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聘选(聘選)
征召选拔。红楼梦第四回:“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徵採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嬪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报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國語辭典》:披榛采兰(披榛採蘭)  拼音:pī zhēn cǎi lán
榛,丛生的草木。兰,一种香草。披榛采兰指斩除榛木采取兰草,比喻选拔人才。《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分類:选拔人材
《漢語大詞典》:铨臣(銓臣)
掌握考核、选拔人才之权的臣僚。 明 袁宏道 《送观察侯公序》:“今諫官忧釜鬲,銓臣忧滞薪,卿寺具瞻仰屋而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太宰推内阁:“比有旨再推阁臣,则銓臣为政, 陆 於会推疏中列堪任者数人,以己名居首,俱人望也。”
《漢語大詞典》:铨贡(銓貢)
选拔推荐。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露表告将入关,因詆宦竖柄朝,垢蠧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銓贡失才。”
分類:选拔推荐
《漢語大詞典》:铨汰(銓汰)
选拔与淘汰。新唐书·李迥秀传:“ 大足 初,检校夏官侍郎,仍领选,銓汰文武,号称职,进同凤阁鸞臺平章事。”
分類:选拔淘汰
《國語辭典》:钧容直(鈞容直)  拼音:jūn róng zhí
宋时宫廷仪仗中的军乐队,当时亦用以泛指乐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教坊钧容直,每遇旬休按乐,亦许人观看。」
《漢語大詞典》: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的制度。东汉末,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者为“中正”,负责对当地士人进行考察并评定为九等(九品),再由政府按等选用,依品授官。司马懿当政后,任世家豪门为各地中正,评定士人品级只论其门第而不论才能,九品中正制遂成为世族地主控制政权的工具。隋文帝时废。
《國語辭典》:九品中正  拼音:jiǔ pǐn zhōng zhèng
三国时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报大中正,核实后上报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吏部选用。晋、南北朝皆因袭其制,至隋始废。
《漢語大詞典》:经明行修(經明行修)
(1).经学博洽,德行美善。汉书·王吉传:“左曹 陈咸 荐 骏 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后汉书·寇恂传:“ 恂 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明史·太祖纪三:“丁丑,遣人访经明行修之士。”
(2).古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汉 辟士四科:德行志节、经明行修、明晓法律、刚毅明勇。” 宋 苏轼 《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奏议》:“其经明行修一科,亦乞详议,早行废罢。”
《漢語大詞典》:论德使能(論德使能)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 抡 ”。《荀子·王霸》:“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
《國語辭典》:名落孙山(名落孫山)  拼音:míng luò sūn shān
相传吴人孙山应试,考中最后一名,与其同往的乡人儿子落选。回乡后,乡人问儿子考中没有,孙山回答:「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见宋。范公称《过庭录》。后比喻考试不中。《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等到出榜,名落孙山,心上好不懊恼。」
分類:选拔未中
《漢語大詞典》:量简(量簡)
酌量选拔。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乃命 陇西公 量简仓上精兵,自 新丰 道趋 长乐 离宫。”
分類:酌量选拔
《漢語大詞典》:吝选(吝選)
犹遴选。选拔。新唐书·卢简求传:“ 会昌 中,讨 刘稹 ,以 忠武 节度使 李彦佐 为招讨使,吝选 简求 副之,俾知后务。”
分類:遴选选拔
《漢語大詞典》:遴调(遴調)
犹言选拔调动。 清 林则徐 《请以耿麟升署顺宁府知府折》:“奏为极边要缺知府遴调乏员,仰恳圣恩,俯准陞补,以裨地方事。”
分類:选拔调动
《漢語大詞典》:遴荐
选拔,举荐。例如:遴荐或鼓励所属公务人员至大专院校进修。
分類:选拔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