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知识(知識)  拼音:zhī shì
1.见识、学问。指所知道的事理。如:「知识丰富」、「化学是一种专门的知识。」《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其所以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说固不行。」
2.朋友、友人。汉。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3.交往、结识。《南齐书。卷三七。列传。虞悰》:「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水浒传》第七九回:「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
4.瞭解。汉。刘向《列女传。卷六。齐管妾婧》:「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魏书。卷九四。阉官列传。贾粲》:「(贾粲)…世宗末,渐被知识,得充内侍。」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与云僧正书〉:「外书所谓冥契神交,内典则为善友知识。」《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膻,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知识。」
《漢語大詞典》:甄识(甄識)
犹辨识。三国志·吴志·张承传:“ 承 为人壮毅忠讜,能甄识人物。”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予尝谓风鑑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
分類:辨识
《漢語大詞典》:辨悉
犹辨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又到前所耕地界处,再三辨悉。”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牧羊哀话二》:“歌声渐远,渐渐要不能辨悉了。”
分類:辨识
《國語辭典》:鉴赏(鑑賞)  拼音:jiàn shǎng
鉴定和欣赏。如:「鉴赏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國語辭典》:鉴赏(鑒賞)  拼音:jiàn shǎng
鉴识和欣赏。如:「他鉴赏古物的能力受到肯定。」
《國語辭典》:方名  拼音:fāng míng
东西南北四方的名称。《礼记。内则》:「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國語辭典》:识认(識認)  拼音:shì rèn
认得、认识。《三国演义》第五回:「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闻洛阳刘元普仗义疏财,名传天下,不论识认不识认,但是以情相求,无有不应。」
《漢語大詞典》:问辨(問辨)
询问辨识。 宋 朱熹 《白鹿洞书院揭示》:“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工夫。”
分類:询问辨识
《国语辞典》:难字(难字)  拼音:nán zì
不容易辨识的字。如:「他每天早上要背十个英文难字。」
《漢語大詞典》:决知(決知)
犹言审知辨识。 宋 司马光 《言濮王典礼札子》:“或者恐陛下未能决知二议是非,臣请更为陛下别白言之。”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下:“予自闻足下之名,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蹟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分類:辨识
《國語辭典》:鉴别(鑑別)  拼音:jiàn bié
审察辨别事物的真假好坏。如:「鉴别书画」。
《國語辭典》:鉴识(鑑識)  拼音:jiàn shì
明察、识别。如:「这只明朝的陶瓷花瓶请你鉴识。」
《漢語大詞典》:识照(識照)
辨识鉴察。《宋书·顾觊之传》:“祸福指期,识照不能徙;吉凶素著,威卫不能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國語辭典》:辨认(辨認)  拼音:biàn rèn
分别、认清楚。如:「辨认失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四。神宗元丰六年》:「按阅之际,其间或令家丁及以别都保人冒名代试,亦无由辨认。」
《漢語大詞典》:鉴澄(鑑澄)
亦作“鉴澄”。 语本《淮南子·说山训》:“人莫鑑於沫雨,而鑑於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荡也。”后用“鑑澄”表示明察,辨识。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鉴澄人物,不以经神,唯识玩弄可以悦心志。”
分類:明察辨识
《漢語大詞典》:芒昧
模糊不清,难以辨识。芒,通“ 茫 ”。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上士闻道:“功高无量,而天下不以为大;德弥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贵。光耀六合,还反芒昧。” 晋 成公绥 《天地赋》:“何元一之芒昧兮,廓开闢而著形。”宋书·巴陵哀王休若传:“神道芒昧,乃不可全信。”《訄书·族制》附 章炳麟 《许由即咎繇说》:“禪让之説,本在 夏 世……乃展转譌迁,以为 尧 让。古世芒昧,未足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