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鲁莽(魯莽)  拼音:lǔ mǎng
粗心、冒失。《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官府捉人的事太鲁莽了,不曾合外国人商通。」也作「卤莽」。
《國語辭典》:卤莽(鹵莽)  拼音:lǔ mǎng
粗鲁、莽撞。《文明小史》第九回:「本来府大夫做的也忒卤莽些,要捐地方上的钱,也没有通知我们一声。」也作「鲁莽」。
《國語辭典》:失检(失檢)  拼音:shī jiǎn
疏于检点而犯了错误。如:「行为失检」。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卷五。婢女代嫁》:「朱私语同官曰:『此我失检,不知云汀家亦有碧莲姊也。』」
《漢語大詞典》:躁率
急躁轻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 杨仲嗣 躁率,谓之热鏊上猢猻。”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至於保举有司,若不考其实验而但録其才,则轻浮躁率、挪移科歛之弊即出其中。” 蔡东藩 《明史通俗演义》第三九回:“ 益 又说是相机而行,幸勿躁率。”
《漢語大詞典》:轻合(輕合)
(1).轻率交战。吴子·论将:“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
(2).轻易结合。 清 刘开 《知己说》:“夫轻合者必易离,故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於久远而不废。”
《漢語大詞典》:疏易
亦作“疎易”。 犹粗率,轻率。 唐 杜牧 《上池州李使君书》:“僕之所禀,阔略疎易,轻微而忽小。”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五年:“虽嘉蹇諤之忠,难逃疏易之责。”
分類:粗率轻率
《漢語大詞典》:轻速(輕速)
(1).谓轻率随便。《晋书·刘暾传》:“既兴刑狱,怨懟而退,举动轻速,无大臣之节。”
(2).轻快迅捷。南齐书·刘善明传:“本虑其剽勇,长於一战,疑其轻速,掩袭未备。”
《漢語大詞典》:竞躁(競躁)
轻率急躁。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启禎 诸公欲挽 万历 俗靡之习,而竞躁之心胜。” 清 唐甄 潜书·格君:“伐其竞躁之心,消其亢悍之气,而治理可徐进也。”
分類:轻率急躁
《漢語大詞典》:易慢
轻率怠慢。礼记·乐记:“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郑玄 注:“易,轻易也。”
分類:轻率怠慢
《漢語大詞典》:粗易
亦作“麄易”。 粗鲁轻率。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三藏 饮酒食肉,言行麄易,往往乘醉而喧,秽污絪席。”
分類:粗鲁轻率
《漢語大詞典》:佻轻(佻輕)
刻薄轻率。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能:“资性傲忽,又多佻轻忤世。”
分類:刻薄轻率
《漢語大詞典》:看漏
因轻率或缺乏细心而引起疏漏。例如:一些很有意义的论点已被忽视,好些显示以往经验的教训也给看漏了。
《漢語大詞典》:妄断
轻率地下结论。例如:此事不能凭空妄断。
《漢語大詞典》:佻躁
轻率急躁。新唐书·韦渠牟传:“ 渠牟 为人佻躁,志向浮浅,不根於道德仁义,特用憸巧中帝意,非有嘉謨正辞感悟得君也。”
分類:轻率急躁
《漢語大詞典》:冒率
莽撞、轻率。 茅盾 《一个够程度的人》:“ 臭嘴 看见他的朋友太冒率,就赶快抢着来转圜。”
分類:莽撞轻率
《漢語大詞典》:轻訬(輕訬)
(1).轻捷。文选·左思〈吴都赋〉:“其邻则有任侠之靡,轻訬之客。” 李周翰 注:“轻訬之客,谓轻捷之人。”
(2).浮躁,轻率。晋书·赵王伦传:“ 荂 浅薄鄙陋, 馥 虔 闇很强戾, 詡 愚嚚轻訬,而各乖异,互相憎毁。”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 羡之 等密谋废立,则次第应在 义真 ,以 义真 轻訬,不任主社稷,因其与 少帝 不协,乃奏废之。”