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过头(過頭)  拼音:guò tóu
超过标准或限度之外。《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万一败露,已是享用过头,便吃刀吃剐,亦所甘心。」
《漢語大詞典》:过头杖(過頭杖)
长度超过人体头部之杖。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之士大夫丧妻,往往杖竹甚长,谓之伍过头杖。”亦称“ 过头拄杖 ”、“ 过头拐杖 ”。 元李寿卿《员吹箫》第三折:“他磕扑的跪在街基,他将这条过头拄杖眕眕的,又不知要怎地施为。”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老者生得童颜鹤髮,仙骨姗姗,手中拖了根过头拐杖,进门先向他深深的打了一躬。”
《漢語大詞典》:过头话(過頭話)
超过分寸的话;夸口的话。《西游记》第七四回:“这和尚説了这过头话,莫想再长得大了。”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谚语:“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説。”
《国语辞典》:磕过头的(磕过头的)  拼音:kē guo tóu de
比喻有结拜之谊。如:「你我是磕过头的,还分什么彼此呢?」
分类:结拜
《国语辞典》: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拼音:níng chī guò tóu fàn,mò shuō guò tóu huà
(谚语)饭可以吃太饱,话却不能讲太满。警告人说话要实在,不要誇张、吹牛。如:「俗话说:『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他誇口可以借到一百万,现在却凑不到钱,还弄得差点要坐牢,真是丢人。」
分类:谚语却不
《国语辞典》:掉过头(掉过头)  拼音:diào guò tóu
回过头。如:「他掉过头来瞪了他一眼。」
分类:回过过头
《漢語大詞典》:过头拐杖(過頭拐杖)
见“ 过头杖 ”。
《漢語大詞典》:过头杖(過頭杖)
长度超过人体头部之杖。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之士大夫丧妻,往往杖竹甚长,谓之伍过头杖。”亦称“ 过头拄杖 ”、“ 过头拐杖 ”。 元李寿卿《员吹箫》第三折:“他磕扑的跪在街基,他将这条过头拄杖眕眕的,又不知要怎地施为。”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老者生得童颜鹤髮,仙骨姗姗,手中拖了根过头拐杖,进门先向他深深的打了一躬。”
《漢語大詞典》:过头拄杖(過頭拄杖)
见“ 过头杖 ”。
《漢語大詞典》:过头杖(過頭杖)
长度超过人体头部之杖。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之士大夫丧妻,往往杖竹甚长,谓之伍过头杖。”亦称“ 过头拄杖 ”、“ 过头拐杖 ”。 元李寿卿《员吹箫》第三折:“他磕扑的跪在街基,他将这条过头拄杖眕眕的,又不知要怎地施为。”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老者生得童颜鹤髮,仙骨姗姗,手中拖了根过头拐杖,进门先向他深深的打了一躬。”
《國語辭典》:杀人不过头点地(殺人不過頭點地)  拼音:shā rén bù guò tóu diǎn dì
(谚语)劝人不要逼索太甚。《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我本待一刀了却这厮性命,既是你众代他苦苦哀求,杀人不过头点地,如今权且寄下他这颗驴头。」
《漢語大詞典》:过余(過餘)
过头;过分。红楼梦第五八回:“婆子道:‘我説你们别太兴头过餘了!如今还比得你们在外头乱闹呢!这是尺寸地方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四:“就他这小本营生,怕不因他老实过馀,早倒了灶了。”
《漢語大詞典》:过正(過正)
过分;过头。后汉书·张晧王龚等传赞:“ 安 储遭譖, 张卿 有请。 龚 纠便佞,以直为眚。二子过正,埋车堙井。” 李贤 注引《孟子》:“矫枉过正。”晋书·陆机传:“ 汉 矫 秦 枉,大启王侯,境土踰溢,不遵旧典,故 贾生 忧其危, 晁错 痛其乱。是以诸侯岨其国家之富,凭其士庶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衝其漏网, 皇祖 夷於黔徒, 西京 病於 东帝 。是盖过正之灾,而非建侯之累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 张九成 以为窥议王室之意,至引 高欢 见 魏 政不纲,退结豪杰事,此过正之论也。”
《國語辭典》:掉头(掉頭)  拼音:diào tóu
1.摇头。《庄子。在宥》:「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吾弗知』。」
2.转过头。多表示不顾而去。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3.回头。如:「他掉头看著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
4.断头。如:「刽子手吆喝一声,那犯人应声掉头。」
5.车、船等转向反方向。如:「你在这里等我,我的车子从那一边掉头过来。」
《國語辭典》:狼顾(狼顧)  拼音:láng gù
1.狼天性机敏狡诈,走路时常回头观看动静。狼顾比喻人有所畏惧。《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夫一齐之彊,燕犹狼顾而不能支。今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汉。贾谊 说积贮:「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2.长相特异,能如狼将头转向正后方而身体不动的人。《晋书。卷一。宣帝纪》:「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狼顾相,欲验之。」
《漢語大詞典》:高揖
双手抱拳高举过头作揖。古代作为辞别时的礼节。孔丛子·儒服:“ 子高 游 赵 , 平原君 客有 邹文 、 季节 者与 子高 相友善。及将还 鲁 ,故人诀既毕, 文节 送行,三宿临别, 文节 流涕交颐, 子高 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其徒问曰:‘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悽愴流涕,而先生厉声高揖,无乃非亲亲之谓乎?’”后亦指辞谢告退。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 韩愈 《通解》:“﹝ 许由 ﹞迺脱屣其九州,高揖而辞 尧 。”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酌泉明志,高揖 夷 齐 。”
《漢語大詞典》:顾后(顧後)
(1).向后看视。《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洪兴祖 补注:“顾,还视也……言前观 汤 武 之兴,顾视 桀 紂 之所以亡。”
(2).回过头来照顾。亦谓顾及后面。北史·隋纪下·炀帝:“使夫居者有敛积之丰,行役无顾后之虑。”红楼梦第一一○回:“到了下半天,亲友更多了,事情也更繁了,瞻前不能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