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翻然悔悟  拼音:fān rán huǐ wù
很快醒悟过来。《明史。卷二二六。海瑞传》:「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
《國語辭典》:既往不咎  拼音:jì wǎng bù jiù
咎,怪罪。「既往不咎」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后多用于指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难。《西游记》第三一回:「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救我救儿罢!」也作「不咎既往」。
《國語辭典》:悔过书(悔過書)  拼音:huǐ guò shū
记载悔改过失的文字,以表示改过的诚意。
《國語辭典》:悔过自新(悔過自新)  拼音:huǐ guò zì xīn
悔改过失,重新做人。《新唐书。卷一一二。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面缚。」也作「悔罪自新」。
《國語辭典》:观过知仁(觀過知仁)  拼音:guān guò zhī rén
语本《论语。里仁》:「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谓观察过失,便知其人仁或不仁。《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圣人说观过知仁,原不尽在党字上讲,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
《漢語大詞典》:补过饰非(補過飾非)
掩饰过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文士笔墨,为人补过饰非,往往如是。”
《國語辭典》:不咎既往  拼音:bù jiù jì wǎng
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难。参见「既往不咎」条。《清史稿。卷五二一。藩部列传四。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尔等遵旨服罪,朕不咎既往,其应归巴林人畜缺少之数,悉从宽免。」
《國語辭典》:查办(查辦)  拼音:chá bàn
查明罪状,予以惩罚。《红楼梦》第九四回:「昨日老爷见了揭帖生气,把芹儿和女尼女道等都叫进府来查办。」也作「查究」。
《漢語大詞典》:大人不见小人怪(大人不見小人怪)
旧谓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兴唐传》第十二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为他们无知,二看卑职我的面上,您就恕过他们吧。”
《國語辭典》:担不是(擔不是)  拼音:dān bù shì
承担过错。《红楼梦》第四三回:「你想著只你一个跟了我出来,回来你怕担不是,所以拿著大题目来劝我。」
分類:承当过错
《漢語大詞典》:玷邮(玷郵)
缺点,过错。邮,通“ 尤 ”。新唐书·柳公权传:“﹝ 郭旼 ﹞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
分類:缺点过错
《漢語大詞典》:弃瑕忘过(棄瑕忘過)
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南史·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待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
《國語辭典》:弃过图新(棄過圖新)  拼音:qì guò tú xīn
弃绝已往的过失,图谋更新。《金史。卷九八。完颜匡传》:「又蒙圣画改输银三百万两,在本朝宜不敢固违,然倾国资财,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弃过图新、兼爱南北之意也。」
《漢語大詞典》:纳污藏疾(納污藏疾)
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后以“纳污藏疾”比喻包容罪过错失。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长孙无忌 等请诛 志冲 。上手詔:‘五岳陵霄,四海亙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
《漢語大詞典》:赦过宥罪(赦過宥罪)
谓赦免过错,宽恕罪行。易·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孔颖达 疏:“赦谓放免,过谓误失,宥谓宽宥,罪谓故犯。过轻则赦,罪重则宥,皆解缓之义也。”《晋书·孝武帝纪》:“思所以议狱缓死,赦过宥罪,庶因大变,与之更始。” 明 张居正 《请宥言官疏》:“将仰庇量调外任,或降边方杂职,令其省改图报,则我皇上天宽地容之量、赦过宥罪之仁,将传之万世而有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