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催迫  拼音:cuī pò
催促逼迫。《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次日,应天府的地方官都到门来催迫。」
《漢語大詞典》:拘迫
束缚,限止。《后汉书·第五伦传》:“素性駑怯,位尊爵重,拘迫大义,思自策厉。” 明 皇甫冲 《于岩石上眺东西两湖》诗:“从适得所遣,何为苦拘迫。”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凡论文艺,虚悬了一个‘极境’,是要陷入‘绝境’的,在艺术,会迷惘于土花,在文学,则被拘迫而‘摘句’。”
分類:束缚限止
《漢語大詞典》:迫急
(1).紧急;危急。《燕丹子》卷下:“﹝太子﹞见 軻 曰:‘今 秦 已破 赵国 ,兵临 燕 ,事已迫急,虽欲足下计,安施之!’”汉书·王莽传下:“﹝ 莽 ﹞性好时日小数,及事迫急,亶为厌胜。”后汉书·邓训传:“原诸 胡 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2).指峻急,严厉。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但祇宽得转运司上供年额钱斛,则官吏自然不行迫急之政,而民自受赐矣。”
《漢語大詞典》:侵迫
(1).侵犯逼迫。汉书·张敞传:“方其隆时,感动天地,侵迫阴阳,月朓日蚀,昼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变怪,不可胜记,皆阴类盛长,臣下顓制之所生也。”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盖缘臣赋性刚拙,议论不随,而宠禄过分,地势侵迫,故致纷紜,亦理之当然也。”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前者本府失理於朝,遂致 交 人侵迫益甚。”
(2).促迫。《南史·儒林传·顾越》:“臣年事侵迫,非有邀求,政是怀此不言,则为有负明圣。”
《國語辭典》:迫遽  拼音:pò jù
急迫。《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安宁勿懈墯,有事不迫遽。」也作「薄遽」。
《國語辭典》:蹙迫  拼音:cù pò
急促紧迫。如:「由于时间蹙迫,我们改变了原订的行程。」也作「促迫」。
《漢語大詞典》:忧迫(憂迫)
忧愁焦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诸将忧迫,皆曰诺。”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臣蒙圣恩,非次奬擢,待罪两府,日夜忧迫,恐负陛下委用之意。” 宋 文天祥 《望城难》诗序:“深恐北船自后追躡,又恐有哨骑在 淮 岸,一时忧迫不可言。” 苏曼殊 《非梦记》:“公子岂知 薇香 忧迫之情而怜恤之耶?”
分類:忧愁焦急
《骈字类编》:年迫
后汉书马援传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谒者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馀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漢語大詞典》:崩迫
(1).迫切。 南朝 梁 任昉 《启萧太傅固辞夺礼》:“不任崩迫之情,谨奉启事陈闻。”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儻昊天鉴照,孤诚可哀,则臣之鯫生,志毕今日。不胜崩迫之至。”
(2).奔忙。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 仇兆鳌 注:“展崩迫,言迫促少休。” 清 方文 《述哀》诗:“愿母神灵安,九原勿崩迫。”
分類:迫切奔忙
《漢語大詞典》:牵迫(牽迫)
犹紧迫。 唐 杜甫 《望岳》诗:“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宋 欧阳修 《与王郎中》:“盖以唐书甫了,初谓遂得休息,而却送本局写印本,一字之误,遂传四方,以此须自校对,其劳苦牵迫,甚於书未成时。”
分類:紧迫
《國語辭典》:忙迫  拼音:máng pò
忙碌匆迫。《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三。伊川先生语》:「见一学者忙迫,先生问其故。曰:『欲了几处人事。』曰:『某非不欲周旋人事者,曷尝似贤急迫。』」也作「忙逼」、「忙并」。
《國語辭典》:交迫  拼音:jiāo pò
同时逼迫。如:「饥寒交迫」。
《漢語大詞典》:迫视(迫視)
逼近着;逼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有 河清 卒 牢吉 ,往来坏堰之旁,相视塞河之策,忽闻有呼其姓名者……寻呼声出葭苇间,迫视乃一大虾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又画楼臺宫室……潭潭如王宫第宅,迫视之,但纵横数十百画,如棊局而已。” 沙汀 《在祠堂里》:“她带着一种严重,但是近于滑稽的神情迫视着小兵。”
分類:逼近
《骈字类编》:外迫
宋书序传时生业已尽老弱甚多东土饥荒易子而食外迫国网内畏彊雠沈伏山草无所投厝唐书孟浩然传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
又张浚传见内偪下
《漢語大詞典》:遽迫
急迫。 明 袁宏道 《纪怪》:“其求食之状,甚遽迫,极可哀怜。” 清 蒲松龄 《慰历友丧偶》诗:“来日无多真遽迫,佳人难再只吟思。”
分類: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