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遗辞(遺辭)
亦作“ 遗词 ”。
(1).指前人留下的言论。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昔先圣之遗辞,言仁者其寿长。”《后汉书·章帝纪》:“‘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句遗辞,乖疑难正。” 宋 曾巩 《试秘书省校书郎李君妻太原王氏墓志铭》:“古有遗辞,罔不采获。”
(2).指前代或前人留下的词章。 宋 梅尧臣 《问牛喘赋》:“余得摭遗辞,掇遗韵,索遗意而用以酬。”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 张靖之 《题马和之〈伐檀图〉》诗:‘ 后稷 肇王业,《豳风》有遗词。’”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槧施注苏诗原本》诗:“终愁缀葺或失真,遗辞浪説《由仪》补。”
(1).指前人留下的言论。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昔先圣之遗辞,言仁者其寿长。”《后汉书·章帝纪》:“‘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句遗辞,乖疑难正。” 宋 曾巩 《试秘书省校书郎李君妻太原王氏墓志铭》:“古有遗辞,罔不采获。”
(2).指前代或前人留下的词章。 宋 梅尧臣 《问牛喘赋》:“余得摭遗辞,掇遗韵,索遗意而用以酬。”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 张靖之 《题马和之〈伐檀图〉》诗:‘ 后稷 肇王业,《豳风》有遗词。’”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槧施注苏诗原本》诗:“终愁缀葺或失真,遗辞浪説《由仪》补。”
《漢語大詞典》:下辞(下辭)
具供词。《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事下有司,收 玄 、 缉 、 鑠 、 敦 、 贤 等送廷尉” 裴松之 注引《世语》:“ 玄 至廷尉,不肯下辞。廷尉 钟毓 自临治 玄 。”
分類:供词
《漢語大詞典》:繇辞(繇辭)
亦作“ 繇词 ”。 卦兆的占词。繇,通“ 籀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文王 患忧,繇辞炳曜。” 宋 叶适 《医工叹重赠柳山人》诗:“ 柳生 洲居濠北边,繇辞质野谁所传?”《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伯阳父 布卦已毕,献上繇词。”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 焦延寿 《易林》繇词皆四言。”
《漢語大詞典》:巧辞(巧辭)
(1).善于言辞。《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利口巧辞, 孔子 常黜其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张司空 有一少年来謁,多才巧辞,疑是妖魅,使我取华表照之。”
(2).虚伪之辞。亦指巧妙的言辞。 晋 葛洪 《抱朴子·时难》:“於是 弘恭 、 石显 之徒,饰巧辞以搆象似,假至公以售私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 雄 復欲以巧辞説之, 孝忠 怒,欲执送京师, 雄 惧,逃归。”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至於咎徵屡见,搆巧辞以粉饰太平。”
(2).虚伪之辞。亦指巧妙的言辞。 晋 葛洪 《抱朴子·时难》:“於是 弘恭 、 石显 之徒,饰巧辞以搆象似,假至公以售私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 雄 復欲以巧辞説之, 孝忠 怒,欲执送京师, 雄 惧,逃归。”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至於咎徵屡见,搆巧辞以粉饰太平。”
《骈字类编》:马辞(马辞)
唐 韩愈 会合联句 马辞虎豹怒,舟出蛟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