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迟迟(遲遲)  拼音:chí chí
1.行走缓慢的样子。《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2.舒缓。《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3.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閒居》:「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國語辭典》:逡巡  拼音:qūn xún
1.向后退。《庄子。秋水》:「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汉。贾谊 过秦论:「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也作「逡循」。
2.徘徊不前。唐。杜甫丽人行〉:「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俛首骤入,勿逡巡!」
3.顷刻之间。唐。韩湘言志〉诗:「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然是不关亲,可怜见命在逡巡。」
《國語辭典》:踟蹰(踟躕)  拼音:chí chú
1.徘徊不前的样子。《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2.相连接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西厢踟蹰以閒宴,东序重深而奥秘。」
3.一种古代接漏刻水的盛器。《初学记。卷二五。器物部。漏刻》:「殷夔漏刻法曰:『为器三重,圆皆径尺,差立于水舆踟蹰之上,为金龙口吐水,转注入踟蹰经纬之中。』」
《漢語大詞典》:踟躇
见“ 踟蹰 ”。
《國語辭典》:依违(依違)  拼音:yī wéi
1.顺从或违背,不能作决断。《楚辞。刘向。九叹。离世》:「余思旧邦,心依违兮。」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魏武称作敕戒,当指事而语,勿得依违,晓治要矣。」也作「猗违」。
2.形容音节乍离乍合,谐和动听。《文选。曹植。七启》:「飞声激尘,依违厉响。」
《國語辭典》:瑟缩(瑟縮)  拼音:sè suō
1.蜷缩,不伸展的样子。《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聊斋志异。卷二。陆判》:「众睹之,瑟缩不安于座。仍请负去。」
2.犹豫迟缓的样子。唐。牛僧孺崔相国群家庙碑〉:「九州岁贡,瑟缩不集。」
3.拟声词。形容风雨的声音。宋。苏轼洞庭春色赋〉:「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
《國語辭典》:虚徐(虛徐)  拼音:xū xú
1.雍容舒缓的样子。唐。杜牧张好好〉诗:「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2.疑惑。《文选。班固。幽通赋》:「承灵训其虚徐兮,伫盘桓而且俟。」
《漢語大詞典》:持疑
犹豫;迟疑。宋书·柳元景传:“ 义恭 、 元景 等忧惧无计,乃与师伯等谋废帝立 义恭 ,日夜聚谋,而持疑不能速决。”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 武皇 曾不持疑,卒詔有司,驱群髡而髮之,毁其居而田之。”《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吾言之再,主公以子婚於 田 宗,以此持疑未决。” 清 林旭 《叔峤印伯居伏魔寺数往访之》诗:“掷鼠忌器空持疑,餵虎割肉有尽时。”
《漢語大詞典》:疑迟(疑遲)
迟疑。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你教我快疾回,莫疑迟。”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莫疑迟,等的那斗转星移。”《再生缘》第二一回:“伏乞奏闻天子驾,边疆大事不疑迟。”
《漢語大詞典》:沈疑
亦作“沉疑”。
(1).迟疑。 南朝 梁 江淹 《吴中礼石佛诗》:“幻生太浮诡,长思多沉疑。”宋书·蔡兴宗传:“朝廷诸所行造,民间皆云公悉豫之,今若沉疑不决,当有先公起事者,公亦不免附从之祸。”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想 玄德 未济时,曾问俺 东吴 家借 荆州 为本,至今未还。 鲁子敬 常有索取之心,沉疑未发。”
(2).欺诈。沉,通“ 抌 ”。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伏寇在侧者,沉疑得民之道也。” 章炳麟 《膏兰室札记·沉疑》:“按:沉借为‘抌’。説文‘抌’下曰:‘读若告言不正曰抌’,是抌有告言不正之义。疑本训惑,而《苍頡》篇云:‘譺,欺也。’寻‘譺’字説文训騃,则训欺亦为疑之借,欺者所以惑人,故疑引申为欺也。抌疑得民者,谓诈为君欲虐下之言以欺民,所以扇诱民而得其心。”
分類:迟疑欺诈
《漢語大詞典》:迟豫(遲豫)
犹迟疑。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 方主任 见大家都拿的差不多了,他从门框那儿迟豫地走进去,伸过手想去抓一个。”
分類:迟疑
《漢語大詞典》:斟忱
犹迟疑。 汉 冯衍 《显志赋》:“意斟忱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后汉书·冯衍传下作“斟愖”。 李贤 注:“斟愖,犹迟疑也。”
分類:迟疑
《國語辭典》:沉吟  拼音:chén yín
1.迟疑、犹豫。《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邯得书,沉吟十馀日,乃谢士众,归命洛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李方哥见程朝奉要收拾起银子,便呆著不开口,尽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2.深思。汉。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西游记》第一四回:「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
3.低声吟咏。唐。杜甫〈寒夜溪行舟中作〉诗:「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复。」
4.沉重。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小姐病转沈吟,待我扶他消遣。」
《漢語大詞典》:沈吟
亦作“沉吟”。
(1).深思。《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躑躅。” 宋 秦观 《满园花》词:“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 杨朔 《海罗杉》:“这段史实, 邹文楷 老人家说得那么清晰,那么动心,听了,使人沉吟回味,久久不能忘怀。”
(2).谓深深的思念。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之一:“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宋 姜夔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词:“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3).迟疑,犹豫。后汉书·隗嚣传:“ 邯 得书,沉吟十餘日,乃谢士众,归命 洛阳 。”晋书·刘曜载记:“ 準 自以杀 曜 母兄,沉吟未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李方哥 见 程朝奉 要收拾起银子,便呆着眼不开口,儘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许杰 《改嫁》:“她父亲想到这一层,便有些沉吟起来了。”
(4).低声吟味;低声自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风;沉吟舖辞,莫先乎骨。” 唐 独孤及 《寒夜溪行舟中作》诗:“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復。”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春晚梅发元帅席上》曲:“谁感慨 兰亭 故纸,自沉吟罗扇新词。”《再生缘》第二一回:“娘娘见説沉吟道,凉药调和或者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 姮娥 ﹞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微。”
(5).沉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今夕中秋佳节,风雨萧条,小姐病转沉吟,待我扶他消遣。”
《國語辭典》:迟回(遲回)  拼音:chí huí
犹豫不定。《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东海恭王彊传》:「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光武不忍,迟回者数岁,乃许焉。」也作「迟回」。
《國語辭典》:迟回(遲迴)  拼音:chí huí
徘徊犹豫。唐。杜甫垂老别〉诗:「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也作「迟回」。
《國語辭典》:迍邅  拼音:zhūn zhān
处境艰险,前进困难。《西游记》第四三回:「才脱了魔障,幸得这一路平安,又遇著黑水迍邅!」清。方成培《雷峰塔》第二六出:「只恨我命犯迍邅。啊呀!遇恶僧。」也作「屯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