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3,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三辞
费辞
辞天
哀辞
辞人
爻辞
歌辞
辞旨
虚辞
久辞
辞阙
辞林
永辞
色辞
坚辞
《漢語大詞典》:三辞(三辭)
犹三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三辞,从命,曰:‘ 重耳 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昔 晋文 受册,三辞从命,是以 汉 末让表,以三为断。”
《漢語大詞典》:费辞(費辭)
亦作“ 费词 ”。
(1).多费言词;饶舌。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言未毕,先生摄衣而起曰:‘子前所説,似玉巵之无当,徒费辞而难领。’” 唐 张太古 《观生束修判对》:“各宜知理,奚至费词。” 明 吴承恩 《慰友人》诗:“碧空瞥见雁排字,緑树已无鸎费词。” 梁启超 《祭蔡锷文》:“呜呼!自吾 松坡 之死,国中有井水饮处皆哭,寧更待吾之费词。”
(2).多馀的言词;废话。 宋 尹洙 《故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刘公墓表》:“无溢言费辞以累其实,后之人欲见公德业,当视於斯文为不诬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保辜》:“况保辜一状,早已定其供招,夫后来之检审,又可以无费词矣。” 刘师培 文说·和声:“又如‘遑暇’重言,‘庸何’并列,‘期期’象口吃之声,‘耳耳’表不然之意,虽施诸縑墨,係属费词,然传其声貌,非此莫由。”
《分类字锦》:辞天(辞天)
钱起 送陆侍御使新罗诗 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
分类:奉使
《國語辭典》:哀辞(哀辭)  拼音:āi cí
哀悼死者的文章,多以韵文形式写成。也作「哀词」。
《漢語大詞典》:辞人(辭人)
(1).辞赋作家。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遂设讌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 唐 欧阳询 《道失》诗:“已惑 孔贵嬪 ,又被辞人侮。” 宋 欧阳修 《论水灾疏》:“辞人墨客,称述本支之盛,为陛下歌之颂之,岂不美哉!”
(2).涉讼之人。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庭者……讼不讼輒连月日,举室释作,以相瞻视,辞人之家,輒请邻里应对送餉。”
分類:辞赋作家
《國語辭典》:爻辞(爻辭)  拼音:yáo cí
《易经》中每卦下诠解六爻意义的文词。为十翼之一。如:「爻辞是组成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有很多哲理性格言。」
《漢語大詞典》:歌辞(歌辭)
同“ 歌词 ”。 晋 石崇 《思归引》序:“今为作歌辞,以述余怀。”旧唐书·音乐志二:“ 太宗 为 秦王 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謡《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使 吕才 协音律…… 魏徵 等製歌辞。”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经你改编过的那些歌辞,实在是很优美。”
分類:歌辞
《國語辭典》:辞旨(辭旨)  拼音:cí zhǐ
文辞意旨。《后汉书。卷二九。郅恽传》:「厉音正色,辞旨甚切。」《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靖传》:「昔在会稽,得所贻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
《國語辭典》:虚辞(虛辭)  拼音:xū cí
不实的言词。《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分類:浮夸不实
《骈字类编》:久辞(久辞)
唐 李白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
元 范梈 西岩夜宿,怀雷州幕府同僚 久辞蓬莱苑,复忆嵩高岑。
《漢語大詞典》:辞阙(辭闕)
京官外放,赴任前朝见皇帝。 唐 杨巨源 《送裴中丞出使》诗:“辞闕天威和雨露,出关春色避风霜。”参见“辞见班。”
《國語辭典》:辞林(辭林)  拼音:cí lín
文人、文词荟萃的地方。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历观文囿,泛览辞林。」也称为「词林」、「词曹」。
《漢語大詞典》:永辞(永辭)
(1).永别,永远诀别。 汉 王褒 《九怀·陶壅》:“济江海兮蝉蜕,絶北梁兮永辞。”
(2).辞世,死亡。 晋 向秀 《思旧赋》:“悼 嵇生 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漢語大詞典》:色辞(色辭)
神态和言词。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 宋 叶适 《〈沈子寿文集〉序》:“今 子寿 专自降抑,未尝以色辞忤物。”
《国语辞典》:坚辞(坚辞)  拼音:jiān cí
坚决推辞、拒绝。如:「对于长官的推荐,他坚辞不受。」《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许坚辞欲行,众乃折柬抱襆,争来致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