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呐钝(呐鈍)
语言迟钝。汉书·鲍宣传:“臣 宣 呐钝於辞,不胜惓惓,尽死节而已。”
分類:迟钝
《國語辭典》:木头人(木頭人)  拼音:mù tou rén
比喻愚蠢或不灵活的人。也称为「木头」、「木人」。
《漢語大詞典》:鲁讷(魯訥)
不聪敏,言语迟钝。 唐 欧阳詹 《送张尚书书》:“某方拙鲁訥,不敢游词。”
《漢語大詞典》:儒输(儒輸)
迂缓迟钝。《方言》第十二:“儒输,愚也。” 郭璞 注:“儒输,犹懦撰也。”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迂缓不晓事曰儒输。” 章炳麟 《岭外三州语》:“三州谓迟钝曰儒输。”
《漢語大詞典》:平钝(平鈍)
平庸迟钝。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警策,众覩终沦平钝。” 清 吴汝纶 《答严几道》:“但此诸书,必高材秀杰之士,乃能治之;若资性平钝,虽无西学,亦未能追其涂辙。”
分類:平庸迟钝
《漢語大詞典》:拉答
迟钝不灵活貌。晋书·文苑传·王沈:“拉答者有沉重之誉,嗛闪者得清剿之声。”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饿老鴟全然拉塔,雁翅板一发雕零。”
《國語辭典》:愚笨  拼音:yú bèn
愚昧笨拙,反应不灵巧。如:「资质愚笨的人应加倍努力,方可获致成功。」
《漢語大詞典》:滞夯(滯夯)
谓步伐迟钝,不灵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拨马》:“故步必圆稳而不蹶失,走必轻捷而不滞夯,则身安而意爽矣。”
《漢語大詞典》:枣膏昏钝(棗膏昏鈍)
宋书·范晔传:“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於馨烈,乃当弥增於尤疾也。”原为斥朝士 羊玄保 之语,后用以形容昏聩迟钝。 宋 赵鼎臣 《谢路帅启》:“伏念某植性斯下,赋才仅中,资蟠木以输囷,类枣膏而昏钝。”
分類:昏聩迟钝
《漢語大詞典》:屯闵(屯閔)
迟钝愚鲁。文子·精诚:“精神晓灵,屯閔条达。”一本作“ 钝闻 ”。
分類:迟钝愚鲁
《漢語大詞典》:伍旋
方言。谓动作缓慢迟钝。
《漢語大詞典》:乡佬儿
呆笨、迟钝又粗俗的乡下人。也说“乡下佬儿”
《国语辞典》:木讷无言(木讷无言)  拼音:mù nè wú yán
迟钝而不善言辞。如:「他虽然木讷无言,却是满腹经纶。」
《国语辞典》:锯嘴葫芦(锯嘴葫芦)  拼音:jù zuǐ hú lú
比喻不善应对、口才迟钝的人。《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二人并排坐下,饶鸿生这才有了话了,不似刚才锯嘴葫芦的模样了。」也作「锯了嘴的葫芦」。
《国语辞典》:楞楞傻傻  拼音:lèng lèng shǎ shǎ
形容人不聪明、反应迟钝。如:「他看起来楞楞傻傻的,幸亏有家人悉心照料,所以生活毫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