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3
词典
1
分类词汇
32
共32,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明白
分析
别白
分疏
分剖
分辨
分说
分雪
分辩
分会
折证
不白
沈冤
洗刷
力辨
《國語辭典》:
明白
拼音:
míng bai
1.清晰、清楚、明确。《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员,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把言语支吾,不说明白。」
2.聪明、不糊涂。《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红楼梦》第六二回:「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
3.了解、知道。《红楼梦》第五五回:「平儿冷笑道:『你们明白就好了。』」
4.清醒。《儒林外史》第三回:「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分類:
明白
聪明
辩明
清楚
确实
明净
了解
清白
公然
明证
白净
光明
辩白
显然
明确
知道
道理
刘半农
《國語辭典》:
分析
拼音:
fēn xī
1.把本来合在一起的分离。晋。刘琨〈
答卢谌诗
〉:「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耳。」
2.对事理的分解辨析。《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三娘离席,今告诸亲,听奴分析。」
3.分家。《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诚恐日后长大,说话一发多了,今日分析他母子出外居住。」
分類:
分析
离别
分开
分解
分家
分割
申辩
辨析
分离
辩白
离析
区分
分成
各个
《國語辭典》:
别白(別白)
拼音:
bié bái
1.辨别明白。《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辞不别白,指不分明。」唐。
韩愈
〈
元和圣德
〉诗:「皇帝正直,别白善否。」
2.驳斥、辩白。《醒世姻缘传》第九回:「但一来不敢别白那珍哥,二来只道那计氏是降怕了的。」
分類:
分辨
辩白
辨明
明白
辩说
《國語辭典》:
分疏
拼音:
fēn shū
自我辩解。《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来到贾家,把这两项银子交付与贾婆,分疏得明明白白。」
分類:
疏远
辩白
诉说
清楚
《國語辭典》:
分剖
拼音:
fēn pǒu
表白,说清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如今已见在我房中了,清浊难分,万一声张,被他一口咬定,从何分剖。」也作「分劈」。
分類:
分开
辩白
分析
诉说
《國語辭典》:
分辨
拼音:
fēn biàn
辨别、说明。《刘知远诸宫调。第一》:「欲待说,难言,……短叹长吁,义定手前来分辨。」《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济川听了他一派胡言,也不同他分辨,自去收拾不提。」
分類:
分辨
区别
辨别
辩白
《國語辭典》:
分说(分說)
拼音:
fēn shuō
辩白、细说。《西游记》第二○回:「那妖精那容分说,急近步,丢一个架子,望八戒劈脸来抓。」《老残游记》第一七回:「不由分说,拉老残往椅子上去坐。」
分類:
分说
分辩
辩白
《漢語大詞典》:
分雪
辩白。 唐
封演
《
封氏闻见记·掩恶
》
:“﹝ 程皓 ﹞每于儕类中,见人有所訾毁,未曾应对,候其言毕,徐为分雪之曰:‘此皆众人妄传,其实不尔。’更説其人美事。” 唐
康骈
《
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
》
:“ 李公 受令斩决, 道茂 将就刑,请致分雪之词。”
《
朱子语类
》
卷一二七:“又作道理分雪 天祚 之事,遂啟其轻侮之心。”
分類:
辩白
《國語辭典》:
分辩(分辯)
拼音:
fēn biàn
辩白。《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分辩小事,退敌大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放屁!这个人腿那里来的?你只到官里分辩去。」
分類:
分辩
辩白
解释
《漢語大詞典》:
分会(分會)
方言。辩白。 许地山
《归途》
:“我知道你们有什么冤仇呢?反正你得到所里分会去。”
分類:
分会
方言
辩白
《漢語大詞典》:
折证(折證)
辩白;对证。 元
无名氏
《争报恩》
第二折:“儘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
《西游记》
第九七回:“教你推情察理,快解放他;不然,就叫你去阴司折证也!”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托鲍谋钗》
:“恁般红鸞凑成,这燕花釵为折证。” 清
洪升
《长生殿·密誓》
:“ 长生殿 里盟私订。[旦]问今夜有谁折证。” 徐朔方 校注:“折证,作证。”
分類:
辩白
对证
朔方
《漢語大詞典》:
不白
(1).不显著。
《韩诗外传》
卷一:“水火不积则光炎不博,礼义不加乎国家则功名不白。”
(2).指无法申诉或得不到辩白。如:不白之冤。
分類:
不显
显著
申诉
辩白
《漢語大詞典》:
沈冤
亦作“沉冤”。 谓难以辩白或久未昭雪的冤屈。 唐
李涉
《与弟渤新罗剑歌》
:“ 雷焕 张华 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説?” 宋
张商英
《鄂州谢上表》
:“虽有沉冤,莫能往愬。”
《老残游记》
第十八回:“职员沉冤,蒙大人昭雪,所有银子听凭大人发落。”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
:“凭君莫把沉冤説,十日 扬州 抵得无?”
分類:
辩白
昭雪
冤屈
《國語辭典》:
洗刷
拼音:
xǐ shuā
1.洗涤刷净。唐。
白居易
〈
双石
〉诗:「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水浒传》第六二回:「小二哥替他淘米做饭,洗刷碗盏。」
2.洗除冤屈、耻辱。《老残游记》第一九回:「没到十天,抚台又派了个白大人来。──真是青天大人!一个时辰就把我家的冤枉全洗刷净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我们六个人,现在团聚在一起,总要学些学问,做两桩惊人的事业,才能洗刷那回的羞辱!」
分類:
洗刷
辩白
清除
用水
水洗
冤屈
清洗
除去
刷子
去污
污辱
《漢語大詞典》:
力辨
努力争辩或辩白。辨,通“ 辩 ”。 宋 袁文
《瓮牖闲评》
卷二:“ 苏东坡 作
《志林》
,力辨此一段事。”
《
金史·刘仲洙传
》
:“ 田瑴 等以党罪废錮者三十餘家, 仲洙 知其寃,上书力辨,帝从之。”
分類:
努力
力争
争辩
辩白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