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45,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连宵桑下
葵丘
连璧
连昌游冶
连鸡
连箭射双雕
连理芳枝
连茹
连枝
连珠璧
巨鳌连钓(又作:连六鳌 ...)
鲁仲连(又作:鲁连)
鲁连逃金
千里驹
祁连冢
典故 
三宿桑下
 
三宿空桑
 
山下成三宿
 
恋林中桑
 
桑下一宿
 
桑下宿
 
桑下恋
 
桑间三宿
 
空桑三宿
 
连宵桑下


《后汉书》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传下·襄楷〉~082~
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艳妇,极天下之丽,甘肥饮美,单天下之味,柰何欲如黄老乎?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简释

三宿恋:喻指对人或事物有眷恋之心。清姚鼐《答孙补山中丞见怀》:“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典故
葵丘

相关人物
管至父
 
连称


《春秋左传·庄公八年》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戌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晋·杜预注:「连称、管至父,皆齐大夫。戍,守也。葵丘,齐地,临淄县西有地名葵。」

例句

更怜羁旅客,从此罢葵丘。 王纬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典故

《庄子》杂篇·卷十上《列禦寇》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艺文类聚》卷一
《易坤灵图》曰:至德之明,日月若连璧。《瑞应图》曰:日月扬光者,人君之象也,君不假臣下之权,则日月扬光。

例句

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一

典故
偷向笛中传
 
天津桥上偷新阙
 
弄权疮痏
 
擪笛傍宫墙
 
玉笛天津
 
闻曲偷向笛中传
 
连昌游冶


《全唐诗》卷四百一十九〈连昌宫词〉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岁久无人森自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小年选进因曾入】。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琵琶擅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睡红绡【春娇满眼眠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李暮擪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案: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 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篴)。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明皇异而遣之。】。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万人歌舞涂途中】。百官队仗避岐薛【案:岐王范、薛王业。明皇之弟。】,杨氏诸姨【案:贵妃三姊。帝呼为姨。封韩、虢、秦国三夫人。】车斗风。明年十月东都破【案:天宝十三年。禄山破洛阳。】,御路犹存禄山过【御路独存禄山过】。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万姓无言泪潜堕】。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行宫门闼树宛然】。尔后相传六皇帝【案:肃、代、德、顺、宪、穆。】,不到离宫门久闭。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玄武楼前花萼废】。去年敕使因斫竹【去年因敕使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舞榭敧倾基尚在【舞榭敧倾台尚在】【舞榭敧倾基尚存】【舞榭敧倾台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鸟啄风筝碎珠玉】。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晨光未出帘影黑【晨光未出帘影动】,至今反挂珊瑚钩。指似傍人因恸哭【指向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却立宫门泪相续】。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拣选皆言由至公】。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禄山宫里养为儿】,虢国门前闹如市。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忆得依稀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庙谋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努力庙谟休用兵】。
典故
相关人物
秦孝公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

例句

掷鼠须防误,连鸡莫惮惊。 韩偓 隰州新驿

典故
一箭双雕
 
连箭射双雕


《北史》卷二十二〈长孙道生列传·长孙观·长孙晟〉~87~
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趫捷过人。年十八,仕周为司卫上士。初未知名,唯隋文帝一见深异焉,谓曰:「长孙武艺逸群,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及突厥摄图请婚,周以赵王招女妻之。周与摄图各相誇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之;独爱晟,每共游猎,留之竟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玃,遂一发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还,拜奉车都尉。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四下〈叛臣列传下·高骈〉~639~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也。家世禁卫,幼颇脩饬,折节为文学,与诸儒交,硁硁谭治道,两军中人更称誉之。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众大惊,号「落雕侍御」。后历右神策军都虞候。党项叛,率禁兵万人戍长武。是时诸将无功,唯骈数用奇,杀获甚多。懿宗嘉之,徙屯秦州,即拜刺史兼防禦使。取河、渭二州,略定凤林关,降虏万馀人。
典故
连理芳枝


《搜神记》卷十一~85~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例句

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 孟郊 感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长恨歌

