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阴幽(陰幽)
(1).边远幽僻。《星经》卷下:“河鼓三星,中大星为大将军,左星为左将军,右星为右将军……左右旗各九星……左旗黑色,主阴幽之处,备警急之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幽陵》:“ 京都 在九州为 冀 ,十二州为 幽 。 幽 为北方阴幽之象。”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五日深夜到 色楞河 边,远东及 苏维埃俄 交界的地方。到此一带真是黑暗阴幽的所在。”
(2).阴暗;昏暗。 宋 欧阳修 《栾城遇风效韩孟联句体》:“孔窍千声出,阴幽百怪呈。”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日月无私,阴幽为之胥点;光华復旦,魑魅因之潜藏。”
(3).潜藏不露。 唐 柳宗元 《骂尸虫文》:“来,尸虫!汝曷不自形其形?阴幽诡侧而寓乎人,以贼厥灵。”
(4).沉静安娴。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阴幽坤从,维德之恒,出为辨强,及匪妇能。”
《國語辭典》:编置(編置)  拼音:biān zhì
将受谪、流放的官员或罪犯加以组织、安置,以便管束。《大宋宣和遗事。利集》:「遂窜蔡京儋州编置,及其子孙三十三人,并编管远恶州军。」也称为「编管」。
《漢語大詞典》:远绝(遠絶)
边远偏僻。 宋 晁补之 《照碧堂记》:“及其脱然去之也,亦不必山林远絶之地。”
疏远隔绝。《汉书·刘向传》:“远絶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晋书·五行志中:“案 周 礼传国以胤不以勋,故虽 公旦 之圣不易 成王 之嗣,所以远絶覬覦,永一宗祧。”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惟棕黑二种与白人远絶,真难为合者也。”
《國語辭典》:谪降(謫降)  拼音:zhé jiàng
1.官吏因罪降职。宋。王巩〈甲申杂记〉:「将引用岭南谪降人,元祐人同力为之。」
2.仙人堕落人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谪降,便是古德转生。」
《漢語大詞典》:遐外
边远地区;蛮荒之地。外,服外,荒外。 晋 刘琨 《劝进表》:“臣等各忝守方任,职在遐外,不得陪列闕庭,共观盛礼。” 元 家铉翁 《题〈中州诗集〉后》:“亦有生於四外,奋於遐外,而道学文章,为世所宗。”
《國語辭典》:上边(上邊)  拼音:shàng bian
1.在上或在前的。《儒林外史》第二○回:「小弟不去,要到江上边芜湖县地方寻访几个朋友。」
2.物体的表面。《红楼梦》第八七回:「黛玉手中自拿著两方旧帕,上边写著字迹,在那里对著滴泪。」
3.上级、上司。《刘知远诸宫调。第二》:「如今待交知远作缀,定把上边违拗。」《儒林外史》第二○回:「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
《漢語大詞典》:遐域
边远之地。《宋书·武帝纪下》:“才弱事艰,若无津济,夕惕永念,心驰遐域。” 元 陈祐 《三本书》:“遐域远方之民,上古所不能臣者,陛下悉能臣之。”
《漢語大詞典》:越徼
南方边远之地。 唐 顾况 《酬漳州张九使君》诗:“故人穷越徼,狂生起悲愁。” 唐 白居易 《与陆庶诏》:“卿望重周行,寄分越徼。”
分類:南方边远
《漢語大詞典》:遐壤
边远之地。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臣负罪窜伏,违尚书牋奏十有四年。圣恩宽宥,命守遐壤。” 唐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淹留值頽暮,眷恋睇遐壤。” 元 杨载 《次韵黄子久喜晴三十韵呈汪知府》:“贸易通遐壤,繁华压大州。”
《漢語大詞典》:遐俗
边远之地。梁书·沈约传:“鼓玄泽於大荒,播仁风於遐俗。”拾遗记·周灵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及其化流遐俗,风被边隅,非正朔之被服,四气之所含养。”
《國語辭典》:要服  拼音:yāo fú
古代五服之一,距王畿一千五里至二千里的地方。见《书经。禹贡》汉。孔安国。传。
《国语辞典》:比景  拼音:bǐ jǐng
1.县名。东汉时属交州日南郡,晋、南朝宋、齐俱沿其旧。隋为荡州比景郡治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注》:「自卢容县至无变,越烽火至比景县,日中头上,景当身下,与景为比。」
2.边远的地方。《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清交素友,比景共波。」
《漢語大詞典》:澄远(澄遠)
指安定边疆。远,指边远地区。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为安抚张副使生日周天醮词》:“伏以当 川 安抚副使 张琳 禀澄远之识,秉清正之心,颖鉴无私,忠贞不挠。”
《漢語大詞典》:黥配
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宋 王铚 默记卷上:“居民 繁用 者,迎马首连呼曰:‘亏你太尉!’ 茂实 皇恐,执诣有司,以为狂人而黥配之,其实非狂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改春州为县》:“ 春州 瘴毒可畏,凡窜逐黥配者必死。”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下:“ 淳熙 十一年, 溧阳 仓斗子坐盗官米,黥配而籍其家。”
《漢語大詞典》:荒天
(1).天灾。明史·熊明遇传:“ 齐 苦荒天, 楚 苦索地。”
(2).指边远的地方。 郭沫若 《残春》二:“死又有甚么要紧的呢?死在国内,死在国外,死在爱人的怀中,死在荒天旷野里,同是闭着眼睛,走到一个未知的世界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