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迫趣
犹迫促。逼迫催促。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及 至德 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復常準。” 胡三省 注:“趣,读曰促。”
《漢語大詞典》:困迫
艰难窘迫。后汉书·伏湛传:“黠虏困迫,必求其助。” 宋 苏辙 《历代论·汉景帝》:“ 邓通 , 文帝 之倖臣也,以吮痈之怨,困迫至死。” 明 李东阳 《应诏陈言奏》:“慰人心於困迫之餘,养士气於摧伤之后。”
《漢語大詞典》:恐迫
恐吓逼迫。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呵诘四大门》:“而此四大,求索无惭,不知有无;有则充给不厌,无则恐迫令得。”
分類:恐吓逼迫
《漢語大詞典》:迫迮
(1).物密聚、紧靠貌。《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 毛 传“苞,稹栩杼也” 汉 郑玄 笺:“稹者,根相迫迮梱致也。” 孔颖达 疏:“ 孙炎 曰:‘物丛生曰苞, 齐 人名曰稹。’ 郭璞 曰:‘今人呼物丛緻者为稹。’笺云:‘稹者,根相迫迮梱緻貌。’亦谓丛生也。”释名·释宫室:“笮,迮也。编竹相连迫迮也。”
(2).狭窄;局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门不容车,而不可踰越” 晋 杜预 注:“门庭之内迫迮,又有墙垣之限。” 宋 苏轼 《石恪画维摩颂》:“我观 维摩 方丈室,能受九百万菩萨。三万二千师子坐,皆悉容受不迫迮。”
(3).指困厄。 宋 王安石 《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久游不忍还,迫迮冠盖场。”
《漢語大詞典》:迫狭(迫狹)
亦作“ 迫陿 ”。
(1).宽度窄,范围小。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长公主府第,最为迫狭,计用彩绘大青、石緑,各至千觔。其他种种,有不可计者。国家帑藏,安得不虚罄乎!”
(2).指见识、心胸等不宽广。 明 宋濂 《跋东莱止斋与龙川尺牍后》:“当时论 晦翁 者,或有迫狭之讥,而 龙川 亦甚病其细碎。” 清 黄宗羲 《紫环姜公墓表铭》:“以公之才……使充其所至,刻石之功,正未可量;而覆折於迫狭之世论,不復再试,是可惜也。”
(3).局促;不顺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余﹞南游二十年,所居皆通都大邑,无山林,尝迫狭不自得。” 明 唐顺之 《至常熟陈中丞白训导邀登福山看海》诗之二:“久缘迫陿悲时俗,海嶠春临思若何?”
《漢語大詞典》:迫窘
窘迫。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日杳杳以西頽兮,路长远而窘迫” 汉 王逸 注:“言日已西頽,年岁卒尽,道路长远,不得復还,忧心迫窘,无所舒志也。”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爽 得 宣王 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卫藏通志》引 清世宗 《〈御制语录〉后序》:“既见,问难甚久,其伎俩未能令朕发一疑情,迫窘詰屈。”
分類:窘迫
《漢語大詞典》:卒迫
仓促紧迫。世说新语·言语“ 袁彦伯 为 谢安 南司马”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南史·檀道济传论:“使 桐宫 有卒迫之痛, 淮王 非中雾之疾,若以社稷为存亡,则义异於此。”
分類:仓促紧迫
《漢語大詞典》:哀迫
悲痛困迫。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三:“新妇有哀迫之事,须面见姑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 锡九 哀迫中,尚望妻归;久而渺然,悲愤益切。”
分類:悲痛困迫
《骈字类编》:阴迫(阴迫)
史记周本纪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
《漢語大詞典》:迫真
犹逼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一:“ 刘原父 亦善为古文,其作《礼记补亡》,儼然迫真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此等皆俊楚,殊迫真也。”
分類:逼真
《漢語大詞典》:痛迫
犹言痛心之至。《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今岁臣等首同 李横 东击伪 齐 ,京城震恐,復以无援,引兵而归,思之痛迫。”
分類:痛心
《國語辭典》:迫令  拼音:pò lìng
迫使、用强迫的方式使人服从。如:「为维持秩序,在劝导无效下,只得迫令就范」。
分類:强令迫使
《國語辭典》:迫使  拼音:pò shǐ
以武力、威势强迫,抑或受迫于某情势,使从事某项活动。如:「警察掏出手枪,迫使匪徒就范。」「由于民调显示支持率降低很多,迫使那个议员候选人作出退选的决定。」
分類:迫使
《漢語大詞典》:迫束
(1).束缚,不得伸展。 汉 刘桢《失题》诗之一:“隐生寘翳林,倥偬自迫束。”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今者絶世用,倥偬见迫束。”
(2).谓狭窄地段。 清 刘大櫆 《游碾王峡记》:“溪水自西北奔入,每往益杀,其中旁陷迫束,水激而鸣声琮然为跳珠喷玉之状。”
《漢語大詞典》:迫时(迫時)
犹及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按兵休士二载,广储峙,利器械,尽收诸部精鋭,天人协应,迫时而动,遂以 天命 三年,兴师伐 明 。”
分類: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