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2,分5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不辞
敢辞
文辞
辞免
固辞
辞家
宁辞
一辞
得辞
无辞
恳辞
有辞
辞荣
训辞
朝辞
《國語辭典》:不辞(不辭)  拼音:bù cí
1.不推却、不躲避。晋。张华 励志诗:「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今回许昌,便辞曹操也。」
2.没有说话,没有意见。《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宋。王炜《道山清话》:「酒为知县所饮,不辞。但有数银杯,知县既醉,不知下落。」
《韵府拾遗 支韵》:敢辞(敢辞)
左传楚伐吴吴子使太宰嚭劳之曰以水潦之不时无乃陨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忧寡君敢辞
《國語辭典》:文辞(文辭)  拼音:wén cí
辞藻、文章。《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天子恭让,群臣守义,文辞烂然,甚可观也。」也作「文词」。
《漢語大詞典》:辞免(辭免)
请求辞官免职。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不得已就官,数月大不适,即以病辞免。” 宋 曾巩 《代曾侍中辞转官札子》:“臣蒙恩转官,已曾面陈,及具札子辞免,恳诚虽切,志愿未谐,夙夜省循,不遑寧处。” 宋 司马光 《辞免馆伴札子》:“臣近为差舘伴北朝人使,曾进状辞免,今日蒙圣恩差中使宣諭,以人使将至,有合商量事节,令臣不得辞免。”
《國語辭典》:固辞(固辭)  拼音:gù cí
坚辞、再三请辞。《书经。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又授太子詹事侍中仆射,如故,固辞侍中,改授散骑常侍,馀如故。」
《漢語大詞典》:辞家(辭家)
(1).离别家园。后汉书·方术传下·上成公:“其初行久而不还,后归,语其家云:‘我已得仙。’因辞家而去。”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旧唐书·柳浑传:“千里辞家,以干微禄。”
(2).指辞赋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鬱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
《韵府拾遗 支韵》:宁辞(宁辞)
杜甫诗但恐天河落宁辞酒盏空独孤绶黄金台赋国是其兴鉴黄金之岂吝贤如可得下白屋而宁辞
《漢語大詞典》:一辞(一辭)
(1).犹一言。一句话或一个字。《淮南子·缪称训》:“胡通於一伎,察於一辞,可与曲説,未可为广应也。”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 子夏 之徒不能赞一辞。”旧唐书·陆馀庆传:“累迁中书舍人。 则天 尝引入草詔, 餘庆 惶惑,至晚竟不能措一辞。” 明 王守仁 《与安之书》:“今但取 朱子 所自言者表章之,不加一辞。”
(2).谓异口同声。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鲁公 盛德,盖自小官时。縉绅閒一辞谓之有手段。”
(3).一面之辞。宋史·叶清臣传:“苟 用章 之状果虚, 守懃 之罪果白, 用章 更寘重科,物论亦允,无容偏听一辞,以亏王道无党之义。”
(4).告辞,辞别。礼记·表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辞也。” 南朝 梁 萧钧 《晚景游泛怀友》诗:“一辞 金谷苑 ,空想竹林游。” 唐 吴融 《落叶》诗:“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骈字类编》:得辞(得辞)
左传使反者得辞而害来者以拒诸侯将焉用之
《漢語大詞典》:无辞(無辭)
(1).不辞让;不推辞。礼记·哀公问:“固臣敢无辞而对。” 郑玄 注:“辞,让也。”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2).没有言辞;没有口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 宋 梅尧臣 《鬼火后赋》:“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 叶圣陶 《穷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國語辭典》:恳辞(懇辭)  拼音:kěn cí
诚恳真挚的推辞。如:「爷爷以年迈为由,恳辞了理事长的职位。」
分類:恳切辞让
《漢語大詞典》:有辞(有辭)
有怨言;有正言相告。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鰥寡有辞于 苗 。” 周秉钧 易解:“辞,谓怨痛之辞。”孔丛子·论书:“ 孔子 见 齐景公 , 梁丘据 自外而至。公曰:‘何迟?’对曰:‘ 陈氏 戮其小臣,臣有辞焉,是故迟。’”
《漢語大詞典》:辞荣(辭榮)
逃避富贵荣华的生活。谓辞官退隐。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望 轩 唐 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旧唐书·隐逸传·王友贞》:“顷加徵命,作护储闈,固在辞荣,累陈情恳。” 宋 王禹偁 《寄金乡张赞善》诗:“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著著斑衣。” 清 朱彝尊 《同诸君圣安寺饯曹检讨》诗:“更闻 王万石 ,辞荣返故丘。”
《國語辭典》:训辞(訓辭)  拼音:xùn cí
教训的言语。《左传。僖公七年》:「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也作「训词」。
分類:训教
《漢語大詞典》:朝辞(朝辭)
谓大臣外任,入朝叩辞帝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凡贵臣出守,朝辞例有颁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凡官外徙者皆放朝辞,而 询 独许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