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7,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迷迹
铭迹
昧迹
情迹
跧迹
举迹
剪迹
警迹
杰迹
劣迹
连迹
舋迹
售迹
数迹
绳迹
《韵府拾遗 陌韵》:迷迹
高翥诗鸟道秋迷迹禅房画掩关
《漢語大詞典》:铭迹(銘迹)
在碑石上铭刻文辞。穆天子传卷二:“天子五日观于 舂山 之上,乃为铭迹于 县圃 之上,以詔后世。” 郭璞 注:“谓勒石铭功德也, 秦始皇 、 汉武帝 巡守登名山,所在刻石立表,此之类也。”
《韵府拾遗 陌韵》:昧迹
魏书肃宗纪皇太后亲览万机诏曰其有怀道丘园昧迹板筑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漢語大詞典》:情迹
情状。后汉书·独行传序:“而情迹殊杂,难为条品,片辞特趣,不足区别。”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勘 方家渊 堤工时,按册丈量,无偷减情迹。”
分類:情状
《漢語大詞典》:跧迹(跧跡)
谓隐居潜伏。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汇征》:“老身弱龄不肖,浪游江湖,交结奸徒,为不平事。后遇 李涉 博士,蒙简一诗,因而跧跡。”
分類:隐居潜伏
《漢語大詞典》:举迹(舉跡)
发迹。北齐书·文宣帝纪:“自举跡藩旟,颂歌总集,入统机衡,风猷弘远。”
分類:发迹
《漢語大詞典》:剪迹
犹灭迹。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愿引身而剪迹,抱末志而幽藏。”
《漢語大詞典》:警迹(警跡)
见“ 警跡人 ”。
《漢語大詞典》:警迹人(警跡人)
元 制,凡犯盗窃或强盗初犯、罪不至死者,在其项、臂刺字,列入特殊户籍,加以监督,称之为“警跡人”。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那里有刺了臂的 王仲宣 ,黥了额的 司马迁 ,那里有警跡人 贾生 、 子建 。”元史·刑法志二:“诸有司承告被盗,輒将警跡人,非理枉勘身死,却获正贼者,正问官笞五十七,解职。”亦省称“ 警跡 ”。 元 黄溍 《青阳县尹徐君墓志铭》:“有僧某者,通民妇,为其夫所击殴而衔之。适有遭劫杀者,贼弗得,僧为飞书诬其夫及有他怨隙者七人,故以书堕逻卒家。七人中或以罪黥,卒得之曰:‘此警跡也。’因捕治不疑。君察其寃。”参阅元史·刑法志三
《漢語大詞典》:杰迹(傑跡)
犹伟绩。 唐 韦瓘 《南陵县大农陂记》:“ 大农 杰跡,功符天作,可以论古对能,岂有媿乎?”
分類:伟绩
《國語辭典》:劣迹(劣跡)  拼音:liè jī
恶劣的事迹。如:「过去的劣迹一一被揭发后,他不得不自动请辞。」
《漢語大詞典》:连迹(連跡)
亦作“ 连跡 ”。
(1).踪迹相连。 清 沈名荪 《长安富人行》:“ 长安 富人多似昔,九陌三衢马连跡。”
(2).追随,仿效。 三国 魏 伏义 《与阮嗣宗书》:“动则不能龙攄虎超,同机 伊 霍 ;静则不能珠潜璧匿,连迹 巢 光 。”
《漢語大詞典》:舋迹
罪行,劣迹。《陈书·到仲举传》:“二三舋迹,彰於朝野,反道背德,事骇闻见。”
分類:罪行劣迹
《漢語大詞典》:售迹(售跡)
犹发迹。谓扬名立业。 唐 司空图 《上谯公书》:“抑自古钓奇而售跡者,既多以分蹇,动无所合,且寔必俟临机,方见其万一。”
《漢語大詞典》:数迹(數跡)
犹数理。数术之理。后汉书·方术传上论:“夫焕乎文章,时或乖用;本乎礼乐,适末或疎。及其陶搢绅,藻心性,使由之而不知者,岂非道邈用表,乖之数跡乎?” 李贤 注:“言文章礼乐,其道邈远,出於常用之表,不可以数跡求也。”
分類:数理数术
《漢語大詞典》:绳迹(繩迹)
衍化踪迹。 鲁迅 《坟·人之历史》:“ 德 之 黑格尔 者……顾亦不篤於旧,多所更张,作生物进化系图,远追动植之绳迹,明其蔓衍之由。”
分類: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