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97,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未达一间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四冲八达
四冲六达
四通八达
四通五达
斯巴达
斯巴达克起义
斯巴达克思
斯巴达克同盟
铁达铁达
通古达变
通变达权
通材达识
《國語辭典》:未达一间(未達一間)  拼音:wèi dá yī jiàn
相去几微。汉。扬雄《法言。问神》:「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未达一间耳。」
《漢語大詞典》: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三国 时 蜀 军主帅 诸葛亮 病死军中。 蜀 将 姜维 等遵 亮 遗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 魏 军主帅 司马懿 ( 仲达 )率军追击,却见 蜀 军帅旗飘扬, 孔明 纶巾羽扇,端坐车中(实乃木人)。 懿 恐中计,勒马逃回。百姓为之谚曰:“死 诸葛 能走生 仲达 。”见《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后用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傅尃 《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 诸葛 能走生 仲达 ’,千古奇事真堪诧。”
《漢語大詞典》: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同“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 诸葛 吓走生 仲达 ’,我不大佩服这些活家伙。”
《漢語大詞典》:四冲八达(四衝八達)
同“ 四衝六达 ”。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横通:“然通之为名,盖取譬於道路。四衝八达,无不可至,谓之通也。”
《漢語大詞典》:四冲六达(四衝六達)
四通八达的要道。 宋 陈师道 《徐州学记》:“ 徐 地东近 齐 鲁 ,北属 赵 魏 ,南引 江 淮 ,西通 梁 宋 ,四衝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
《國語辭典》:四通八达(四通八達)  拼音:sì tōng bā dá
1.四方相通的道路。形容交通便利。《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居。」宋。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今之京师,古所谓陈留,四通八达之地,非如雍洛有山河之险足恃也。」也作「四通五达」。
2.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看文字不可落于偏僻,须是周匝。看得四通八达,无些窒碍,方有进益。」
《國語辭典》:四通五达(四通五達)  拼音:sì tōng wǔ dá
四方相通的道路。形容交通便利。《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也作「四通八达」。
《國語辭典》:斯巴达(斯巴達)  拼音:sī bā dá
Sparta
城市名。位于希腊半岛南部,建于西元前一四九○年左右。由一些乡村围绕著一个山丘而成,为希腊城邦时代的代表,以提倡极端的尚武教育而著名。
《漢語大詞典》:斯巴达克起义
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被罗马人沦为角斗奴隶的色雷斯人斯巴达克,在罗马南部的加普亚城率七十余名角斗士起义。后起义军迅速扩大,转战意大利南北,屡次打败罗马军。前71年春,起义军在南方阿普里亚与罗马军进行决战,斯巴达克牺牲,起义失败。
《漢語大詞典》:斯巴达克思
长篇小说。意大利乔万尼奥里作于1874年。以公元前73年罗马的斯巴达克起义为题材,描写角斗士斯巴达克思领导奴隶揭竿而起,杀上维苏威火山。他拒绝奴隶主的拉拢和诱降,以卓越的才能和坚毅的意志,率起义军沉重地打击了罗马统治者,后因起义军内部的分裂和敌人的阴谋而告失败。
《漢語大詞典》:斯巴达克同盟
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组织。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斯巴达克派”,以古罗马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的名字命名。1918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后,正式建立这一同盟,领导人有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卖行为,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2月底改组为德国共产党。
《漢語大詞典》:铁达铁达(鐵達鐵達)
象声词。 茅盾 《子夜》十五:“恰好看见 莫干丞 披一件布衫,拖了一双踏倒后跟的旧鞋子,铁达铁达跑过来。”亦作“ 铁搭铁搭 ”。 叶圣陶 《绿衣》:“他不顾我的失望,只是铁搭铁搭地赶他无穷的路程。”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通古达变(通古達變)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宋 王禹偁 《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非经天纬地、通古达变者,其文不贵,则文学得其士也。”
《漢語大詞典》:通变达权(通變達權)
同“ 通权达变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二公通变达权,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
《漢語大詞典》:通材达识(通材達識)
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於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於篇,则足为后法。”参见“ 通才练识 ”。
《國語辭典》:通才练识(通才練識)  拼音:tōng cái liàn shì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序〉:「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