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当选(當選)  拼音:dāng xuǎn
选举时,得到合于法定的多数票而膺选。如:「选举揭晓,他当选为本届的主席。」
《分类字锦》:退量
文献通考:唐故事,兵、吏部注官讫,于门下,过侍中、给事中省,不过者谓之退量。
分类:选举
《分类字锦》:拂巾
后汉书左雄周举黄琼传论:顺帝反政,知能任使,遂乃备元纁玉帛,以聘南阳樊英。天子降寝殿,设坛席,尚书奉引,延问失得,急登贤之书,虚降巳之礼。于是处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车之招矣。
分类:选举
《漢語大詞典》:吏部郎
古官名。 东汉 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晋书·毕卓传:“ 太兴 末,为吏部郎。”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赏 谢朓 之功,迁尚书吏部郎。” 胡三省 注:“唐六典曰:吏部郎,职在选举。 魏 晋 用人,妙於时选,其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歷代品秩皆高於诸曹郎。”
《分类字锦》:刈楚
诗: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白帖:刈错薪之楚,且得贤良。拔连茹之茅,不遗故旧。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分类:选举
《國語辭典》:大选(大選)  拼音:dà xuǎn
1.旧时举行官吏的拣选,称为「大选」。《六部成语注解。吏部》:「大选:平常的选缺班次。」
2.今称上自总统、民意代表,下至地方首长,由全民普选,称为「大选」。如:「这次大选的筹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漢語大詞典》:乡选(鄉選)
(1).乡里选举。士人由此可应征召任职。魏书·李孝伯传:“﹝ 孝伯 父 曾 ﹞郡三辟功曹不就,门人劝之, 曾 曰:‘功曹之职,虽曰乡选高第,犹是郡吏耳,北面事人,亦何容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谢公 作 宣武 司马,属门生数十人於田曹中郎 赵悦子 。 悦子 以告 宣武 。 宣武 云:‘且为用半。’ 赵 俄而悉用之。曰:‘昔 安石 在东山,搢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2).犹乡试。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一:“﹝ 孟宗献 ﹞自乡选至於殿陛,四为举首。”
《国语辞典》:共阅(共阅)  拼音:gòng yuè
共同阅览。如:「这本书老少咸宜,适合全家人共阅。」《明史。卷七○。选举志二》:「廷试用翰林及朝臣文学之优者,为读卷官。共阅对策,拟定名次,候临轩。」
《国语辞典》:初选(初选)  拼音:chū xuǎn
在分阶段的选举中,第一阶段的选举。如:「党内初选」。
《分类字锦》:贡名(贡名)
白虎通:诸侯贡士,庸者贡其身,盛德者贡其名。及至幽隐,诸侯所遗,于是有聘。益部耆旧传:严羽举孝廉曰:大士贡名,下士贡身,赍函贡身,非高士也。辞孝廉。
分类:选举
《分类字锦》:举亲(举亲)
晋书谢元传:苻坚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禦北方者,谢安乃以元应举。郗超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元必不负举,才也。
分类:选举
《分类字锦》:礼遣(礼遣)
后汉书黄琼传:琼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徵。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琼至,即拜议郎。
分类:选举
《分类字锦》:改注
文献通考:政和六年,吏部取在选应入者,随其资序,自上而下,不以愿否,径自差注。遂有贯户福建而强注四川者。上知其远难赴,特许改注。
分类:选举
《分类字锦》:博举(博举)
汉书宣帝纪元康元年诏曰:朕不明六艺,郁于大道,其博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
分类:选举
《分类字锦》:辨材
礼记: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
分类: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