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涂定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相传有道术。居石室,贮五十万钱赏廉者,卒不得一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德宗贞元八年进士。宪宗元和初为拾遗,与谏官韦顗、李约等迭申裨讽,颇回大政。四年,擢补阙。历主客、左司员外郎,刑部郎中。十一年,坐与韦贯之厚善,贬金州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排行二。宪宗元和初自拾遗转补阙历主客员外郎、左司员外郎。元和十一年(816)坐与韦贯之厚善,由刑部郎中贬为金州刺史。事迹见《旧唐书·宪宗纪》与《裴垍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卷二六。《全唐诗》云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似误。《全唐诗》存诗1首,一作陈希烈诗。
韦辞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30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践之。以两经擢第。德宗贞元间,累佐使府,参划称职。宪宗元和九年,自蓝田令入拜侍御史。坐事贬江州司马。穆宗长庆时,累授吏部郎中。文宗立,韦处厚执政,知辞有文学理行,引为中书舍人。寻出为潭州刺史,在镇二年,吏民称治。
全唐文·卷七百十七
辞字践之。京兆扶风人。两经擢第判高等。文宗朝拜中书舍人。出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大和四年卒。年五十八。赠散骑常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中蒲人,字子策。卢纶子。宪宗元和六年登进士第,三辟诸侯府。穆宗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文宗大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武宗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转户部。宣宗大中初,为忠武军节度使,迁检校刑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灵州人,字敬辞。康志睦子。宣宗时为天德军防御史,买马扩军,诏检校工部尚书、义武节度使。懿宗咸通五年,调岭南西道节度使,御南诏,战失利、谬言大胜,授右武卫大将军。后任义成军节度使、徐泗行营都招讨使,镇压庞勋起事。擢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河东节度使。后为宰相路岩等所劾,贬恩州司马。僖宗立,授左千牛卫大将军,卒年六十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绰。唐人。懿宗咸通初应进士试不第,屡游江淮间。有道术,常养气绝粒,好酒耽棋,不事丹药。曾游盐城,因酒醉被系,醒后献诗获释。或传于江南升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张绰。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懿宗咸通初应进士试下第后,屡游淮海间。有道术,常养气绝粒,好酒耽棋,不事丹药。曾游盐城,因酒醉被系,醒后献诗陈情,遂获释。或传其后于江南升仙。事迹见《桂苑丛谈》。《全唐诗》存诗4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若讷。懿宗咸通间登进士第。僖宗乾符四年任苏州刺史。又曾任户部郎中。著《宁苏集》五卷,已佚。
杜晦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行之。杜牧子。历官左补阙、吏部员外郎。僖宗乾符初,为浙西节度从事。罢职后,退隐阳羡。乾符末,淮南节度使刘瞻辟为判官,终于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深州(今属河北)人,唐末五代时人。初为镇州王镕书记、观察判官。尝出使燕帅刘仁恭处,与其幕客马彧(一作郁)赋诗酬和,用词奥僻,人多不晓。后累官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〇〇引《北梦琐言》、《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事前蜀高祖,累官员外郎。后为宁江节度使王宗宪掌书记。宗宪武人,务诛求,多横恣,隐辞数谏,不从,求退又不许,乃为诗以刺之。宗宪闻而怒,一日于席间令壮士缚之于砂石上暴之,欲投之于水,良久方舍之。隐辞乃托疾遁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前蜀时人。先主武成间为举子,曾作诗咏佛道二门论难事。后任宁江节度使许宗宪掌书记。许为政务为诛求,刘数谏而不从,遂咏白盐山、滟滪堆以刺之。几为许所杀。后托病而归。《鉴诫录》卷五、卷六存其事迹,并载其诗3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隐辞,举子,仕蜀,为许宗宪掌书记。
黄居宝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人,字辞玉。黄筌次子。事后蜀孟昶,累官水部员外郎。入宋隶翰林图画院,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工画花鸟松石,兼善八分书。年未四十卒。
袁正辞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宋州下邑人。袁象先子。初以父任为飞龙副使。后唐废帝时,献钱五万缗,得领衢州刺史。后晋高祖立,又献五万,得刺雄州。惧远行,再献数万,得免。忿而自经,家人救之。出帝时,又献三万,帝怜之,欲与一内郡,未及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1010 【介绍】: 宋齐州人,字直道。第进士。调补安阳主簿。历知淄、饶州,皆有政绩。真宗咸平二年,累迁河东转运使,旋兼侍御史知杂事,劾李昌龄、董俨等,又举吴奋等堪任大郡,皆从之。官终膳部郎中。
全宋文·卷五八
范正辞(九三六——一○一○),字直道,齐州(治今山东历城)人。太祖时登第,太宗朝为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历江南转运副使等官。真宗即位,迁膳部郎中,出为河东转运使,后兼侍御史知杂事。《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郊庙朝会歌辞,是古代所谓的“大著作”,每一新朝建立,都必须重撰新乐新辞,以示改朝换代。宋朝建立伊始,于太祖建隆元年(九六○)二月,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窦俨即上言:“三五之兴,礼乐不相沿袭。洪惟圣宋肇建皇极,一代之乐宜乎立名,乐章固当易以新词,式遵旧典。”从之,因诏俨专其事。俨乃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宗庙为《理安》,天地、宗庙登歌为《嘉安》,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皇帝食饮为《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为《顺安》,皇太子轩县出入为《良安》,正冬朝会为《永安》,郊庙俎豆入为《丰安》,祭享酌献、饮福受胙为《禧安》,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籍田、先农用《静安》。此后乐章名称迭有增加和变化,至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已扩展为“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率以安名曲”。歌辞一般则由皇帝亲撰或分命大臣与两制儒馆之士撰述。 郊庙朝会歌辞,前八卷以中华书局排印本《宋史》为底本,酌校《宋会要辑稿》(简称会要)等。编排规格,则酌参考《全唐诗·郊庙歌辞》予以调整。《宋会要辑稿》多出底本之诗,编为第九卷。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史辞,武昌(今湖北鄂州北)人。尝与苏唐卿唱和。事见清光绪《费县志》卷一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