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5,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遁迹
尘迹
仙迹
虎迹
绝迹
故迹
宦迹
履迹
晦迹
墨迹
托迹
托迹
奇迹
接迹
远迹
《國語辭典》:遁迹(遁跡)  拼音:dùn jī
隐避行踪,不为人所知。指隐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而望遁迹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
《漢語大詞典》:尘迹(塵跡)
见“ 尘跡 ”。
亦作“尘蹟”。 犹陈迹。 唐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之一:“汤沐成尘跡,山林遂寂寥。” 宋 范成大 《王希武通判挽词》之一:“堂堂今不见,尘迹自依然。”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佩响些些,尘跡谢繁华。”
分類:陈迹
《漢語大詞典》:仙迹
仙人的遗迹或行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叠鄣之巖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 杜僎成 ﹞拜受什袭,辞归,……越数年,乃弃妻子,携仙迹,遨游名山,罕与人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蓬莱仙迹:“ 登州 蓬莱阁 ,颇多仙迹,士人往往有所见闻。”
《骈字类编》:虎迹(虎迹)
扪虱新话予观抱朴子曰古人入山皆佩黄神越章之印行见新虎迹以顺印印之虎即去以逆印印之虎即还此亦倒用印法也但未知其说跨明一统志仙虎迹在南昌府药王山世传文箫䌽鸾 虎升仙处有二迹彷佛于石上虎韦应物山行积雨归途始霁诗深林猿声冷沮洳迹 新 卢纶敩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诗虎迹印雪大如斗闰月暮天过得无虎张祜途中逢李道实游蔡州诗僻地人行涩荒林迹 稠诗
许浑晚投慈恩寺呈俊上人
沙虚留虎迹水滑带龙涎
《國語辭典》:绝迹(絕跡)  拼音:jué jī
1.断绝踪迹,不与人交往。《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杜门绝迹,不面伪庭。」
2.卓越的事迹。《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未有殊尤绝迹可考于今者也。」
3.僻远无人迹的地方。《文选。班彪。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漢語大詞典》:故迹(故跡)
亦作“故蹟”。 旧迹;遗迹。《汉书·沟洫志》:“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虽石磧沦败,故跡可凭。”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尝慕 张芝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跡,岂信然邪?” 许地山 《女儿心》三:“她只想着去看 安期生 升仙的故迹。”
见“ 故跡 ”。
分類:遗迹
《漢語大詞典》:宦迹(宦蹟)
做官的事迹;政绩。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杂志·世事相反》:“今世人事亦有相反者……官愈尊则愈言欲退休,官愈不达则愈自述宦蹟。” 清 姚莹 《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记》:“其生平宦蹟事功文章,著於史传。”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诗:“此地宦蹟多,异政丹青揭。”
亦作“ 宦跡 ”。 谓做官的经历、行踪。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宦跡浮沉,餘生淹滞,新添明镜鬢边丝。”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寄曲:“自二姑亡后,几番要将他手评《牡丹亭》本子寄与 汤爷 。怎奈他宦迹转迁, 张 许 二位相公,又各有事於四方,因循躭阁,不觉二十餘载。”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二十:“幽篁逸韵胜 鸥波 , 赵管 风流奈尔何;似悔王孙留宦迹,小诗时復入禪多。”
《漢語大詞典》:履迹(履跡)
亦作“ 履跡 ”。
(1).谓踏着前人的足迹。指承袭祖业。三国志·蜀志·杨戏传:“躡基履迹,播德芳声。”
(2).足迹。 南朝 陈 何楫 《班倢伃》诗:“履迹随恩故,阶苔逐恨新。” 唐 岑参 《长门怨》诗:“緑钱生履迹,红粉湿啼痕。”
(3).事迹。 清 刘大櫆 《〈王天孚诗集〉序》:“余读其诗,稽其平生之履跡。”一本作“ 履迹 ”。
《國語辭典》:晦迹(晦跡)  拼音:huì jī
隐藏行踪,不与人交往。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分類:隐居匿迹
《國語辭典》:墨迹(墨跡)  拼音:mò jī
手写所留的原本。也指书画的真迹。《宋书。卷六九。范晔传》:「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也作「墨迹」。
《國語辭典》:托迹(託跡)  拼音:tuō jī
寄托形迹。有寄托身心的意思。《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托迹黄老,辞世却粒。」也作「托分」。
《漢語大詞典》:托迹(托跡)
亦作“ 托跡 ”。 犹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处深山或贱位,以逃避世事。 明 高启 《送吕山人入道序》:“而其隐也,皆托跡山林为 老氏 之徒。” 明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饯荆卿》:“因此隐忍迁就,托跡屠沽。”
《國語辭典》:奇迹(奇跡)  拼音:qí jī
异于寻常、令人无法理解的迹象或事情。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无知睿敏,独昭奇迹。」也作「奇迹」。
《國語辭典》:奇迹(奇蹟)  拼音:qí jī
自然界或人世间异于寻常、令人无法理解的怪异现象或事情。如:「他大难不死,真是一个奇迹。」也作「奇迹」。
《漢語大詞典》:接迹(接跡)
亦作“接蹟”。 足迹前后相接。形容人多。 唐 赵璘 因话录·徵:“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趋。”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声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微子之命:“后之经生不知此义,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迹于天下矣。”亦谓相继。 唐 韩愈 《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跡于后世矣。” 明 刘基 《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训,以接跡於古昔圣贤而后已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歷 汉 文 、 武 、 宣 、 明 、 桓 、 梁武 、 唐宪 ,接跡效尤於后,至 宋徽 又更改皇上帝尊号。”
见“ 接跡 ”。
《漢語大詞典》:远迹(遠跡)
亦作“ 远跡 ”。
(1).远大的业绩。管子·小匡:“昔吾先王 周昭王 穆王 ,世法 文 武 之远迹,以成其名。”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昔 夫差 承 闔閭 之远跡,用 申胥 之训兵,栖越 会稽 ,可谓强矣。”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长算屈於短日,远迹顿於促路。” 李善 注:“迹,功业也。”
(2).犹远游。后汉书·张衡传:“盍远迹以飞声兮,熟谓时之可蓄?” 李贤 注:“言何不远游以飞声誉,谁谓时之可待?”参见“ 远游 ”。
(3).远窜。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 公孙弘 、 卜式 、 儿宽 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 颜师古 注:“远迹,远窜其迹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汉灵帝 时, 陈留 蔡邕 ,以数上书陈奏,忤上旨意,又内宠恶之,虑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蝝蝗弗起,豺虎远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土番点卯》:“为民牧者,能畜盗以捕盗,亦犹畜猴以嚙鼠,俾盗皆远迹,而不为民害。”
(4).踪迹远离尘世。谓隐居。《宋书·隐逸传·雷次宗》:“吾少婴羸患,事鐘养疾,为性好闲,志栖物表,故虽在童稚之年,已怀远迹之意。” 宋 曾巩 《冬望》诗:“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跡久此安蒿莱。” 清 黄景仁 《僧舍夜月》诗:“远跡已堪邻虎豹,定心可许问鱼龙。”
《國語辭典》:远游(遠遊)  拼音:yuǎn yóu
1.到远处旅游。《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奈吾师远游,急切未来。」
2.《楚辞》的篇名。王逸以为屈原所作,托意与仙人远游山川,无所不到;后世怀疑非屈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