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3,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修辞
辞赋
长辞
属辞
忱辞
控辞
同辞
正辞
暂辞
陈辞
牢辞
辞让
微辞
书辞
欲辞
《國語辭典》:修辞(修辭)  拼音:xiū cí
1.将意念适切的表达为语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
2.修辞学上的修辞。参见「修辞学」条。
《國語辭典》:修辞学(修辭學)  拼音:xiū cí xué
修辞是指如何调整语文表意的方法,设计语文优美的形式,使精确而生动的表现出说者或作者的意象,期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一种艺术。研究此种艺术的学科即为「修辞学」。
《國語辭典》:辞赋(辭賦)  拼音:cí fù
文体名。汉代刘向集屈原等所作的赋为楚辞,故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以抒情为主,讲求声调之美,并注重排比铺陈。
《國語辭典》:长辞(長辭)  拼音:cháng cí
远辞、永辞。《文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文选。王褒。洞箫赋》:「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
《漢語大詞典》:属辞(屬辭)
(1).指诗文。三国志·魏志·刘劭传:“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 周 器之文,乃备六书,乃有属辞。”
(2).撰写诗文。 南朝 梁 何逊 《登石头城》诗:“薄宦恧师表,属辞惭愈疾。” 宋 吴坰 五总志:“虽全用古人两句,而属辞切当,上下意混成,真脱胎法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维:“九岁能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句似异而实同例:“乃於仁言‘数’,而於义变言‘长短小大’,此古人属辞之法也。”参见“ 属辞比事 ”。
《國語辭典》:属辞比事(屬辭比事)  拼音:zhǔ cí bǐ shì
连缀文词,排列史事。后泛指撰文记事。《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周书。卷四二。萧撝等传。史臣曰》:「刘璠学思通博,有著述之誉,虽传疑传信,颇有详略,而属辞比事,足为清典。」
《國語辭典》:忱辞(忱辭)  拼音:chén cí
诚恳的言词。《书经。大诰》:「天棐忱辞,其考我民。」
分類:至诚
《漢語大詞典》:控辞(控辭)
请求辞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贾母饰终》:“ 似道 八疏控辞,皆不允。”宋史·理宗纪三:“冬十月甲戌,詔 庆元府 守臣敦諭 史嵩之 赴闕, 嵩之 控辞,不允。” 明 张居正 《辞免恩命疏》:“伏望皇上,怜臣福分已过,将至灾危,察臣控辞甚真,非有矫饰,特回成命。”
分類:请求辞免
《漢語大詞典》:同辞(同辭)
(1).谓用语、称号相同。《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 何休 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 徐彦 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 刘 氏,不谋而同辞。”
(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 阎明 叔褒 ﹞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復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諫 恪 , 恪 不听。”晋书·元帝纪:“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
《漢語大詞典》:正辞(正辭)
(1).端正言辞。《易·繫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汉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节礪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明史·左良玉传:“ 良玉 疾已剧,至 九江 ,邀总督 袁 继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 继咸 正辞拒之。”
(2).正式文辞。孔丛子·公仪:“ 子思 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於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3).正直、严正的言辞。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 陆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谓之正辞。”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訕之诛。遂使羣下结口,莫图正辞。”
《韵府拾遗 支韵》:暂辞(暂辞)
张籍诗为郡暂辞双凤阙全家远过九龙滩
《漢語大詞典》:陈辞(陳辭)
(1).发布命令。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於德而无勤民於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2).发表言论,诉说。国语·晋语八:“臣尝陈辞矣,心以守志,辞以行之,所以事君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 宋 陈亮 《祭金伯清父文》:“念归怨之何所,矢陈辞之靡他。” 清 唐孙华 《石鼓歌》:“陈辞纪事铺鉅藻,追匹《雅》《颂》非 齐 謳。”
《漢語大詞典》:牢辞(牢辭)
坚决辞谢。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若以游艺请,则牢辞固拒,如不愿闻。”
《國語辭典》:辞让(辭讓)  拼音:cí ràng
礼让、婉拒。《礼记。礼运》:「尚辞让,去争夺。」《老残游记》第六回:「东造遂留老残同吃,老残亦不辞让。」
《國語辭典》:微辞(微辭)  拼音:wéi cí
不直接说明,而用隐微方式批评的言辞。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煦煦,终无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也作「微词」。
《漢語大詞典》:书辞(書辭)
(1).亦作“ 书词 ”。书信。汉书·司马迁传:“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彊委重焉,其何説之辞!於是譔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2).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是以 淮南 有英才, 武帝 使 相如 视草; 陇右 多文士, 光武 加意於书辞。岂直取美当时,亦敬慎来叶矣。”
分類:文辞书信
《韵府拾遗 支韵》:欲辞(欲辞)
钱珝封媫妤制近辇见欲辞之色揽衣怀必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