典故

《周易》卷二《泰卦》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三国魏·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周易》卷二《否卦》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唐·孔颖达疏:「犹若拔茅牵连其根相茹也。己若不进,馀皆从之,故云拔茅茹也。」

例句

无才敢更期连茹,有意兼思学采薇。 吴融 得京中亲友书讶久无音耗以诗代谢

常时望连茹,今日剧悬旌。 权德舆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左掖期连茹,南宫愧积薪。 权德舆 酬崔舍人阁老冬至日宿直省中奉简两掖阁老并见示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诗四首〉~354~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典故
连珠璧


《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上〉~976~
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唐·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师古曰:「言其应候不差也。」
典故
一钓十五鳌
 
三岛钓鳌
  
巨鳌
 
巨鳌连钓
 
巨鳌钓
   
钓连鳌
  
长竿钓巨鳌
   
鳌岭
   
鳌驾蓬莱
 
龙伯啖
 
龙伯国人
 
龙伯戏
 
龙伯翁
 
龙伯钓
 
龙伯钓鳌


《列子·汤问》
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
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引《河图玉版》
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而死。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简释

钓鳌:咏仙,或喻事业非凡。唐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龙伯国人:指仙人。唐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公大食刀歌》:“苍水使者扪赤绦,尤伯国人罢钓鳌。”


例句

鳌冠三山安海浪,龙盘九鼎镇皇都。 司空图 淮西

此中即是神仙地,引手何妨一钓鳌。 李咸用 陈正字山居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李商隐 异俗二首

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 李德裕 罗浮山(番禺连帅所遗)

未誇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李白 赠薛校书

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苍水使者扪赤绦,龙伯国人罢钓鳌。 杜甫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 温庭筠 拂舞词(一作公无渡河)

太公取璜我不取,龙伯钓鳌我不钓。 皎然 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

独向若耶溪上住,谁知不是钓鳌人。 翁洮 赠方干先生

河清海晏少波涛,几载垂钩不得鳌。 翁洮 赠进士王雄

典故
鲁仲连
 
相关人物
鲁仲连

参考典故
却秦
 
鲁连箭书
 
鲁连蹈海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列传》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馀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閒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为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彊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预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柰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许诺。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战国策》卷二十《赵策三》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召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郤军五十里。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例句

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刘慎虚 越中问海客

鲁连功可让,千载一相挥。 刘长卿 同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

功臣尽遣词人赞,不省沧洲画鲁连。 司空图 有感

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 李嘉祐 送李中丞杨判官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赠言镮宝刀,千岁庶不灭。 李白 别鲁颂

东海沉碧水,西关乘紫云。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 李白 古风之三十六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李白 古风之十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恨无左军略,多愧鲁连生。 李白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遂性同渔父,成名异鲁连。 杜甫 回棹

鲁连功未报,且莫蹈沧洲。 王维 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潘生入空门,祖师传秘赜。汤子自天德,精诣功不僻。放世与成名,两图在所择。吾嘉鲁仲连,功成弃圭璧。二贤兼彼才,晚节何感激。 皎然 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秋及春弥觉境胜因纪其事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

暂去非吴起,终休爱鲁连。 薛能 舟行至平羌

身欢步兵酒,吏写鲁连书。 薛能 赠留端公二首之一

从军何有用,未造鲁连书。 薛能 赠留端公二首之二

汉业未兴王霸在,秦军才散鲁连归。 许浑 题卫将军庙

无人不重乐毅贤,何敌能当鲁连啸。 钱起 送傅管记赴蜀军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六

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 高适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典故
谈笑谢金
 
鲁连逃金

相关人物
鲁仲连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2465~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例句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

鲁连逃千金,圭组岂可酬。 李白 赠崔郎中宗之

谈笑谢金何所愧,不为偷买用兵符。 李绅 忆过润州

典故 
名驹千里

相关人物
刘德(河间献王)
 
刘彻(汉武帝)
 
屈原
 
曹操(魏武帝)
 
