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0,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拒违
违和
违义
违顺
违禁
违难
违误
违阙
庸违
违别
违欠
违期
绳违
违从
违教
《漢語大詞典》:拒违(拒違)
违抗。国语·晋语一:“夫 翟柤 之君,好专利而不忌,其臣竞諂以求媚,其进者壅塞,其退者拒违。”后汉书·应劭传:“边将恐怖,畏其反叛,辞谢抚顺,无敢拒违。”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实不忍自固於缀衣之辰,拒违於玉几之侧。”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 少霞 素不工书,即极辞让。鹿幘人曰:‘但按文而録,胡乃拒违!’”
分類:违抗
《國語辭典》:违和(違和)  拼音:wéi hé
身体气血失调而生病。多用为称人生病的客套词。《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刘沨传》:「公去岁违和,今欲发动。」《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令亲外太妈陆氏,身体违和,特地叫我寄信。」
《漢語大詞典》:违义(違義)
违背义理。后汉书·窦融传:“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分類:违背义理
《漢語大詞典》:违顺(違順)
(1).犹依违。指模棱、犹豫。宋书·裴方明传:“往年 氐 竖 杨难当 造为叛乱,俛首者众。其长史 杨万寿 、建节将军 姚宪 ,情不违顺,屡进矢言。” 宋 陈师道 《上苏公书》:“ 谢公 江海之士,违世絶俗乃其常耳。顾以别为难者,岂酣於富贵而习於违顺也耶?由是观之,以别为难,非士之正也。”
(2).违背与顺从。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夫事有曲直,人有违顺。”
《國語辭典》:违禁(違禁)  拼音:wéi jìn
违犯禁令。《福惠全书。卷二○。刑名部。债负》:「三分行息,过此即属违禁。」
《漢語大詞典》:违难(違難)
避难。国语·周语中:“虽吾 王叔 ,未能违难。”北齐书·李维廉传:“本郡纷扰,违难赴京。”新唐书·窦建德传:“我闻 高鸡泊 广袤数百里,葭薍阻奥,可以违难。” 章炳麟 《艾如张董逃歌序》:“是时 青岛 、 旅顺 既割,天下土崩,过计者欲违难异域,寄籍为流民。”
分類:避难
《國語辭典》:违误(違誤)  拼音:wéi wù
因违抗而使事件延误办理。《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向者夏侯楙驸马违误军机,失陷了许多人马,主今羞惭不回。」
《漢語大詞典》:违阙(違闕)
短缺。唐六典·将作都水监·将作监:“若诸司之应供,四署三监之财物器用,违闕随而举焉。”
分類:短缺
《漢語大詞典》:庸违(庸違)
用意邪僻。书·尧典:“帝曰:‘畴咨,若予采?’ 驩兜 曰:‘都! 共工 方鳩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按,史记·五帝本纪作:“ 尧 又曰:‘谁可者?’ 讙兜 曰:‘ 共工 旁聚布功,可用。’ 尧 曰:‘ 共工 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张守节 正义:“ 共工 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 唐 元稹 《论教本书》:“回佞庸违之説固吾之所积惧也。謟之者有以辨焉。”
分類:用意邪僻
《漢語大詞典》:违别(違别)
(1).违反;违抗。《元典章·礼部六·释道》:“僧道不守戒律,违别教法,干犯院门。”《水浒传》第一回:“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詔,违别圣旨。”
(2).离别。 宋 司马光 《答河阳李夷白秘校书》:“违别已来,汨没俗事,未遑修问信。”红楼梦第一○四回:“ 贾政 先到了 贾母 那里拜见了,陈述些违别的话。”
《漢語大詞典》:违欠(違欠)
拖欠。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课额一定,无敢违欠,公私两便。”
分類:拖欠
《漢語大詞典》:违期(違期)
失期。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 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坐违期不至,依制,军法,人身付狱。”
分類:失期
《漢語大詞典》:绳违(繩違)
纠正违误。晋书·锺雅传:“ 雅 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资治通鉴·唐高宗武德元年:“ 瑀 亦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
分類:纠正违误
《漢語大詞典》:违从(違從)
(1).违背与顺从。 宋 范纯仁 《自警》:“所禀有违从,委择有不精。” 宋 欧阳修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公范公神道碑铭》:“事有罪功,言有违从。”
(2).犹言何去何从。 宋 吕陶 《尚书左丞梁焘资政殿学士同醴泉观使诰》:“君臣之会遇,岂不难哉!平居竭股肱之效,则与之合谋;一旦有筋力之忧,则遂欲去位。违从之际,朕甚重之。”
分類:违背顺从
《漢語大詞典》:违教(違教)
(1).违反法典、法令。左传·文公十八年:“故《虞书》数 舜 之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从’,无违教也。”
(2).谦词。谓没有听到有教益的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当下各人一一相见,通过姓名; 小云 道过违教,方才坐下。”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集·悼夏丏尊先生》:“八年违教,快要再见,而终于不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