高亢疏达。” 清 吴敏树 《听雨楼记》:“而房楼连间,疏达明洁。”
《漢語大詞典》:明练(明練)
(1).熟悉;通晓。三国志·魏志·田豫传论:“ 田豫 居身清白,规略明练。”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任使:“ 傪 明练庶务,操割发遣,应接如流,绰有餘地。” 宋 吴坰 五总志:“於舍人中选一人明练政事者,专典机密,谓之解事舍人。”
(2).明达纯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司马文王 问 武陔 :‘ 陈玄伯 何如其父司空?’ 陔 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以 子建 明练, 士衡 沉密,而不免於谬。”明史·方逢时传:“ 逢时 才略明练,处置边事,皆协机宜。”
《漢語大詞典》:甄明
(1).辨明;明察。后汉书·鲁丕传:“论难於前,无所甄明。” 李贤 注:“甄,别也。”晋书·崔洪传:“选吏部尚书,举用甄明,门无私謁。” 唐 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启》:“甄明大义,矫正末流。”
(2).通晓。晋书·儒林传·崔游:“少好学,儒术甄明。”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晖:“后以儒术甄明,擢授太学博士。”
(3).显明。北史·艺术传上·信都芳:“又私撰历书,名曰《灵宪历》,算月频大频小,食必以朔,证据甚甄明。” 唐 元稹 《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其或久更事任、绩効甄明者,必择其良能而分命焉。”
《漢語大詞典》:该明(該明)
通晓。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才博赡,学综该明。”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其所述作,该明古今。” 元 揭傒斯 《赠医者汤伯高序》:“来 旴江 ,得 汤伯高 ,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 徐 。”
分類:通晓
《漢語大詞典》:洞识(洞識)
通晓;透彻了解。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公洞识古今,兼资文武。” 明 唐顺之 《咏俞虚江参将》之二:“洞识天符非候气,妙穷火力不因风。” 清 李东沉 《论考试》:“欲求一洞识时事,兼习中西者,实难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