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振厉(振厲)
(1).凌厉;迅猛。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云电相干,长风振厉,萧条太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俄然鼓角四起,声愈振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国势尊隆,兵威振厉。”
(2).亦作“ 振励 ”。奋勉;振作。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精择一人之沉鷙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 荆 襄 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亦以见皇上临御之初,留心边事,盖鼓舞振励之一机也。”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是以区区思自振励,将尽披其愚陋而求简择焉。”《“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附录一》:“ 蔡先生 文章道德,中外推崇,自长大学,全国学界,始有发皇振厉之气。”
《漢語大詞典》:飙发(飆發)
亦作“飈发”。亦作“飇发”。
(1).谓迅猛地发生、兴起。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炽焰飈发,焚轻舟,坠王身,入无间狱,备受诸苦。”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 騏 又按辛亥之秋,义师飈发,豪杰之士,乘时蠭起。”
(2).指迅猛。明史·海瑞传:“下令飇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3).形容才思敏捷奔放。明史·文苑传一·袁凯:“ 元 末为府吏,博学有才辨,议论飇发,往往屈座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益都 有书生,才气飈发,颇为隽上。” 清 倪璠 《注释庾集题辞》:“至於九流七略,海上名山;《游仙》《步虚》则朝浮紫气,《麦崖》《经藏》则夜落常星;莫不言若泉涌,思如飈发。”
《國語辭典》:暴疾  拼音:bào jí
疾病突然发作且来势凶猛。《三国演义》第二○回:「贱躯暴疾,有失迎候,罪甚。」
《國語辭典》:厉疾(厲疾)  拼音:lì jí
1.严重的灾疫。汉。贾谊《新书。卷九。修政语下》:「圣王在上,则使民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厉疾。」
2.既疾速又猛烈。《礼记。月令》:「征鸟厉疾。」《韩诗外传》卷二:「国无道,则飘风厉疾,暴雨折木。」
分類:迅猛
《漢語大詞典》:迅烈
犹迅猛。 王西彦 《风雪》二:“一阵疾风从远处滚转而来,以无比的凶猛,迅烈地越过层山,跌入崖壑。”
分類:迅猛
《漢語大詞典》:彪彪
(1).迅猛;威猛。 清 胡天游 《女李三传》:“豪出入乘马,从僮奴彪彪然,势不得逞。”
(2).浓密;郁盛。 唐 独孤及 《自东都还濠州奉酬王八谏议见赠》诗:“ 关 西仕时俱稚容,彪彪之鬢始相逢。” 宋 夏侯嘉正 《洞庭赋》:“彪彪玢玢,若太虚之含万汇,各循其生而合乎羣者也。” 清 袁枚 《书鲁亮侪》:“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顙,白鬚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
(3).颜色鲜丽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红彪彪地戴一顶纱巾,密砌著珍珠。”
(4).犹赫赫。 程善之 《拟古》诗:“彪彪功名士,乃出蓬蒿间。”
《國語辭典》:暴厉(暴厲)  拼音:bào lì
凶恶乖张。《三国演义》第九回:「军士畏吕布暴厉,多有降贼者,布心甚忧。」
《漢語大詞典》:悍急
亦作“ 悍亟 ”。亦作“ 悍疾 ”。
(1).迅猛。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且 匈奴 者,轻疾悍亟之兵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拨马》:“若与以悍急之乘,恐致颠扑。”
(2).犹湍急。 唐 韩愈 《送区册序》:“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住有之。” 宋 曾巩 《齐州二堂记》:“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於崖下,则泊然而止。”明史·四川土司传一·建昌卫:“ 江 流悍急,不可行舟。”
分類:迅猛湍急
《漢語大詞典》:狂剧(狂劇)
迅猛。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狂剧时穿壁,羣强几触藩。”
分類:迅猛
《國語辭典》:雷霆  拼音:léi tíng
1.洪大而急发的雷声。如:「忽然乌云密布,雷霆大作,下起倾盆大雨来。」《易经。系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2.比喻声威或怒气。《孙子。军争》:「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愿太尉息雷霆之怒。」
《漢語大詞典》:惊飞(驚飛)
(1).受惊而飞。 宋 戴复古 《冬日移舟入峡避风》诗:“棹入黄芦蒲,惊飞白鷺羣。” 明 高启 《至吴松江》诗:“忘机旧鸥鸟,相见莫惊飞。”
(2).迅猛飘飞。 胡韫玉 《登楼叹》:“胡沙惊飞眯我目,胡风觱发寒我臆。”
分類:迅猛受惊
《漢語大詞典》:风扫(風掃)
(1).风吹。 唐 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之一:“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宋 范浚 《岁暮喜晴》诗:“风扫断云齐万弩,日融残雪上三竿。”
(2).形容气势迅猛。 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威亮火烈,势踰风扫。”魏书·邢峦传:“将军忠规协著,火烈霜摧,电动 岱 阴,风扫 沂 嶧 。”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剋定中原,肃清 河 洛 。”
《國語辭典》:席卷  拼音:xí juǎn
1.像捲草席般,将所有的东西捲走。比喻收括殆尽。如:「席卷而去」。《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也作「席捲」。
2.比喻统一、占领。《文选。班固。史述赞。述高纪第一》:「乘舋而运,席卷三秦。」《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也作「席捲」。
《國語辭典》:席捲  拼音:xí juǎn
1.像捲草席般,将所有的东西捲走。比喻收括殆尽。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朝廷新得燕山,其仓廪北人皆席捲而去,燕山大饥。」《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捲,双双的桃之夭夭。」也作「席卷」。
2.比喻统一、占领。《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捲之时也。」也作「席卷」。
《漢語大詞典》:卷地(捲地)
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多指风。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宋 范成大 《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之二:“碧城香雾连天暝,黄叶霜风捲地凉。” 元 萨都剌 《题雪山壁图》诗:“长空万里絶飞鸟,捲地旋风吹马倒。”亦形容来势迅猛。 清 李玉 《一捧雪·讦发》:“那里许多人马,捲地而来。”
从地面席卷而过。形容势头迅猛。 唐 韩愈 《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宋 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 鸟府 先生铁作肝,霜风卷地不知寒。”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天威卷地过 黄河 ,万里 羌 人尽汉歌。”
《漢語大詞典》:雨骤(雨驟)
(1).雨势迅猛。 南朝 梁 王湜 《赠情人》诗:“雨骤行人断,云聚独悲深。”南史·孝义传上·庾道愍:“﹝ 庾道愍 ﹞尝入村,日暮雨骤,乃寄止一家。” 宋 赵师侠 《采桑子·三月晦必东馆大雨》词:“连朝雨骤驱春去,瓦注盆倾。”
(2).比喻来势迅猛。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九回:“途中闻 清 兵三路入犯……风驰雨骤。”
(3).群聚貌。 唐 武三思 《大周封祀坛碑序》:“天子……者雾集,叫龙围者雨骤。” 唐 吕令则 《义井赋》:“川流雨骤,车马於焉往来;风举云摇,帝王由兹行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