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辽绝(遼絶)
(1).遥远。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二:“关候曰辽絶,如何附行旅。” 宋 蔡襄 《荔枝谱》:“﹝荔枝﹞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高寒,不堪移植,而又道里辽絶,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 元 刘敏中 《丞相顺德忠献王碑》:“王谓 山嶠 小夷,去中国辽絶。”
(2).相去甚远,悬殊。《南史·谢晦传》:“ 安仁 、 士衡 才为一时之冠,方之 公閭 ,本自辽絶。”《新唐书·刘洎传》:“帝王之与臣庶,圣哲之与庸愚,等级辽絶,势不伦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岂酒有美恶,价不同歟?抑何其辽絶邪!”
(3).远隔。《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古时君臣都易得相亲,天下有天下之君臣,一国有一国之君臣,自 秦 汉 以来,便都辽絶。”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梦绕亲闈,愁深旅邸,那堪音信辽絶。” 明 冯梦龙 《新灌园·计匿王嗣》:“ 法章 自到 莒州 ,朝中音问辽絶。”
(4).久远。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至 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絶,而或出或隐。”
(5).高远貌。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 比干 之以仁义兮,缅辽絶以不羣。”
(2).相去甚远,悬殊。《南史·谢晦传》:“ 安仁 、 士衡 才为一时之冠,方之 公閭 ,本自辽絶。”《新唐书·刘洎传》:“帝王之与臣庶,圣哲之与庸愚,等级辽絶,势不伦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岂酒有美恶,价不同歟?抑何其辽絶邪!”
(3).远隔。《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古时君臣都易得相亲,天下有天下之君臣,一国有一国之君臣,自 秦 汉 以来,便都辽絶。”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梦绕亲闈,愁深旅邸,那堪音信辽絶。” 明 冯梦龙 《新灌园·计匿王嗣》:“ 法章 自到 莒州 ,朝中音问辽絶。”
(4).久远。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至 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絶,而或出或隐。”
(5).高远貌。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 比干 之以仁义兮,缅辽絶以不羣。”
《漢語大詞典》:疏旷(疏曠)
亦作“疎旷”。亦作“踈旷”。
(1).豪放;豁达。 唐 岑参 《郡斋闲坐》诗:“平生好疏旷,何事就羈束!”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黄鵠叫,白鸥眠,谁似儂家疎旷。”《宋史·徐禧传》:“ 禧 疎旷有胆略,好谈兵。”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庆桂 诗:“我性本疎旷,山水思静便。”
(2).远离;远隔。 唐 刘长卿 《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诗:“ 季鹰 久疏旷, 叔度 早畴昔。” 明沈采《千金记·楚歌》:“嘆人生在天地间,七尺躯从那里长?何故把爹娘疎旷?怎不把父母思量?”
(3).孤单寂寞。 唐 刘长卿 《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徵君》诗:“白首无子孙,一生自疏旷。”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好天良夜成疎旷,临风对月空惆悵。”
(4).空阔,广大;宽宏。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谒禹庙醮词》:“愿迴疏旷之慈,俯鉴虔祈之恳。”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 醴泉 尉 崔汾 仲兄居 长安 崇贤里 ,夏夜乘凉于庭际踈旷,月色方午,风过觉有异香。”
(1).豪放;豁达。 唐 岑参 《郡斋闲坐》诗:“平生好疏旷,何事就羈束!”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黄鵠叫,白鸥眠,谁似儂家疎旷。”《宋史·徐禧传》:“ 禧 疎旷有胆略,好谈兵。”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庆桂 诗:“我性本疎旷,山水思静便。”
(2).远离;远隔。 唐 刘长卿 《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诗:“ 季鹰 久疏旷, 叔度 早畴昔。” 明沈采《千金记·楚歌》:“嘆人生在天地间,七尺躯从那里长?何故把爹娘疎旷?怎不把父母思量?”
(3).孤单寂寞。 唐 刘长卿 《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徵君》诗:“白首无子孙,一生自疏旷。”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好天良夜成疎旷,临风对月空惆悵。”
(4).空阔,广大;宽宏。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谒禹庙醮词》:“愿迴疏旷之慈,俯鉴虔祈之恳。”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 醴泉 尉 崔汾 仲兄居 长安 崇贤里 ,夏夜乘凉于庭际踈旷,月色方午,风过觉有异香。”
《漢語大詞典》:县隔(縣隔)
(1).远隔。《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谓 函谷关 去 长安 千里为县隔。”《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 魏氏 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準 《袁子》:“虽有王侯之号,而乃儕为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
(2).悬殊,相差极远。《魏书·公孙邃传》:“ 邃 叡 为从父兄弟,而 叡 才器小优,又 封氏 之生, 崔氏 之壻, 邃 母 雁门 李氏 ,地望县隔。”《宋代三次农民起义史料汇编·方腊起义·附录魔尼教残经》:“求出家者,须知明、暗各宗,性情县隔,若不辩识,何以修为?”
(2).悬殊,相差极远。《魏书·公孙邃传》:“ 邃 叡 为从父兄弟,而 叡 才器小优,又 封氏 之生, 崔氏 之壻, 邃 母 雁门 李氏 ,地望县隔。”《宋代三次农民起义史料汇编·方腊起义·附录魔尼教残经》:“求出家者,须知明、暗各宗,性情县隔,若不辩识,何以修为?”
《漢語大詞典》:攸隔
远隔。《三国志·蜀志·后主传》:“用光禄大夫 譙周 策,降於 艾 ,奉书曰:‘限分 江 汉 ,遇值深远,阶缘 蜀 土,斗絶一隅,干运犯冒,渐苒歷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
分類:远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