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摅望(攄望)
展望,远望。 五代 齐己 《原上晚望》诗:“倚仗聊攄望,寒原远近分。”
分類:展望远望
《漢語大詞典》:遥眼
谓远望之目。 宋 苏泂 《摸鱼儿·忆刘改之》词:“望关河,试穷遥眼,新愁似丝千缕。”
分類:远望
《漢語大詞典》:凹凸花
谓绘画着意于明暗之间,远望如凹凸,近视则系平面之花纹。 唐 许嵩 建康实录:“ 一乘寺 : 梁 邵陵王 纶 造,寺门遍画凹凸花,为 张僧繇 手迹。其花乃 天竺 遗法,朱及青緑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或异之,乃名凹凸寺云。”又 唐 尉迟乙僧 以善画称,其凹凸花用笔之妙,与 阎立本 相埒。
《国语辞典》:倚门倚闾(倚门倚闾)  拼音:yǐ mén yǐ lǘ
门,住宅的大门。闾,里巷的门。倚门倚闾指靠在门旁或巷口远望。语本《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形容父母或亲长殷切的盼望子女归来。《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也作「倚闾之望」。
《國語辭典》:望尘莫及(望塵莫及)  拼音:wàng chén mò jí
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参见「望尘不及」条。如:「她烹调的技术实在太好了,我望尘莫及」。
《國語辭典》:望风而遁(望風而遁)  拼音:wàng fēng ér dùn
遥见对方的踪影或气势就吓得逃跑了。《金史。卷八一。温迪罕蒲里特传》:「贼识其旗帜,望风而遁。」《花月痕》第四五回:「这日离樊城不上十里,日早落了。对面忽来一游骑,车夫望风而遁。」也作「望风而逃」、「望风而走」。
《漢語大詞典》:眺注
犹言凝神远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生挽手送之,殷嘱便道相过。少年唯唯而去。生由是凝思如渴,往来眺注,足无停趾。”
分類:凝神远望
《漢語大詞典》:穴窅
从孔隙中远望。 明 袁宏道 《题碧暉上人修净室引》:“夜深无聊,尝与诸友穴窅窃听以为乐。”
分類:孔隙远望
《漢語大詞典》:矖目
极目远望。魏书·术艺传·张渊:“尔乃凝神远瞩,矖目八荒。察之无象,视之眇芒。”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騖望分寰隧,矖目尽都甸。”六臣注本文选作“矖旷”。
分類:极目远望
《国语辞典》:目断飞鸿(目断飞鸿)  拼音:mù duàn fēi hóng
极目远望,直至飞雁不见。常形容离别的悲悽之情。宋。赵善括〈柳梢青。愁别欣逢〉词:「一樽良夜匆匆。怎忍见、轻帆短蓬。汉水无情,楚云有意,目断飞鸿。」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九折:「此情未语泪先溶,自今别去,目断飞鸿。」
《国语辞典》:凭高望远(凭高望远)  拼音:píng gāo wàng yuǎn
登临高处而远望。如:「凭高望远,视野显得更广阔。」
分类:登临远望
《国语辞典》:翘首引领(翘首引领)  拼音:qiáo shǒu yǐn lǐng
抬起头,伸长脖子远望。形容盼望殷切。晋。封抽〈上疏陶侃府请封慕容廆为燕王〉:「廆虽限以山海,隔以羯寇,翘首引领,系心京师。」也作「翘首企足」、「翘足引领」。
《国语辞典》:可望不可亲(可望不可亲)  拼音:kě wàng bù kě qīn
只能远望而无法接近。形容看似易于达成目的,事实上却困难重重,难以完成。南朝齐。刘绘〈入琵琶峡望积布矶呈玄晖〉诗:「巉岩如刻削,可望不可亲。」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也作「可望不可即」。
《国语辞典》:可望而不可即  拼音: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只能远望却不能接近。如:「这种上千万的房子,对我们市井小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
《国语辞典》:倚扉而望  拼音:yǐ fēi ér wàng
靠在门扉上远望。《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
分类:门扉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