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2,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赎过
还诏
瑕秽
宿愆
细过
十失
微过
人火
记过
小恶
斥言
人镜
激讦
微点
五过
《漢語大詞典》:赎过(贖過)
补偿过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沉酗之失,圣人所戒,虽王佐之才,得以赎过,其如名教何!”《四游记·铁拐屡试长房》:“却説 铁拐 因放走青牛, 老君 斥下立功赎过。” 王西彦 《黄昏》:“一切灾难应该由自己一人担受,如果连累到别人,那就难免成为一宗需要用来世赎过的罪恶。”
分類:补偿过失
《漢語大詞典》:还诏(還詔)
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诏书中的违误过失。新唐书·循吏传·卢弘宣:“駙马都尉 韦处仁 拜 虢州 刺史, 弘宣 谓非所任,还詔不下。”
《漢語大詞典》:瑕秽(瑕穢)
(1).玉的斑痕,杂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执贽:“玉至清而不蔽其恶,内有瑕秽,必见之于外,故君子不隐其短。”法苑珠林卷五六:“﹝圣王﹞还 清旦殿 上坐,自然神珠忽现在前,质色清彻,无有瑕秽。”
(2).比喻事物的缺点;人的过失或恶行。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通人造书,文无瑕秽。”后汉书·霍谞传:“﹝ 宋光 ﹞位极州郡,日望徵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夫赦令国之大恩,所以荡涤瑕秽,纳於自新之地。”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将尽扫政治上、社会上之恶毒瑕秽,而后复纳之约宪之治。”
《漢語大詞典》:宿愆
(1).旧时的过失。 明 唐顺之 《与刘寒泉通府书》:“方欲尽取前稿烧毁,以销宿愆,不意为人抄録。”
(2).前世的罪过。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 李白 ﹞祗缘宿业,久謫人间,困苦飘零,惩创已极,外示通脱,内保清真,受报既多,宿愆可贷。”
《漢語大詞典》:细过(細過)
轻微的过失。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史记·孝文本纪:“亲与朕俱弃细过,偕之大道。”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无何, 飞烟 数以细过挞其女奴,奴阴衔之,乘间尽以告 公业 。” 清 方苞 《原过》:“苟以细过自恕而轻蹈之,则不至於大恶不止。”
分類:轻微过失
《漢語大詞典》:十失
十项过失。特指苛虐的 秦 政。《汉书·路温舒传》:“臣闻 秦 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表》:“一面之祝,远超於 殷 简;十失之叹,永弭於 汉 图。”
分類:过失
《漢語大詞典》:微过(微過)
轻微的过失。 汉 王符 潜夫论·巫列:“可以解微过,不能脱正罪。”后汉书·马援传:“微过輒记,大功不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左降官虽有名德才望,以微过忤旨谴逐者,一去皆不復叙用。”旧唐书·萧瑀传:“ 玄龄 、 魏徵 、 温彦博 尝有微过, 瑀 劾之,而罪竟不问,因此自失。”
分類:轻微过失
《漢語大詞典》:人火
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國語辭典》:记过(記過)  拼音:jì guò
记载过失,以示惩儆。《三国演义》第五一回:「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漢語大詞典》:小恶(小惡)
(1).小恶行;小过失。易·繫辞下:“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旧唐书·魏徵传:“然则君子不能无小恶,恶不积无妨於正道。”元史·揭傒斯传:“古人作史,虽小善必録,小恶必记。”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左传, 隐桓 皆被弑,而经皆书‘公薨’, 袁简斋 太史疑之,以为小恶书,大恶不书,岂春秋作而乱臣贼子喜乎,何以为直笔?”
(2).生小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 ﹞双眸闪闪若巖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 清 黄景仁 《微病简诸故人》诗:“自我体中原小恶,不妨过从话绳牀。”
(3).谓量轻质劣。旧唐书·食货志上:“百姓乃以上青钱充恶钱纳之,其小恶者或沉之於江湖,以免罪戾。”
《漢語大詞典》:斥言
(1).谓直言指责过失。后汉书·蔡邕传赞:“ 邕 实慕静,心静辞綺。斥言 金商 ,南徂北徙。” 李贤 注:“指斥而言,无隐讳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託讽。”
(2).明言;指名而言。《左传·桓公六年》“ 周 人以讳事神” 晋 杜预 注:“自父至高祖,皆不敢斥言。” 唐 皇甫枚 《飞烟传》:“其比邻, 天水 赵氏 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旧唐书·后妃传下·穆宗恭僖皇后王氏:“稽诸前代,詔令所施,不斥言太后,以宫名为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是犹隐约其词,而不忍斥言。”
《國語辭典》:人镜(人鏡)  拼音:rén jìng
以他人作为自己的借镜。参见「人鉴」条。唐。元稹 授崔郾谏议大夫制:「昔我太宗文皇帝,以魏徵为人镜,而奸胆形于下,逆耳闻于上。」唐。薛逢 伏闻令公疾愈对见延英因有贺诗远封投献诗:「皇风再扇寰区内,人镜重开日月边。」
《漢語大詞典》:激讦(激訐)
(1).激烈率直地揭发、斥责别人的隐私、过失。 汉 崔瑗 《司隶校尉箴》:“是故履上位者,无云我贵,苟任激訐,平阳玄默,以式百辟。”《后汉书·杨震传》:“今 赵腾 所坐,激訐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唐 孟棨 本事诗·怨愤:“ 吴武陵 有文笔才,而强悍激訐,为人所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自兹以进退大臣为己任,以激訐阴私为忠直,荐延轻薄,扇为朋比。”
(2).激烈昂扬。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序:“卒章激訐如 吴 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
《漢語大詞典》:微点(微點)
(1).微小的颗粒。 章炳麟 《菌说》:“动植皆有知,而人之胚珠血轮又有知。其胚珠时出游荡,能发小分文,如掌生指,常出收定质微点,以入胚珠之中,为其食物。” 萧红 《生死场》一:“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象微点的爬虫在那里。”
(2).微小的过失或缺点。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皇 微点,独在起 阿房 及以童男女三千人资 徐福 ,诸巫食言,乃阬术士,以説百姓。”
《國語辭典》:五过(五過)  拼音:wǔ guò
1.审判过程中的五种弊病。《书经。吕刑》:「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2.五种过失。指交非其人、游戏怠惰、动作无仪、临事不恪、用度不节。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一○。儆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