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1 【介绍】: 隋陇西狄道人,字孝基。辛子馥子。沉静好学,博览群书,少即有名。曾仕北齐。入北周,为宣纳上士。及文帝受禅,久不得志。隐于林虑山。著《幽居赋》以寄情。与卢思道友善,时相往来,为人所奏,谪令从军,年余还。后参与修国史。撰《集注春秋三传》、扬子《法言》注等。转蜀王杨秀咨议参军,卒于官。有集。
全隋文·卷二十
德源字孝基,陇西狄道人,齐吏部尚书术族子。天保中,为奉朝请,历冯翊、华山二王记室,除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比部郎中、待诏文林馆、尚书考功郎中、中书舍人。入周,为宣纳上士。隋初,隐林虑山。蜀王秀请为掾,转咨议参军。有《集》三十卷。
辛衡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5 【介绍】: 隋陇西狄道人,字公能。北齐后主武平中入仕。隋文帝开皇中,历馆陶、高阳二县令,治绩尤异。授民部员外侍郎,改太常丞,官至仓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陇西狄道人。早孤,母亲授书传。北周武帝时为太学生,勤学苦读,召入露门学。每月御前与大儒讲论,数被称赏。从平北齐,迁掌治上士。入隋,任主客侍郎。从平陈,以功拜岷州刺史。土俗畏病,一人有疾,全家避之,病者无人侍,多死。公义乃置病人于厅事,市药疗之,病愈,召其亲戚谕之载归,于是其俗渐革,合境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炀帝大业时为司隶大夫。卒年六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天水人。炀帝时任信安县令,得民人爱戴。虞绰因杨玄感党,亡命至信安,大德舍之,事发被执。时各地义军蜂起,有诏凡死罪者得立战功以自赎,信安吏民遂诣使者求留大德。使者从之。炀帝怒,斩使者,大德则获全。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名不详。高祖武德间任学士,与王绩为友。武德四年(621)窦建德平后,王绩入长安,与其有诗酬答。事迹见《王无功文集》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一说即辛谓,唐初任中书舍人、司勋郎中,见《元和姓纂》卷三、《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然尚无确證。
辛君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西狄道人。太宗贞观初为邛州刺史。约八年,为润州刺史。官至魏州刺史。谥靖。
辛茂将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 【介绍】: 唐陇西狄道人。高宗永徽二年,任大理少卿。四年,任中书侍郎。显庆三年,自大理卿为侍中。四年,兼左庶子,与许敬宗共鞫长孙无忌案,傅致反状。旋卒于任。
辛骥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2—659 【介绍】: 唐陇西狄道人,字玄驭。辛德源孙。年十八入仕。太宗贞观十四年,授洛州都督府法曹。迁大理司直,又为金州道巡察副使。二十年,为刑部员外郎。与修《晋书》。高宗永徽初,授太子司议郎,历迁都官、刑部郎中。出为定州司马,旋辞官归洛阳。
辛世良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2 【介绍】: 名或作良。唐陇西狄道人。高宗时历官主客员外郎。官至司礼少常伯。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不详。《全唐诗》云为骆宾王同时人。收《军中行路难》1首,注云“与骆宾王同作”。按《文苑英华》卷二〇〇、《乐府诗集》卷七一皆收此诗为骆宾王作,前者有注“同心(当作辛)常伯军中作”。《骆临海集笺注》卷四亦辨此为骆诗。作辛常伯恐误。
辛崇敏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二百
崇敏。高宗朝官户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世次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白圭无玷》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六。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辛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兰州金城人。辛京杲弟。从李光弼定恒、赵,后署太原三城使。史思明屯相,军及滏阳,曼击走之。东都陷,旻退守河阳,卒于屯。
辛七师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陕人。其父守陕。有德于其民。遂家焉。七师童孺时。读佛经。辄能识其语之华梵。凡义理皆不待解释而喻。亲丧毁瘠柴立。州故有瓦窑七所。相去稍远。一日大恸。发狂竟遁去。家僮迹其后。见独端坐窑中。身出金色光明。灿然不可正视。家僮惊就问。略无言。惧而徙。窥别窑。则见七师如前状。于是遍窥七窑。皆无小异。未几而传其事者响应。陕人老幼敬之如神。晚薙落而姓名伯仲犹不易。故乡里亦因以呼之。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辛七师者。不显出家之号。时姓氏行次呼之既熟人耳。更无别召体焉。实陕人也。始为儿时。甚闻谨肃不尝狎弄。少即老成。其父为陕郡守。观七师之作为谓其母曰。是子非常儿孺。善宜护养之。年甫十岁迥知佛法可以宗尚。凡经卷冥然分其此华此梵。都不缘师教。及钟荼蓼陟屺之痛愈深。虽亲属劝勉益加柴毁。先是郡城南有瓦窑七所。一日哀号之际发狂遁去。其家僮辈蹑迹寻之。见其入窑灶中端坐。身有奇光灿若金色。家僮惊就问无言。惧而徒步。次窥一窑复见七师同前相状。如是历遍七窑。一一见其端坐发光。是以陕服之人重之若神。遇之罗拜焉。
神僧传·卷第九
辛七师。陕人。辛其姓也。始为儿时甚谨肃。未尝以狎弄为事。其父母俱异而怜之。十岁好浮图氏法。日阅佛书。自能辨梵音不由师教。其后父为陕郡守。先是郡南有瓦窑七所。及父卒辛七哀毁甚。一日发狂遁去。其家僮迹其所往至郡南。见辛七在一瓦窑中端坐。身有奇光璨然若炼金色。家僮惊异。次至窑。又见一辛七在焉。历是七窑俱有一辛七在中。繇是陕人呼为辛七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