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透光  拼音:tòu guāng
光线得以穿过。如:「这种玻璃的透光效果非常好。」
《國語辭典》:透雨  拼音:tòu yǔ
充足的雨。如:「这一阵透雨,洗尽了蒙在树叶上的尘埃,呈现出一片翠绿的颜色。」清。徐珂《清稗类钞。谏诤类。梁经先疏劾陕抚》:「有旨询陕旱情形,巡抚覆奏,犹言全省麦田仅有三成未播种者,馀皆连得透雨,一律下种,虽有偏灾,不至成巨祲也。」
《漢語大詞典》:透晓(透曉)
彻底晓悟。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近得来书,乃知復有透晓如 大洲 者在也,一快一快。但不知 大洲 所谓透晓而历官所不解者,何所指耶?”
分類:彻底晓悟
《漢語大詞典》:沁透
渗透。《再生缘》第十六回:“无俗味,有清香,沁透诗家锦綉肠。” 臧克家 《“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在这具体描写里,沁透着诗人的真实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感情。”
分類:渗透
《骈字类编》:露透
元 李存 和吴宗师滦京诗 露透地椒清宝仗,风生天棘满旌旂。
《骈字类编》:上透
无名氏风不鸣条赋细影中糅浮光上透
《漢語大詞典》:透渡
谓乘渡船过河。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船吼》:“甲戌岁, 越 中 荣邸 两舫舟忽有声如牛吼,移时方止。俗谓之船吟,不祥之徵也。未几,有透渡之祸。”
分類:渡船
《漢語大詞典》:识透(識透)
看穿;理解透彻。镜花缘第十六回:“人若识透此义,那争名夺利之心固然一时不能打断,倘诸事略为看破,退后一步,忍耐三分,也就免了许多烦恼。” 叶圣陶 《倪焕之》四:“一眼不眨地看着他们,似乎要识透他们的魂灵。”
《國語辭典》:灵透(靈透)  拼音:líng tòu
聪慧伶俐。《红楼梦》第五四回:「好个灵透孩子!他也跟著老太太打趣我们。」
分類:聪明机敏
《國語辭典》:伶透  拼音:líng tou
聪明绝顶。《红楼梦》第六○回:「有几个伶透的,见他们对了口,怕又生事,拿起脚来各自走开了。」
分類:聪明
《漢語大詞典》:正透
指黑而透黄的犀牛皮色。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犀以黑为本,其色黑而黄曰‘正透’,黄而有黑边曰‘倒透’。正者世人贵之,其形圆谓之‘通天犀’。” 宋 岳珂 桯史·寿星通犀带:“市有北贾擕通犀带一,因左璫以进于内,带十三銙,銙皆正透。”
分類:犀牛牛皮
《漢語大詞典》:惊透(驚透)
受惊而跳跃。 唐 沈佺期 《钓竿篇》:“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避檝时惊透,猜鉤每误牵。”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北湖之空明,覷鳞介之惊透。”
分類:受惊跳跃
《漢語大詞典》:透夜
彻夜;通宵。 王汶石 《风雪之夜》:“行么,怎不行!走社会(主义)去呀,不熬几十个透夜还能走到么?”
分類:彻夜通宵
《韵府拾遗 质韵》:透室
方干诗透室虚明非月照满空回散是风吹
《國語辭典》:透澈  拼音:tòu chè
通透澄澈。如:「站在这里,可以透澈无碍的窥见全貌。」
分類:透澈
《漢語大詞典》:透彻(透徹)
亦作“ 透澈 ”。
(1).详尽而深入。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到底奶奶説话透彻!只一路讲完,就把二爷劝明白了。”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文字之简洁锋利,说理之透彻周密;是只有 纪昀 的文笔,才能达到的。”亦指详尽而深入地了解。 宋 张载 横渠易说·繫辞下:“须透彻所从来,乃不眩惑。” 蔡元培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要透彻复杂的真相,应研究科学。”
(2).彻底。 鲁迅 《彷徨·伤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彻底的思想就在她的脑里,比我还透澈,坚强得多。” 郭沫若 《断断集·中日文化的交流》:“总而言之,资本主义以前的 中国 旧文化流入 日本 是很透彻的。”
(3).清澈,明亮。 唐 杜牧 《题白苹州》诗:“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开眼一看,天上是月,地下是雪,中间一颗大灯星,和一个猛醒的人。这一切完全了一个透澈晶莹的世界!” 杨朔 《黄海日出处》:“这是一双明亮透澈的眼睛,日夜守望着祖国的海洋。”
《骈字类编》:下透
白行简滤水罗赋初疑散丝之雨洒绿云而乱飞又似瀑布之泉穿碧烟而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