鲁仲连


《楚辞补注》卷六〈卜居〉~76~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宁廉絜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汜汜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抗轭乎?将随驽马之?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汉·王逸注:「才绝殊也。」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2459~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鲁仲连子》云:「齐辩士田巴,服狙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仲连,年十二,号『千里驹』,往请田巴曰:『臣闻堂上不奋,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急不暇缓也。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聊城不去,国亡在旦夕,先生柰之何?若不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城而人恶之,愿先生勿复言。』田巴曰:『谨闻命矣。』巴谓徐劫曰:『先生乃飞兔也,岂直千里驹!』巴终身不谈。」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楚元王刘交〉~927~
德字路叔,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唐·颜师古注曰:「言若骏马可致千里也。年齿幼少,故谓之驹。」
《三国志》卷九〈魏书·曹休传〉~279~
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天下乱,宗族各散去乡里。休年十馀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閒行北归,见太祖。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使与文帝同止,见待如子。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于休。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后。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太祖拔汉中,诸军还长安,拜休中领军。文帝即王位,为领军将军,录前后功,封东阳亭侯。夏侯惇薨,以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车驾临送,上乃下舆执手而别。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破之。拜扬州牧。明帝即位,进封长平侯。吴将审屯皖,休击破之,斩首,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都督扬州如故。太和二年,帝为二道征吴,遣司马宣王从汉水下,休督诸军向寻阳。贼将伪降,休深入,战不利,退还宿石亭。军夜惊,士卒乱,弃甲兵辎重甚多。休上书谢罪,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礼赐益隆。休因此痈发背薨,谥曰壮侯。子肇嗣。
典故
祁连冢

