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声迹(聲跡)
亦作“ 声跡 ”。
(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漢語大詞典》:异迹(異迹)
(1).不同的行为、行迹。 晋 慧远 《沙门袒服论》:“於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心。”
(2).优异的政绩。《汉书·路温舒传》:“迁 临淮 太守,治有异迹,卒於官。”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 鸿 官至 琅邪 太守,所在有异迹。”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启》:“民无隐情,治有异迹。”
(3).反叛的形迹。《南史·刘季连传》:“ 季连 有憾於 遥欣 ,乃密表 明帝 言其有异迹。”《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包藏祸心者,谓之异志。形见於事为,谓之异迹。”
(4).奇异的事迹。 宋 苏轼 《赵先生舍利记》:“ 盎 与先生异迹极多, 张道安 作先生墓誌,具载其事。”
(2).优异的政绩。《汉书·路温舒传》:“迁 临淮 太守,治有异迹,卒於官。”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 鸿 官至 琅邪 太守,所在有异迹。”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启》:“民无隐情,治有异迹。”
(3).反叛的形迹。《南史·刘季连传》:“ 季连 有憾於 遥欣 ,乃密表 明帝 言其有异迹。”《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包藏祸心者,谓之异志。形见於事为,谓之异迹。”
(4).奇异的事迹。 宋 苏轼 《赵先生舍利记》:“ 盎 与先生异迹极多, 张道安 作先生墓誌,具载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