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91,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过云
上过
放过
过来
功过
过望
事过
过淮
过日
过差
过犯
酒过
过蒙
过则
过厚
《漢語大詞典》:过云(過雲)
(1).在云中穿行。 唐 陆龟蒙 《四明山》诗序:“山中有云不絶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从,谓之过云。” 宋 邹浩 《次韵韩君表雪中感怀》:“连山水气昏,过云鴈声涩。” 清 钱谦益 《夏日偕朱子暇憩耦耕堂》诗:“澹景芳阴梅雨时,过云相访少人知。”
(2).飞过的云。 唐 杜甫 《雨》诗之二:“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暮秋霑物冷,今日过云迟。” 宋 朱槔 《答戏昭文梅花》诗:“腊到方留此日寒,雨多未觉过云残。”
《骈字类编》:上过(上过)
汉书郊祀志见西畤下
分类:上过
《國語辭典》:放过(放過)  拼音:fàng guò
放手通过,不再深究。明。高明《琵琶记。牛小姐愁配》:「谁想爹爹苦不放过;一定要招做女婿。他即不从我,做夫妻到底也不和顺。」
分類:放过放弃
《國語辭典》:过来(過來)  拼音:guò lai
1.由他处到此处。《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正没摆布处,只见一个老儿,摇著一只船过来。」《红楼梦》第四二回:「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
2.连接在动词后,表示回到原来的状态。如:「经过急救,车祸伤患终于醒过来了。」
3.连接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时间、数量等充分。如:「如果家事忙不过来,可以请个外佣帮忙。」
《國語辭典》:功过(功過)  拼音:gōng guò
功劳和过错。如:「评察功过,再作赏罚,才是用人之道。」《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使君纵然行善,只好功过相酬耳,恐不能获福也。」
《國語辭典》:过望(過望)  拼音:guò wàng
超出原本预期的很多。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够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漢語大詞典》:事过(事過)
犹过失。《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焦氏 ﹞一日趁老公不在家,寻起 李承祖 事过,揪来打駡。”
分類:事过过失
《韵府拾遗 佳韵》:过淮(过淮)
宋书武帝纪命参军诸葛叔度朱龄石率劲勇千馀人过淮
《國語辭典》:过日(過日)  拼音:guò rì
1.度日打发或消磨时间。《南史。卷一○。陈后主本纪》:「监者又言:『叔宝常耽醉,罕有醒时。』隋文帝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2.过几天。《红楼梦》第六五回:「过日,你姐姐还备了礼来瞧你们呢!」
《漢語大詞典》:过差(過差)
过分;失度。书·胤征“ 羲和 湎淫,废时乱日” 孔 传:“沉湎於酒,过差非度。”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飞 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 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过失;差错。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陈书·陆山才传:“坐侍宴与 蔡景歷 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二:“夫 唐尧 圣人之盛者,举事兴为,岂容过差,顾后之学者不能辨明耳。”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或有过差,方图盖覆,谴亦及之,曰:‘此犹小眚,过是,诛罚重矣。’”
过往的差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遇衝途供应过差,用印票发买。”
《國語辭典》:过犯(過犯)  拼音:guò fàn
过错、过失。《金瓶梅》第三五回:「昨日俺平安哥接五娘轿子,在路上好不学舌,说哥的过犯。」
分類:过错
《漢語大詞典》:酒过(酒過)
犹酒失。酒后所犯的过失。晋书·周顗传:“屡以酒过,为有司所绳。”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性既褊急,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遏隐。”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中翰》:“予尝与山人语,温温耳;而觉其中有不能自吐之块垒,被酒輒发。 中翰 心知其非酒过也,惟真感真,惟真忘真,不亦信夫。”
《国语辞典》:过蒙(过蒙)  拼音:guò méng
谦称所承受的东西超出一般许多。《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漢語大詞典》:过则(過則)
逾越规矩。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 元 虞集 《御史中丞杨公神道碑》:“羣臣侍坐者,或言笑过则,上见公正色,为之改容。”
《漢語大詞典》:过厚(過厚)
(1).过甚;过分。易·小过“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唐 孔颖达 疏:“所以无其咎者,以其失位在下,不能为过厚之行,故得遇於无咎之宜,故曰无咎,弗过遇之也。”
(2).过分厚重。《汉书·王嘉传》:“恩已过厚,求索自恣,不知厌足,甚伤尊尊之义。”《易·繫辞下》“盖取诸大过” 晋 韩康伯 注:“取其过厚。” 孔颖达 疏:“送终追远,欲其甚大过厚。”北史·胡叟传:“或谓 潜 曰:‘再三之惠,以为过厚,子惠於 叟 ,何其恒也?’”
(3).宽厚。《宋书·范泰传》:“公之友爱,即心过厚。” 明 唐顺之 《秋野殷公墓志铭》:“其处心行己,亦往往多出於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