相关人物
霍去病


《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例句

细柳旧营犹锁月,祁连新冢已封苔。 吴融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之一

《漢語大詞典》:三宿恋(三宿戀)
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 宋 苏轼 《别黄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金 元好问 《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國語辭典》:连璧(連璧)  拼音:lián bì
1.两玉并联。《庄子。列禦寇》:「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续汉书志。第二九。舆服志上》:「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车,加施组连璧交络四角。」
2.形容两件同样美好的事物或两位才华并美的人。《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漢語大詞典》:连鸡(連雞,連鷄)
亦作“ 连鷄 ”。
(1).缚在一起的鸡。喻群雄相互牵掣,不能一致行动。战国策·秦策一:“诸侯不可一,犹连鷄之不能俱上於栖之明矣。” 鲍彪 注:“连谓绳繫之。”后汉书·吕布传:“﹝ 陈珪 ﹞曰:‘ 暹 奉 与 术 ,卒合之师耳。谋无素定,不能相维。子 登 策之,比于连鸡,埶不俱栖,立可离也。’” 唐 陆龟蒙 《寒泉子对秦惠王》:“ 齐相 , 晋文 之伯也,始若胶附,终若冰拆,岂连鸡不能俱止于栖而已哉!”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 江 湘 千里,曾无空垒,东南羣帅,惟知奔命,虽犬牙相错,而连鸡不飞。”
(2).指联盟。《隋书·高祖纪上》:“ 青 土连率,跨据东 秦 ,藉负海之饶,倚连山之险,望三辅而将逐鹿,指六国而愿连鸡。”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昨者,比欲西取 太原 ,断其归路,然后东收 镇 冀 ,解彼连鷄,止於旬时,再清 河朔 。”
《漢語大詞典》:连茹(連茹)
(1).语本易·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王弼 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后因以“连茹”表示擢用一人而连带起用其他人。 唐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诗:“念旧追连茹,谋生任转蓬。”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明 孙仁孺东郭记·为人也:“朋友须连茹,心知共拔茅。”
(2).表示接连不断。明史·廖纪传:“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 清 赵翼 《重赴鹿鸣诗和者既多或劝余删润勒成大卷书以见意》诗:“人才辈出如连茹,同气相求自盍簪。”
《國語辭典》:连枝(連枝)  拼音:lián zhī
1.同出一本而相连的树枝。南朝梁。简文帝〈和萧侍中显春别〉诗:「别观蒲萄带实垂,江南豆蔻生连枝。」
2.比喻兄弟。《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漢語大詞典》:六鳌(六鰲,六鼇)
亦作“ 六鰲 ”。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登高丘,望远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赠镇府》诗:“六鼇还镇澥,八柱独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诗》:“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貔貅走六鰲。”
《漢語大詞典》:连六鳌(連六鼇)
亦作“ 连六鰲 ”。 相传 渤海 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见列子·汤问。后因以为善钓之典实。 宋 刘攽 《和罗著作渔翁》:“ 龙伯国 人连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 清 李调元 《金鳌岭》诗:“我闻 龙伯 人,巨钓连六鰲。”亦省作“ 连六 ”。 唐 张友正 《钓鳌赋》:“谓优游以无穷,何瞬息而连六。” 明 杨基 《钓鳌海客歌》:“重施 龙伯国 人技,一展丝纶连六归。”
《漢語大詞典》:连鳌(連鼇)
亦作“ 连鰲 ”。
1.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随波而动。天帝遂命巨鳌十五,分作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事见列子·汤问。后因以“连鼇”作善钓之典。 唐 李商隐 《异俗》诗之二:“点对连鰲饵,搜求缚虎符。” 明 杨基 《天平山十四题·钓鱼矶》诗:“谁操百尺竿,重试连鰲手。”亦为称人富有才干、可成大事之典。 唐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诗:“钓水路非远,连鼇意何深。” 宋 刘攽 《次韵酬李推官》:“倾盖强君留一醉,相看前路钓连鼇。” 宋 王圭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诗序:“ 叔志 连鼇 桂苑 ,展驥 巴陵 ,良为欣抃。”
2.形容岿然屹立的样子。
《國語辭典》:钓鳌(釣鼇)  拼音:diào áo
相传龙伯国有个巨人,一次就钓起六只负载五山的大龟。典出《列子。汤问》。比喻举止豪迈或抱负远大。唐。李白 赠薛校书诗:「未誇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漢語大詞典》:灵鳌(靈鼇)
神话传说中的巨龟。语出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王逸 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鼇,背负 蓬莱之山 而抃舞。” 三国 魏 曹植 《远游篇》:“灵鼇戴 方丈 ,神岳儼嵯峩!” 唐 李商隐 《韩碑》诗:“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鼇蟠以螭。” 元 周权 《九日偕友登东岩定香寺》诗:“当时补天餘,偶堕灵鼇背。”
《國語辭典》:鳌山(鰲山)  拼音:áo shān
元宵节时布置花灯,叠成鳌形,高峻如山,称为「鳌山」。《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自冬至日,下手架造鳌山高灯,长一十六丈,阔二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水浒传》第三三回:「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䌽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也作「鳌山」。
《國語辭典》:鳌山(鼇山)  拼音:áo shān
1.山名。位于湖南省常德县北,相传昔有名僧悟道于此。也称为「虎齿山」。
2.元宵节时布置花灯,叠成鳌形,高峻如山,称为「鳌山」。也作「鳌山」。
《國語辭典》:鳌戴(鼇戴)  拼音:áo dài
古代有上帝命十五巨鳌用头负举大山的传说,故后用为比喻恩德深重的感戴之词。《楚辞。屈原。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漢語大詞典》:鳌钓(鼇釣)
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 伯龙之国 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见列子·汤问。后因以“鼇钓”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唐 元稹 《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鼇钓气方壮,鶻拳心颇尊。” 明 李贽 《又书使通州诗后》:“公独鼇钓 通海 ,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國語辭典》:鲁连(魯連)  拼音:lǔ lián
战国时齐人鲁仲连。参见「鲁仲连」条。
《國語辭典》:千里驹(千里駒)  拼音:qiān lǐ jū
1.驹,少壮的马。千里驹指日行千里的良马。如:「这匹马可连续奔驰数十里而不气喘、不疲倦,真不愧为千里驹。」也称为「千里马」。
2.比喻年轻有为的少年。《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德字路叔,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三国志。卷九。魏书。曹休传》:「閒行北归,见太祖。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