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逆道
(1).违背事理。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 唐 颜真卿 《守政帖》:“吾去岁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苟时,为千古罪人也。”
(2).指叛逆的行为。《史记·李斯列传》:“今 高 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 子罕 相 宋 也;私家之富,若 田氏 之於 齐 也。兼行 田常 、 子罕 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 韩玘 为 韩安 相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衰制:“愚君闇主,託坐於左,而姦臣逆道,执轡於右。”
《漢語大詞典》:乖悖
(1).悖逆不驯。北史·僭伪附庸传·沮渠牧犍:“帝以 牧犍 虽称藩致贡,而内多乖悖,於是亲征之。”
(2).违背情理。明史·席书传:“今陛下生於 孝宗 崩后二年,乃不继 武宗 大统,超越十有六年上考 孝宗 ,天伦大义,固已乖悖。”
《漢語大詞典》:逆从(逆從)
犹逆顺。指违背事理与顺应事理。南齐书·萧遥光传:“逆从之数,晈然有徵,干纪乱常,刑兹罔赦。”
《漢語大詞典》:偭规(偭規)
违背正常的法则。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则纵横近於雄辩,虽言或偭规,而口给可用。”
《國語辭典》:不食言  拼音:bù shí yán
守信,不违背自己所说的话。《公羊传。僖公十年》:「何贤乎荀息?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
《漢語大詞典》:逾节(逾節)
亦作“踰节”。
(1).超越一定的规则、分寸。礼记·曲礼上:“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 孔颖达 疏:“礼不踰越节度也。”吕氏春秋·处方:“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则下不踰节,而上不苟为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庶位踰节兹谓僭,其旱泽物枯,为火所伤。”
(2).犹言违背节操。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冢墓》:“﹝ 倪烈妇 杨氏 ﹞夫死於 崇禎 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氏誓不逾节,豫命修壙,石刻‘鸳鸯’二字。”
《漢語大詞典》:小戾
略有违背。 宋 曾巩 《分宁县云峰院记》:“意嚮小戾,则相告訐。” 宋 陈亮 《祭王道甫母太宜人文》:“跡虽小戾,心实如初。”
分類:略有违背
《漢語大詞典》:负诺(負諾)
违背诺言。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痴·乐和》:“ 喜公 不敢负诺,择日婚配。”
分類:违背诺言
《漢語大詞典》:犯教
违反教令;违背礼教。仪礼·乡射礼“遂适阶西,取扑搢之以反位” 汉 郑玄 注:“扑,所以挞犯教者。”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
《漢語大詞典》:违夺(違奪)
违背人的意愿而迫使改变。《宋书·孔灵符传》:“百姓虽不亲农,不无资生之路,若驱以就田,则坐相违夺。”魏书·彭城王勰传:“雅操不移,朕亦未敢违夺。”
《漢語大詞典》:反德
(1).违背事物的准则。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 京房 《易传》曰:‘夫妇不严,厥妖狗与豕交,兹谓反德,国有兵革。’”
(2).恢复原来的德政。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易国。九县飆回,三精雾塞。人厌淫诈,神思反德。”
《漢語大詞典》:慢违(慢違)
轻慢违背。《后汉书·顺帝纪》:“政失厥和,阴阳隔并,冬鲜宿雪,春无澍雨。分祷祈请,靡神不禜。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臣愿陛下严慢令之戒,重沮格之罪,限某日至某所,于某日蠲租,于某日賑贷,慢违者必坐以罪,而少姑息焉。”
分類:轻慢违背
《國語辭典》:亏心事(虧心事)  拼音:kuī xīn shì
违背良心的事情。《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漢語大詞典》:逆制
(1).预作。宋书·礼志三:“未有当年而逆制祖宗,未终而豫自尊显。”
(2).违背法制。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威彊逆制兮,鬱命转幽。”
分類:违背法制
《漢語大詞典》:僻谬(僻謬)
乖僻荒谬,违背正理。宋书·礼志二:“古之诸侯众子,犹以尊厌;况在王室,而欲同之士庶,此之僻谬,不俟言而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是以 桓谭 疾其虚伪, 尹敏 戏其深瑕, 张衡 发其僻谬, 荀悦 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南史·裴松之传:“今宜準经誥,凡诸僻谬,一皆详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著述·献书被斥:“ 东昌府 通判 傅宽 进太极图説,上谓僻谬悖理,斥之勿令误后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憒僻谬,貽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